3.0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5-12 02:29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放射科福建福州35000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占位性囊肿恶性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放射科 ( 福建 福州 350005)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3.0T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意义和价值。方法:自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肝脏占位性病变96例(158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扫描、DWI和高分辨率T2加权自旋回波平面成像,比较病灶三个感兴趣区与正常肝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恶性肝病变的ADC值与良性肝囊肿相比,在低b值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肝病变的ADC值与肝血管瘤、肝囊肿、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脓肿的ADC值在高b值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测量的ADC值可能更有助于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结论:在本研究中,肝脏占位性病变表现出不同的DWI特征和ADC值范围,3.0T DWI可能是准确判断病变性质、鉴别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潜在手段。

目前已发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肝病,其中恶性肝癌,它起源于肝脏的肿瘤,或者起源于另一个器官并转移到肝脏的肿瘤。恶性肝癌的病理特点是进展快、死亡率高,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因此,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至关重要。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发明和应用,特别是3.0TMRI的临床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弥散加权成像已经在各种血管丰富的组织中被观察到,包括大脑、肝脏、胰腺、肾脏、肌肉和胎盘[3-5]。DWI的基本原理是在常规自旋回波(SE)T2加权扫描序列中加入对称扩散敏感梯度脉冲(b)。基于渗透水扩散原理,水分子被激活并向外加梯度场的方向迁移[6]。b值越大,水分子的相分散越严重,信号减弱越明显。如果病变出现在器官中,水分子在正常组织和病变中的分散程度会有所不同,因此信号减弱的程度也会不同,从而便于发现病变[7]。当b值的数量较小时,b值方案还会影响DWI参数及其在癌症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值之间的分离。在肝脏病变的诊断中,DWI成像可以作为对比剂增强MRI的一种辅助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3.0T的DWI对肝脏病变进行不同b值扫描,观察不同性质病变的DWI表现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探讨DWI对肝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肝脏占位性病变96例(158个病灶)进行MRI检查(Signa 3T HDX;GE Healthcare,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患者包括61例男性和35例女性,年龄24~83岁,平均55岁。根据有无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恶性病变组(M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其中肝癌25例(男18例,女7例),肝转移瘤13例(男7例,女6例);良性病变组(B组)58例(男38例,女20例),包括肝血管瘤38例(男26例,女12例),肝囊肿12例(男6例,女6例),局灶性结节增生8例(男6例,女2例)。本研究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批准,患者均获知情权。

1.2 扫描方法和扫描序列

为了避免器官废物造成的易感性伪影,扫描前要求每个患者限制饮水和饮食摄入量12h,检查当天早上禁食。每个患者均按从脚到头的扫描顺序仰卧,扫描范围覆盖整个肝脏(从下剑突到上肾)。所有患者均行横断面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常规扫描,同时常规抑脂。T1加权使用FSPGR序列,重复时间(TR)为4,000~4,500毫秒;回波时间(TE)为2.4~3.8毫秒;视野(FOV)为32×37~2×37mm。T2加权使用FSE-XL序列,TR为6,400~6,800毫秒;TE为90.0~92.0毫秒;FOV为30×30~40×30mm。DWI采用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b值分别为500、1000和1500sec/mm2。用于三次扫描(无需屏气);厚度6mm,层间距2mm。随着b值的变化,层数在16~20级之间变化,扫描时间约为230s。

1.3 图像处理

DWI图像由ADW4.4工作站(GE Healthcare)自动处理,ADC值从直径最大的层的实体部分开始测量。测量囊性病变,避免囊性液体,并集中在圆形感兴趣区(ROI),范围在100~540mm2之间。特别注意避免ROI太小或太大,因为太小的ROI可能涉及局部液化坏死,而太大的ROI可能包括正常组织。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了三次测量,从中计算出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不同肝脏病变患者病灶分析

在96例患者中,共发现158个病灶,其中94个位于右叶,52个位于左叶,12个位于尾状叶。病灶最小直径约7mm,呈圆形,最大直径约48mm,形状稍不规则。共有44例患者出现多处病变,其余患者仅有一处病变。

2.2 不同肝脏病变患者DWI信号表现

原发性肝癌实质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坏死区呈低信号。T2WI表现为局部略高信号13例,等信号10例,低信号圆形阴影2例。大多数肿瘤在D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肝转移瘤T1WI多呈椭圆形低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DWI中可能出现部分高信号和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周边强化。肝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肝血管瘤T1WI呈低信号,高于肝囊肿,T2WI呈“灯泡征”高信号。在DWI中,可观察到高于肝实质的信号。局灶性结节增生在T1WI上表现为高于肝实质信号,在T2WI上呈等信号,并伴有部分高信号。在DWI中,它显示出轻微的高强度信号。2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T1W1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囊性坏死区为低信号,高信号(13例)、等信号(10例)、低信号圆形阴影(2例)。T2W1表现为环形次信号,DWI表现为略高信号(22例)、等信号(3例)。13例肝转移瘤T1WI呈多发环状低信号(12例)或略呈环状高信号(1例),T2WI呈多发环状高信号,DWI呈等或低信号(11例),增强扫描均呈环状强化。12例肝囊肿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11例),稍高信号(1例)。38例肝血管瘤T1W1呈低信号,高于囊肿,T2W1呈高信号,称为“球状征”,高于肝实质DWI信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8例)T1W1高于肝实质信号,T2W1为等信号(6例)、高信号(2例),DWI为略高信号。

2.3 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患者不同b值下ADC值比较

在低b值组(b=500s/mm2),肝癌和肝囊肿、局灶性结节增生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与其他病变(包括肝血管瘤、肝脓肿)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中等b值组(b=1000s/mm2),肝癌与肝囊肿、肝血管瘤与肝脓肿之间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此外,肝转移瘤与肝囊肿、肝血管瘤或肝脓肿之间的ADC值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高b值组(b=1500s/mm2),肝癌与肝囊肿、肝血管瘤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转移瘤与肝囊肿、肝血管瘤的ADC值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肝脏良、恶性病变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的ADC值

3.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肝脏良恶性病变和正常肝实质的MRI分析。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完善,特别是SE-EPI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抑制或减少生理运动引起的伪影成为可能。因此,DWI可以有效地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DWI是一种研究水分子微运动的非侵入性方法,可提供比常规T1WI和T2WI更多的诊断信息。这进一步允许在微观水平上研究人体的特定方面,反映人体组织的空间组织,以及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不同器官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状态。目前DWI在中枢神经系统[8,9]的应用已得到证实,DW1在人体其他部位的应用也已得到证实。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DWI和ADC在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不同的b值对DWI和ADC值有重要影响,b值的选择可以确定ADC值(20)的大小。在本研究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的b值(500、1000和1500s/mm2)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b值越低,ADC值越大,扩散加权信号越小。此外,b值越高,ADC值越小,扩散加权信号越高,此时ADC值更准确,更接近实际D值。然而,较高的b值在扫描期间需要增加的TE值,因此信号衰减更加明显,并且有时可能难以观看图像[10]。对于肝脏病变DWI中b值的选择,多位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先前的一项研究表明,b值在500~750s/mm2范围内更合适[11]Vandecavye等人[12]认为b值为500s/mm2更合适。另一项先前的研究报告称,当b值达到1,000s/mm2或以上时,肝脏信号衰减尤其明显[13]。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当b值设置为1000s/mm2时,肝脏信号没有明显的衰减。然而,当b值设置为1500s/mm2时,特定病例中的肝脏信号表现出显著的衰减。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等b值组,在本研究中,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脓肿和肝脏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显著。然而,低b值组和高b值组的ADC值在b=1000s/mm2以下的结果可能更有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特征性鉴别,这与Bruegel等人的结果一致[14]。据推测,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研究中不同的场强和环境造成的,但具体原因和b值的合理范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由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特点不同,其ADC值也不同,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因此,其机制可能与这些病变中发生的病理表型和生化成分改变有关[15]。统计分析显示,良性肝脏病变包括肝囊肿、肝血管瘤和肝脓肿(中等b值组,不包括FNH)与恶性病变(包括肝癌)之间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DWI利用病灶内水分子的扩散来诊断疾病,而且由于不同疾病的组织成分不同,自由水含量也可能不同。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病灶多为实性病灶(部分病灶表现为中心性坏死,本研究选取的ROI点均避开囊性坏死区),病灶内游离水较少,扩散缓慢,ADC值降低。肝血管瘤主要由血窦和纤维间隔组成,由于血窦充满血液,水分子的生理运动相对自由,水能够迅速扩散。因此,所获得的ADC值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的ADC值[16]。因此,DWI对判断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有重要价值[17],可进一步用于明确、鉴别和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此外,它还提供了一种无创、可靠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

综上所述,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不同的DWI特征和ADC值范围,DWI能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对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占位性囊肿恶性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