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流理论的线上学习激励方法设计

2021-05-12 07:56王晓彤王汉昌叶国青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激励方法线上学习心流

王晓彤 王汉昌 叶国青

摘   要:线上学习在2020年迎来了发展高峰,但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不强已经成为了阻碍其线上学习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引入心流理论,构建基于心流理论的线上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模型,并探索出不同学习阶段影响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主要因素,最终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激励方法,激发学习者对线上学习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持续学习意愿。

关键词:线上学习;持续学习意愿;心流;激励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07-0027-04

一、研究背景

进入2020年后,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线下教育趋于停滞,线上学习却迎来了发展高峰。全国从大学到小学、从职校到企业,大量用户开始转向线上课程。根据2020年4月28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线上学习用户规模达到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面对如此巨大的学习需求,线上学习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随着5G时代的即将到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进一步融入到线上学习当中,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线上学习将在教育体系当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知识获取更加便捷、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线上学习的优势已经被人熟知,但随着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线上学习的劣势也逐渐显现,例如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与互动、学习者之间缺乏真实的社会交往、学习者需要高度的自律性、因材施教难以实现等,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学习者的持续学习意愿不强的问题。

持续学习意愿在线上学习领域可以定义为,学习者在使用过在线教育平台后,在该平台持续进行该课程或其他课程的线上学习并将其推荐给他人的意愿。影响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者本身的因素、线上学习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其中线上学习的因素主要涉及课程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学习者之间、师生间、学习者与系统间的交互质量,这些都是影响用户持续学习意愿的关键因素。建立线上学习激励机制,实施有效的激励方法,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刺激学习者思考,进而提升学习者对线上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线上学习,最终使学习者获得良好的线上学习体验,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因此,需要将研究如何在活动中获得最佳体验的心流理论引入到线上学习激励机制中,构建基于心流理论的线上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模型,探索出线上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分别从学习准备阶段、开展阶段、结束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起到激发、维持、强化学习者学习动力的作用,进而为学习者带来最佳的学习体验,最终增强其持续学习意愿。通过基于心流理论的激励方法的使用,希望能够提高线上学习的教学质量,并且激发学习者对线上学习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持续学习意愿,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二、基于心流理论的线上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模型

1.心流理论

心流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在研究人的创造力时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专心投入某项活动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体验,即完全沉浸在工作中,甚至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与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将这种体验称为心流。心流体验是一种目的性体验,人们在活动中获得的心流体验会成为活动本身的目的,从而对活动产生内在激励。心流体验一般具有九个特征——活动与意识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自我意识丧失、高度自我控制、及时的反馈、发自内心地参与活动、技能与挑战的平衡、明确的目标、时间感扭曲等。其中,个人技能与挑战相平衡、用户具有明确的目标、用户得到及时的反馈是心流体验产生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心流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人际交互如网络游戏、在线购物等领域得到了极大的突破。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工作者开始尝试将心流理论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效果良好。考虑到心流的特点和达成条件,鉴于线上学习与网游、网购都属于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们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文将心流理论应用于线上学习激励方法的研究中。

学习者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直接交流,处于虚拟的网络环境当中,会使学习者出现孤立感和隔绝感,而心流体验能够有效削弱这些不良感觉、激励学习者主动参与线上学习。心流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并且会产生心流体验结果,这些都会对学习者的持续学习意愿造成影响。因此,本文从心流體验的前提条件和体验结果出发,建立学习者线上学习持续学习意愿概念模型,按照学习准备、学习开展、学习结束的不同阶段分析心流对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找出影响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主要因素。

2.建立模型

线上学习的用户处于线上学习的情境时,从学习准备、学习开展到学习结束的完整过程中,线上学习平台的服务质量、内容等以及用户的各种感知因素,都会影响用户的心流体验,继而影响用户对线上学习的满意度并最终决定用户的持续学习意愿。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心流理论的线上学习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模型分析

(1)本模型将线上学习过程中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分为四类——个人技能与挑战相平衡、用户具有明确的目标、用户体验完整且具备临场感、用户得到及时反馈。

①个人技能与挑战相平衡

个人技能与挑战相平衡是指学习者自身学习技能与线上学习要求的能力的匹配程度,例如能否运用线上学习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能否完成在线课程中教师发布的各项任务等。心流理论认为,当学习者面临的挑战高于其所掌握的技能时,则会产生焦虑,失去学习兴趣,在做出一定尝试后,放弃对应用的使用;而当学习者面临的挑战低于其所掌握的技能时,会感觉到枯燥,最终因为产生厌烦情绪逐渐放弃使用。只有当学习者具备的技能与任务难度恰好相当且都处于高水平状态时,心流体验才能产生。

②用户具有明确的目标

用户具有明确的目标是指学习者能够明确知道自己希望通过线上学习学到什么内容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心流理论认为,当学习者有明确的目标引导进行活动时通常能够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不会被其他因素干扰,因此才会产生心流。

③用户体验完整且具备临场感

用户体验完整且具备临场感是指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完整体验线下学习的全过程,并产生如同在现实课堂进行上课的真实感。线上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其他学习者之间存在空间距离,这就容易导致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线上学习中存在教学、认知、社会和空间四种临场感,这四种类型相互影响和交叉形成一个统一的交互整体,共同促进线上学习效果的提升,从而减少学习者的孤独感,产生心流体验。

④用户得到及时反馈

用户得到及时反馈既包括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还包括学习者能够获得教师、其他学习者对自己表现的评价。在进行线上学习时,如果不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互,学习者的社交临场感不会产生,孤独感增强,就会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行为停止,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频繁开放的交流沟通,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学习者产生心流体验,提高对线上学习的兴趣。

(2)本模型将线上学习过程分为学习准备、学习开展、学习结束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找出影响用户心流体验的主要因素。

①学习准备阶段

线上学习平台在该阶段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进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开展线上学习。在这一阶段中,在线课程对于学习者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

第一,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这与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用户具有明确的目标有关。

第二,能否提供系统完整的学习导航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这与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个人技能与挑战相平衡有关。

②学习开展阶段

学习者在开始进行线上学习后,容易受到自身惰性、外界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降低学习参与度,发生学习行为停止等现象。此时,在线课程对于学习者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

第一,能否提供准确及时的学习通知和警示提醒,这与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用户得到及时反馈有關。

第二,能否提供全面充分的教师指导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这与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用户体验完整、具备临场感有关。

③学习结束阶段

线上学习结束后,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往往会大幅下降,为了再次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这一阶段,线上学习平台应当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顺畅的学习反馈通道,这与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用户得到及时反馈有关。

在这三个阶段,在线课程如果都能满足以上这些要求,为学习者产生心流体验创造充足的条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心流体验,那么学习者参与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进而提高学习者对线上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最终增强学习者的持续学习意愿。

三、线上学习中的激励方法设计

根据本模型来对线上学习中的激励方法进行设计,主要围绕模型中提出的影响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因素,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结合成就需要、自我实现等激励论,从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反馈、学习评价、学习互动等方面提出线上学习的激励方法,激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在线课程的学习,提升其学习效果,增强其持续学习意愿。

1.学习准备阶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1)设计准确适宜的学习目标

①学习目标要清晰准确,可以按照知识类型分为生成性目标和行为学习目标,其中生成性目标是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者的学习程度产生的学习目标,应当根据学习者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互情况而不同,实现因人而异;行为学习目标则是普适性的能力描述,可以用具体、操作性强的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表达。

②学习目标要难度适宜,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置不同层级的目标,便于基础不同的学习者进行选择,从而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基本要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构建系统完整的学习导航

学习者通过阅读导航,能够建立对在线课程内容的整体认知,对学习任务更加明确,有利于其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中心主体、主干、分支、关键词等构成发散的分布图型,实现知识点的联结,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体系。在线课程的学习导航应当简洁明确,呈现在课程首页和每个子页面的顶端,使学习者在进行线上学习时借助导航能够随时浏览相应的学习内容。

(3)开发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能够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进而影响其参与线上学习的动机,不同学习者感兴趣的学习资源也不同,有的学习者偏爱PPT课件展示,有的喜欢动画视频,因此在线课程需要提供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要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并能够支撑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此外还应该提供学习者与学习资源进行交互的渠道,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

(4)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

线上学习有别于线下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学习者的自主性更高,而线下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厌倦于教师的“满堂灌”。因此线上学习应当避开这一雷区,为学习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在线讨论、作品设计、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等形式,促进学习者对学习活动做出积极响应。通过个人学习活动与小组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个人竞争激励与小组协同激励相结合,一方面在竞争中学习者学习动力加强,能够使学习者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协同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增多,能够使学习者获得精神归属感,促其学习同伴优点、弥补自己不足。

2.学习开展阶段——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1)按时发布学习通知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会受到需要与刺激的影响,在线课程发布学习通知,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督促学习者及时参与在线课程的学习。

学习通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主题、学习时间、学习任务等内容,学习通知应当具有视觉上的冲击性,例如使用加粗、红色字体等方式,有效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进而激发其按时参与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了防止学习者产生厌倦,学习通知的形式和内容应当简单明了。可以采用微信、QQ、短信及电话等方式将学习通知发送给学习者,对于没有回复的学习者,应当由教师再次通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

(2)教师及时进行学习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难免会遇到困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会使学习者产生挫败感,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及时为遇到困难的学习者提供指导,线上学习平台应当设计如“在线答疑”、“问题弹幕”等师生交互通道,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并引导学习者更积极地参与线上学习。

(3)学习者之间进行有效互动

线上学习平台应当设计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通道,例如“即时互动区”等方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交流、研讨、协作,能够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者可以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帮助。同时,线上学习平台应当为分享经验心得的学习者发放“勋章”等奖励,促进其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4)及时发布学习警示提醒

线上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难免会出现学习任务未及时完成、浏览学习资源频率降低、参与小组讨论积极性下降等问题,当系统观察到这些现象后,应当及时发布警示提醒,引导督促学习者回到正轨。同时警示提醒应当根据学习者学习情况的不同进行区分,例如对于未完成资源学习的学习者,应当提示其完成资源学习;对于未完成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应当提示其尽快参与学习活动。警示提醒除了要发送给学习者之外,还要发送给教师,以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指导,激励其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结束阶段——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者每次线上学习結束之后,线上学习平台应当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并对学习者开展多元化学习评价,从而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进一步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学习反馈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提示评价信息,应当从学习者的参与度、贡献度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收集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性资料以及学习结果等内容,包括学习者参与线上学习的频率、用户时长、参与讨论情况、小组协作活动中的贡献度等,对收集到的内容采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鉴定判断。

学习反馈应当因人而异,对于缺乏自信的学习者应当以鼓励为主,对于自信心较强的学习者则应当批评与鼓励相结合,如此才能强化学习者的持续性学习冲动,更主动的参与线上学习。

四、结语

本文从心流的角度,研究了如何在线上学习课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激励,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把个人技能与挑战相平衡、用户具有明确的目标、用户体验完整且具备临场感、用户得到及时反馈的理念贯穿于线上学习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线上学习质量,起到激发、维持、强化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作用,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充分体现线上学习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使线上学习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ihaly Csikszentmihaly著;张定绮译.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王卫,史锐涵,李晓娜.基于心流体验的在线学习持续意愿影响因素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7(5).

[3]肖裕.用户持续使用线上学习平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激励方法线上学习心流
基于心流PAT模型的界面设计策略研究
心流理论下公共健身服务设施设计评估研究
跃入心流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法规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高频电子线路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小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激励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