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

2021-05-12 03:31张铭
世界教育信息 2021年4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台湾地区高等院校

摘   要:文章以台湾師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架构和特点。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语文课程和通识课程部分。通识课程设计为七大领域,地区化课程数量大、种类多,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许多课程也注重在课程内容中设计地区化内容,此外开设有与地区特点密切相关的生活技能课程;不仅开设较多有关中国文化的通识教育课程,而且许多课程内容也包含或涉及中国文化。学校通过夏季学院、慕课等形式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校际交流。

关键词:通识教育 高等院校 课程 台湾地区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高校全面推行通识教育,在学习和吸收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识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改革和调整,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1]。进入21世纪后,在注重通识课程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建设的同时,台湾地区高校积极推动地域化或本土化课程的建设,出现了大量以“台湾”和“台语”冠名的通识教育课程。此外,相当一部分课程或多或少涉及到地域化或本土化内容。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就在线通识课程建设进行了交流,实现了海峡两岸高校在线通识课程的共享[2]。基于对台湾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的初步了解,本文试对台湾师范大学通识课程的特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台湾师范大学通识课程的基本架构

根据台湾师范大学2017年11月8日发布的通识课程架构表[3],台湾师范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要求完成28个学分,分为语文课程①(10个学分)和通识课程(18个学分)两个必修部分。其中,通识课程涉及7个领域、200余门课程(见表1),要求本科生在每个领域至少修1门课程(2个学分)。台湾师范大学通识课程所涉及的7个领域中,课程数量最多的是公民素养与社会探究(21.3%),其次是历史与文化(18.4%)。7个领域又可以大致分为人文类和科学类两个部分:人文类包括语言与文学、艺术与美感、哲学思维与道德推理、公民素养与社会探究、历史与文化,占比超过70%;科学类包括数学与逻辑思维、科学与生命,占比不到30%。重文轻理的特点可能与台湾师范大学的师范性质和特点有关,而在台湾地区其他大学也存在通识课程设置与自身学校特点密切相关的现象,如台湾实践大学的科学类课程明显多于人文类课程。[4]

台湾师范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还设置有第二外语和生活技能两类自由选修课程。第二外语开设了10门课程,包括日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泰语等。生活技能开设8门课程,均为1学分。

二、地区化通识课程突出

(一)地区化课程数量大、种类多、成体系

台湾师范大学通识课程中的地区化课程已形成一定体系,涉及上述7个领域,数量占通识课程总数的10%以上。其中冠有“台湾”“台语”名称的课程有18门,主要分布在语言与文学、艺术与美感、公民素养与社会探究和历史与文化4个领域,公民素养与社会探究有8门(15.4%),历史与文化有9门(20%)(见表2)。其中“台湾小说选读”“台湾文史与城市发展”属于跨学科课程,“台湾小说选读”所属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艺术与美感,“台湾文史与城市发展”所属领域包括公民素养与社会探究、历史与文化。

(二)很多通识课程包含地区特色内容

通过对台湾师范大学部分通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了解与分析,发现很多通识课程包含地区特色内容,这些内容几乎涉及通识课程的所有领域。

在科学与生命领域,环境、资源和海洋等方面的课程较多,这些课程大多包含地区化内容,包括台湾地区的环境问题、台湾地区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台湾地区海洋科学和科技等。例如,在“地震防灾概论”课程中,教师介绍台湾地区的地质特点,并以亲身经历的“台东地震”和“花莲地震”为例进行分析;通过游戏,对地震高发区的行政管理、建筑设计、事件应对等许多基本常识进行演练,课程内容与台湾地区的特色紧密结合。又如,在夏季学院②分享的通识课程中也有很多课程和课程内容涉及地区特点,慈济大学开设的“认识中草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课程中有“台湾常见药用植物及药用植物资源”一节。

(三)开设具有地区特点的生活技能课程

台湾师范大学开设了8门可供学生任选的生活技能课程,包括“生活中的摩托车维护”“居家便利修”“家庭水电空调修护建议”“智慧生活小APP开发”“生活中的商业知识”“基础摄影”“沾花惹草玩园艺”和“木艺大师”。这些课程的内容都比较符合台湾地区的生活特点。

生活技能课程大多为密集授课,由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负责授课,课程内容强调实操。上课时间安排在相邻几周的周末集中完成,课时每周6小时、3周完成。上课地点大多选择校外场所,如“生活中的摩托车维护”课程的上课地点在台北市立大安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居家便利修”课程的上课地点在台北市立木栅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家庭水电空调简易修护”课程的上课地点在台北市立南港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三、中国文化课程占有较大比重

在台湾师范大学通识课程中,以中国文化内容为主或涉及中国文化内容的课程占有较大比例(超过10%),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语言与文学、历史与文化两大领域(见表3)。此外,“古典诗词选读”“古典诗词欣赏”等很多课程以中国文化为主,或者课程内容中含有中国文化内容。

四、通识教育课程的校际交流频繁

台湾地区高校按地域分为6个区,各区学校可共享夏季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台湾师范大学属于北二区,北二区的伙伴学校还有台湾大学、大同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北教育大学、世新大学、华梵大学、宜兰大学、慈济大学、东华大学、佛光大学、马偕医学院等。夏季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每年6月底7月初报名,大多在7—8月份授课5~9周。由于每所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要求不同,因此各校对夏季学院每门通识教育课程都有具体说明,有的课程认可学分,有的课程不一定认可学分。台湾师范大学每年夏季学院开始前会公布认可学分的课程。[5]

台湾师范大学通过磨课师等教学平台,开展校际间通识教育课程共享。2013年,台湾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音乐鉴赏”以远程同步的方式在华中师范大学开课。2016年,台湾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艺术台湾——台湾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鉴赏”以慕课的形式在华中师范大学开课。同年,华中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史话”“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在台湾师范大学开课,实现了两岸通识教育课程的交流与分享。[6]

五、关于通识教育课程的思考

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的设置和开展比大陆地区高校早,而且经历了多轮改进,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架构[7][8]。不同类型的學校其通识教育的设置大体相近,但也有所侧重。[9][10][11]

在台湾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中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特点比较突出。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突出地区特色,传播本土文化,这是值得大陆高校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也要关注其内在的教育目的和文化目的。

由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实操类的生活技能课程值得学习和效仿。台湾师范大学的实操课程几乎都是由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其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生活中的摩托车维护”。台湾地区很多大学生都使用摩托车通勤,了解摩托车的基本维护非常实用。相对而言,大陆地区很多高校的通识课程大多为理论课程,实操内容较少。

通识课程的校际交流,特别是夏季学院和慕课交流值得学习。大陆有很多高校聚集的城区,如北京的海淀区、上海的徐汇区、武汉的洪山区,大学“门对门、门挨门”,相邻学校建立类似于夏季学院的机制,在假期开设共享通识课程,不同学校学生可以共享优质课程。至于慕课,大陆很多高校已实现在线课程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可以增设一些实体的见面课和互动课,运用混合式教学提升在线课程质量,通过更多的了解和学习推动通识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注释:

①本文所分析的通识教育课程,架构和特点不包括语文部分。

②台湾地区2010年开始设置夏季学院项目,2014年在全台湾地区推广,凡签署校际选课合作协议的学校可共享夏季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7]张德启.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及其特色[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11(9):89-94

[2][6]张铭,曹阳,胡中波,等. 两岸共享在线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华中师范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为例[J]. 世界教育信息, 2018, 31(15):67-71.

[3]台湾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台湾师范大学通识课程架构表暨通识课程总表[EB/OL].(2017-11-08)[2018-04-19].http://www.cge.ntnu.edu.twregulationssuper_pages.phpID=regulations1, 2018-04-19.

[4][8]林中燕. 博雅视角下的台湾本科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12, (3):253-256.

[5]北二区教学资源中心[EB/OL]. (2010-01-01)[2014-06-03].http://www.n2.org.tw/index1.php.

[9]邸永江,贾碧. 台湾“中央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启示[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5(5):147-149.

[10]王亮. 台湾体育高校通识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 湖北体育科技, 2013, 32(8):737-741.

[11]王晓. 台湾师范教育转型探析——以“师资培育法”的颁定为界点[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 15(3):47-51.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台湾地区高等院校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两岸版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