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中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呈现

2021-05-13 08:23侯冰玉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言行士人人物形象

摘  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全书分门别类,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共一千二百三十则,主要记录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期间士族阶层的言行举止和逸闻轶事。将《德行》作为全书之首,可见当时名士对自身内在修养的极度推崇。本文主要从人物自身言行、他人评价、对比分析、多篇呈现等四个部分阐述《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士人;人物形象;言行

作者简介:侯冰玉(1995.10-),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魏晋六朝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02

一、以自身言行表现人物品质

作为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对当时人们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进行了着意描述,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一文中,称其为“中国的风流宝鉴。”《世说新语》并不是通过理论的概括,也不是通过整体的描述,而是通过具体历史人物的一言一行来描绘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通过众多形象来表现一代名士风采。

魏晋是典型的乱世,虽然儒家思想地位在这一时期有所下降,但士人所摒弃的并不是礼义而是名教,士人所持有的天下关怀使他们对他人报有怜悯之心,所谓“仁者爱人”。“仁爱”仍然是士人所追求的优良品性。唐代诗人杜甫在诗句中发出的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示的社会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这种現象在《世说新语》也有体现。《德行》第18则中,裴楷每年都要求两位王爷封地的租税中拿出几百万钱救济贫寒的表亲戚,遭时人讥讽时,他义正言辞地说:“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魏晋乱世,人人自顾不暇,裴楷却能够念及他贫寒的亲戚,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帮助他们,乞富济贫,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论语·颜渊》中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被这般对待,推己及人,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这反映了儒家“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高尚品格的一个具体表现。在《德行》第31则中,记载了“庾公不卖凶马”的故事。《相马经》中记载道:“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在古代,的卢被认为是凶马,有“的卢妨主”之说。有人劝庾亮卖掉这区凶马,庾亮明确表示自己不能这样做:“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庾亮不忍心“凶马”伤害到无辜的人,他不愿意卖掉这区马,言行的背后表现了庾亮的善良正直。又如第30则中,桓彝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法深和尚,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为法深和尚发声:“不宜说之。”面对背后谈论是非的现象,自己不参与进去已经很难,而选择站出来成为人群的对立面更非易事,但是桓彝做到了,他坚定地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劝告他人这种行为并不得当。一个人在人背后的言行是道德最自然的流露,桓彝能够在法深和尚不知情的情况下维护了他的形象,是仁爱的具体表现,也是高尚道德的本真体现。

在《德行》一门中,除了上述的“仁爱”,也有不少名士的言行中体现了“道义”。在第9则中,寻巨伯去很远的地方探望生病的友人。古时交通不便,来回路上往往要走上很久,寻巨伯不辞辛劳前去探望,本身就可见其重情重义的一面,又值胡人入侵,朋友担心寻巨伯安危劝他离开,寻巨伯却宁可使自己身处绝境也不背弃道义。面对胡人的不解,寻巨伯道:“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寻巨伯的言语更体现出他对道义的重视,宁可自己替友人受难也绝不苟且偷生。又如第39则中,王献之病危,道士为王献之祈求神灵除病,请王献之自动陈述罪过。放置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面对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又是向神灵祈求,必无半点虚言,王献之的言语将直接决定他的病是否会消除,因此,他的言语可信,自述平生,只与郗家离婚一事认为是不对的。孝武帝下旨,迫于权贵压力,王献之不得不休掉郗家女郗道茂改娶公主。朱碧莲等人在译注中称,淳化阁帖中录有王献之离婚后写给郗道茂的信,言辞哀婉,情义犹深。两人即使离婚,王献之依然对郗道茂有深厚的情谊,并且一直持续到他病危,对离婚这件事仍然心中有愧,足以见得王献之重情重义的一面。

二、以他人评价衬托人物德行

《德行》一门中,除了通过人物言行正面表现名士形象,在一些篇目中也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叙述衬托名士形象,这样的人物呈现方式,不仅从不同的方面展现被评价的名士,使其形象更生动立体,也体现了评价者的价值取向。第二则中写道:“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生矣。”周子居的话表现了黄叔度潜移默化影响他人的程度,而黄叔度的高尚人格正是通过周子居的评价得以体现。第三则中,郭泰拜访袁奉高时“车不停轨”,拜访黄叔度时“弥日信宿”。郭泰拜访两人的时间长短本身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问及原因,郭泰道:“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此处也是通过郭泰的言语评价表现黄叔度器度之深广。第八则中,陈谌的儿子陈忠和陈纪的儿子陈群争论谁的父亲更加贤能,不能得出结论,两人便询问祖父陈寔,陈寔答道:“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陈寔的评价则表现了陈谌和陈纪同样是贤能的人。

魏晋时期,由于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老庄思想的盛行,佛教与道教相互影响,士人们思想精神自由,富有智慧,气度坦然,重视艺术之风,乱世之中的士人阶层面对动荡混乱的外部环境依然能够身处其中而自保,并形成超然洒脱的“魏晋风度”,与这些士人们的谨言慎行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德行》一门中便有体现,并且都是通过他人的评价体现出来。如,第15则中,司马昭称赞阮籍“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第16则中,王戎称赞嵇康:“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通过他人评价生动地展现名士形象在《德行》一门中比比皆是,可见这种手法运用成熟,以旁观者的口吻叙述,这种侧面描写能更好地突出主体,使之形象丰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

三、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不同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志人小说,刻画了几代士人群像,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魏晋时期,人物品评之风盛行,而人物品评通常又是对人物的比较来判定其特点和优劣。《世说新语》中的《识鉴》、《品藻》等门中,几乎每则都是通过对比的手法的方式品评其高下。而在其他门类中,也不乏运用对比手法的段落。《德行》一门共47篇,其中,有11篇运用了对比手法。虽然作者只是实录人物的三言两语,从不自己站出来发表议论,表面上对各个人物无所臧否,实际上通过对比,对每个人都有褒贬。作者不偏不倚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有些篇目中对所涉及人物都持赞赏,有些则是亦褒亦贬。

第10则中,将华歆和陈纪两家的家庭氛围做对比,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华歆对待晚辈非常严肃认真,即使闲暇时间也一样庄严恭敬,但是陈纪兄弟“恣柔爱之道”,兄弟之间的相处却是温和友爱。华陈两家家风虽然完全不同,但同样和谐安乐。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两种家风都持赞同态度。

《德行》一门中,关于孝的例子共计13篇,在《德行》一门中占很大比重,包括亲自为母亲烧火做饭的祖光禄,八岁误伤手指而大哭的范宣等。作者不僅一篇刻画一位孝子形象,而且将两人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使人物“孝”的个性表现得更加鲜明。在第17则中,王戎与和峤同遇大丧,两人又都是以孝著称,然而,两人孝的表现方式却并不相同。“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是“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王戎虽不拘礼数,照常喝酒吃肉,但痛苦之状发自内心,和峤虽然言行合乎礼数但只是流于表面,意即王戎虽无备礼,却比备礼的和峤更孝。

四、多篇展示同一人物形象

由于内容按类归属,《世说新语》体现了史书中常用的“互现法”。同一人物的言行散见于不同的门类,因而人物较完整的形象和性格通过不同的门类便可以得见。如,王蓝田的言行散见于《文学》、《方正》、《赏誉》、《简傲》等诸篇。

除了同一人物的言行散见于不同的门类,在同一门类中,也有些人物的言行通过不同的篇目得以呈现。以华歆为例,分别于《德行》第10、11、12、13则中有其描写,这四则都是将华歆与其他人物作比较从而使华歆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第11则中,华歆与管宁一起锄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歆“捉而掷去之”。两人一起读书时,有官员乘坐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读如故”,华歆“废书出看”。由这则故事看来,在品格的高洁脱俗上,管宁远在华歆之上。第13则中记载了华歆与王朗乘船避难的事情,避难途中,有一人要同乘,华歆面露难色,王朗却爽快地答应了。船行途中,追兵赶到,王朗“欲舍所携人”,华歆并不同意,“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人以这件事“定王华优劣”。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随手帮人一把是人的善良天性使然,但是危难之际能够做到坚守诺言,承担责任的人却因稀少而可贵。这两则故事展现了大有迥异的华歆形象,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层面,使其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又如《德行》中呈现的王戎的形象,第17则中,通过正面描写王戎的神态动作,展现了王戎“孝子”的一面。在第20则中,又通过裴楷的评价从侧面烘托王戎丧亲哀伤程度之深。又如第21则中,王戎父亲王浑去世,王浑昔日手下部将送来几百万钱办丧事的费用,王戎一概不接受,体现了王戎善良正直,不贪财敛财的品质。因此,通过多篇对比可以得出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多篇表现人物特征从不同门类中更能够体现,如,在“俭啬”一门中,王戎吝啬的一面通过“钻核”一事体现得淋漓尽致。

《世说新语》一千多则长短不一的小故事,记载了魏晋名士的一言一行,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艺术手法上也为后世提供了范本。在不同的门类中,表现人物的方法也有所侧重,而《德行》一门,主要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等方式展现魏晋士人高洁傲岸的德行,这也为研究魏晋士人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提供了可贵的材料。

参考文献:

[1]刘义庆.世说新语[M].商务印书馆2018.

[2]顾妍.从《世说新语·德行》看魏晋世人的道德观[J].青年文学家2019.

[3]沈思妍.《世说新语》呈现名士德行的艺术[J].文学教育第25期2016.

[4]伍伊.浅析《世说新语》中体现的魏晋士人的忠孝观[J].青年时代第三期2017.

[5]邓忠强.辩证看华歆[D].杂文月刊第17期2017.

猜你喜欢
言行士人人物形象
魏晋士人的“身名俱泰”论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论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