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中,触摸时光印记

2021-05-13 12:15王月冰
莫愁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宣德陶俑铁皮

☺王月冰

6万多元的旧玩具

儿子上小学时,一次偶然机会,我带他参加了一场艺术品拍卖会。拍卖会上,一辆老旧的铁皮汽车玩具居然拍出了6 万多元的价格,这令儿子惊讶不已,追问我们为什么旧东西这么值钱,为什么那么多人收藏旧物件。看着儿子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我决定和他一起寻找答案。

我和儿子一起查资料,了解到那件铁皮玩具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生产的。当时,上海一家制罐厂生产罐头盒后剩下很多边角余料,生产者舍不得扔,于是用来做了铁皮玩具。

这个故事温暖、充满童心,又展示出我国人民勤俭节约的品质和独具匠心的智慧。因为特殊的工艺,以及浓厚的时代痕迹,这些铁皮玩具成了收藏者心中的“神物”。

原来旧物件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其实,人们收藏的不仅是物,更是某种精神和美好的情感。从那以后,儿子便对收藏起了兴趣。

我开始关注拍卖会信息,一有机会就带儿子参加;我还和儿子一起拜访能够联系上的收藏者,听他们讲收藏的故事;我们还去博物馆参观,来一场与旧时光的邂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一次,我带儿子拜访一位陶俑收藏家。陶俑栩栩如生,儿子看得入迷。我趁机引导儿子仔细观察,从陶俑身上寻找古人生活的信息,并思考古人为什么要精心烧制这些陶俑。儿子仔细观察,向我们描述古人的发式、衣服等,至于为什么要烧制,他搞不明白。回到家后,儿子打开电脑查找,才知道陶俑最初是殉葬用的。后来,我们又通过观看纪录片和查阅相关书籍,了解殉葬发展和衰退的历史,从中看出我国文明的进步。

一只宣德炉要讲述什么

为了研究收藏,我们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将知识面不断扩大。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对古代人和物越来越着迷。此外,我们有了一个小收获——儿子之前只看动画片,我多次引导他看纪录片他都不愿意,没想到现在通过收藏他迷上了看纪录片。他说,原来世界不仅广阔,而且神奇。

有一次我们参加拍卖会,一只宣德炉被一再举牌竞价,儿子惊叹道:“这只炉怎么这么贵呢?”

我引导他去看明朝生产宣德炉的资料。据史料介绍,宣德三年,皇帝下旨铸铜炉。为保证铜炉质量,铜料得精炼六遍,炼一遍耗费一些原料,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工匠害怕宣德帝治罪,可宣德帝精品意识强,他当即下旨,决定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再翻番,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这样下来,一只香炉要用金、银、铜等几十种珍贵金属,经历十二次冶炼才能烧制而成。

有研究者认为,明代宣德炉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制铜史的新篇章。

了解了宣德炉的故事,欣赏了大量宣德炉图片之后,儿子感受到古代工匠对完美工艺的苛刻要求,领悟到对待任何事都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时候,学校正好征集校徽创意,我对儿子说,如果你拿出古人生产宣德炉的那股劲儿,设计出来的作品肯定会很棒。

儿子认真设计草稿,在网上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多次改稿,自己满意了才交。作品最后被选中,得了全校特等奖。

一只古代的香炉之所以流传后世,被人们欣赏和传承,因为它身上闪现着人类的智慧之光、思想魅力以及美好品质与精神。我希望儿子能领会这些。

收藏给成长带来惊喜

儿子说他也要收藏,可是收藏什么好呢?儿子很诚恳地去请教我们认识的那些收藏家。他们说,童年时光就是最好的收藏品,要想自己的藏品精美,就要善待自己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如果一定要收藏具体物品,像玩具、球鞋、书籍等都可以。

后来儿子对收藏票根起了兴趣,包括交通、景点、演唱会、话剧等各类票根。他联系同学、经常国内外出差的亲戚,请求他们把交通票根送给他。去年,他还在网上换了一张“2020年欧洲杯·罗马站”的票根。这个收集的过程,大大考验和提升了他的交际能力,帮助他拓展视野,结交了不少朋友。

几年下来,儿子收集了几百张来自全球各地的票根,这些票根上的文字、景点、设计等信息让他很感兴趣,闲时他会把它们分门别类,然后透过上面的信息了解当地景点、风俗等等。

儿子把自己的收藏经历写成文章,没想到在一次市报举办的征文比赛中得了奖,颁奖嘉宾里有一位古籍收藏家,他很喜欢我儿子的这股执着劲,邀请儿子去他的收藏室参观。那是由两套三居室打通的房子,里面摆满了书柜,书柜里全是古籍,整整齐齐,排列有序。

儿子立刻上心了,问:“您这打扫、管理、维护都要不少精力吧,我以后能不能义务帮您忙呢?”经过允许后,儿子隔几个月就去帮忙一次,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收藏,促使孩子懂得珍惜,尊重时光,努力探究和学习,让他的成长充满惊喜。

猜你喜欢
宣德陶俑铁皮
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瓷器的演变与工艺特征
铁皮青蛙
铁皮侠的装备
宣德炉探究
炉中岁月长
陶俑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
哭泣的汉俑
我的爸爸(下)
说不尽的明宣德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