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分析
——基于M大学的案例研究

2021-05-14 06:48李雨晴王翔宇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影响力指标大学

唐 灿,李雨晴,王翔宇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一直被认为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目前,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衡量与评估,以及基于评估而形成的不同排名种类较多、历史较长,以QS 世界大学排名、AWRU 世界大学排名、THE 世界大学排名、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THE日本/欧洲教学水平排名等各类大学排名与专项排名为代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具备相当的影响[1]。由于社会服务这项职能在指标遴选、指标体系设计、数据采集量化等方面的难度,各大学排名对社会服务的测度相对较少,无法反映一所大学对其所在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整体影响。个别的排名与评估机构尝试对大学的社会服务效果展开评价,要么效果不彰、流于形式,要么仅作为大学或学科评估的一个子项目、分量不足[2]。

一、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简介

2019年,第三方排名机构——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集团(Times Higher Education),首次推出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THE 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该排名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设计,每个单项排名及其指标体系对应着一个SDG,进而评估大学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力[3]。2020年发布第二届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下评价大学的社会职能,其指标体系涵盖全部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消除贫困,消除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廉价和清洁能源,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缩小差距,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从而有效填补了评价及排名领域的空白。

提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就不得不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简称MDGs)。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由189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正式做出此项承诺,因而又被称为千禧年发展目标,旨在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等。联合国于2015年9月25日在纽约总部召开可持续发展峰会,193 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及其上述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此期间深度参与了此项工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9月26日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讲话,倡导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4]。

二、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指标体系

1.影响力排名规则

(1)17 个单项排名。泰晤士2019年首次发布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时,仅设置了11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单项排名,指导高校填报相关支撑材料和数据。翌年,将影响力排名的指标体系扩展到全部的17 项单项排名,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所需资料也更加侧重于会议或论坛发布报告、新闻媒体报道等公开来源,同时允许高校对提交的材料做出补充说明。

(2)1 项必选指标和3 项任选指标。其中,SDG17 将“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为强制选项或必选项,其余16 项SDG 为非强制选项,即一所高校需要提交SDG17 和至少其他3 项SDG 的数据,才能参加大学影响力总排名,与全世界范围的其他高校进行比较。如果在单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参加排名,则可以选择提交17 项SDG 中的任何一个,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院校自由选择。高校提交全部的17 项单项排名的数据与资料,可以参与各单项排名,全球排名则选取SDG17 和其他得分最高的3 项。

(3)注重公开性和影响力。具体的赋分规则虽不知其详,但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公开说明,如果高校在每个三级指标采取了具体措施,则获得相应分数,同时措施的公开性越高、影响力越广泛则得分越高。

2.影响力排名指标体系

这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引导、敦促世界各国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将其进一步细化为指标体系,共有17 个一级指标,57 个二级指标,254 个三级指标。例如,对应SDG1 有3 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因贫困而接受资助上大学的学生比例”“大学反贫困计划”和“社区扶贫方案”。其下又细分为若干个三级指标,如二级指标“大学反贫困计划”中包括“学校是否拥有对低收入学生群体的招生政策”“毕业目标”和“其他形式的援助”“对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留学生的帮扶”等。和传统意义上所指的三级指标略有不同,该三级指标由一个个问题或数据选项组成,形式主要以“是/否”的选择列表呈现,同时有的会要求学校提供政策实施的具体证据甚至是政策发布与修订的年份[5]。

按照学校开展相关工作的社会服务对象与目标,三级指标可进一步划分为本校和社区、城市、区域、国家与国际社会这五类。其中,本校和社区类有187 个,城市类有12 个,区域类有2 个,国家类有7 个,国际社会类有6 个;包含2 个(含)以上不同层级的有40 个。在部分SDG 中,如SDG2“零饥饿”、SDG3“良好健康与福祉”等,由于要统计本校的农业专业、卫生专业的各学历类型的学生人数,因此本校和社区类所占比例较高。在另一些SDG 中,如SDG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三级指标面向国家、国际社会的比例相对更高。就这五类指标所占权重而言,影响力排名显然更侧重于考察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引导下高校自身采取的举措对本校和社区产生的影响。

3.影响力排名与其他大学排名之比较

一般地,大学排名是评估高等教育投入、过程与产出质量的方式之一,可以提供比较信息并增进对高等教育的了解。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明确指出,“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所提供的观点充分整合,以能够真正将每一所被排名大学的完整面貌呈现出来”[6]。

(1)排名侧重领域不同。现行各式各样的大学排名,多采用学校学术声誉、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的被引、雇主评价、国际学生与国际教职工的人数比例等评价标准。比较著名的世界大学排名,主要有QS、THE、USNews、AWUR 世界大学排名等,这是传统所指的四大排名。另外,还有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世界大学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世界大学排名(CWTS Leiden Ranking)、沙特阿拉伯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加拿大麦克林大学排名(Maclean's Ranking)等。

(2)主观性与客观性指标权重不同。四大排名指标可以分为主观性指标和客观性指标两类。主观性指标指声誉类指标,具体包括教学声誉与研究声誉、雇主声誉与学术声誉、全球研究声誉与区域研究声誉等;客观性指标则包含经济类指标、教学质量类指标、文献类指标和国际化指标。其中,客观性指标占主体,一般超过50%,个别排名甚至达到100%。指标体系方面,THE 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共有254 个三级指标,90%以上是通过主观问答的方式考察在可持续目标的指引下,大学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等。

(3)数据与举措的赋分标准不同。在大学社会责任理念的倡导下,业界开始反思过去单纯强调高等教育的规模、技术转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传统观点,逐渐关注大学的社会功能,关注其是否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培养具有道德感且负责任的公民等。在泰晤士影响力排名的创造性方面,突破了以往大学排名只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局限,而主要通过考察高校消除贫困与饥饿、改善健康与共享体育设施、公共设施对外开放、教学与职业规划中的性别平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具体措施,从而赋予主观性指标得分和参评高校排名。数据采集方面,与泰晤士的世界大学排名一样,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同样要求高校主动申请参评,按照学校实际情况提交相关数据与资料。

(4)突破以教学科研为重点的传统排名方式。据影响力排名的主要设计者、泰晤士首席数据官邓肯·罗斯(Rose D)先生2019年12月到访M 大学时表示:“在不同的排行榜上,如果哈佛大学永远是第一,那这些排名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因此,泰晤士排名团队、数据科学家等通过研究,创造性地将各个高等院校实践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情况,对其所在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社会服务情况作为切入点,选择有代表性、可计量、可比较的指标形成排名指标体系,以“定量+定性”的评价方法来推动大学成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贡献者,突破了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重点的传统大学排名系统。

三、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的特点

泰晤士大学影响力排名作为一项崭新的大学排名,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根本,呈现如下特点:

1.基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突出主体实践

联合国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成员国最多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制定、落实的行动计划将对全球发展产生长远影响。以千年发展目标为例,1990年以来极端贫困率下降超过50%,农业技术得到较大规模地推广、使用,绝对饥饿人数减少;随着清洁用水、卫生设施(包括疫苗接种等)的普遍使用,各国人口预期寿命比过去大幅延长,母婴死亡率、传染病死亡率等大幅下降;世界各国努力增加各级教育机会、提高入学率尤其是女童入学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促进了性别平等;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率、工业化率进一步提高,等等。

上述成绩,离不开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种种措施,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争取国际合作的同时,自身也付出了巨大努力。虽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时间不长,但可预见的是,在联合国及各类国际组织的统一指导与协调下,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下,各国人民将会在全球发展方面取得更多成绩。以中国为例,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9 899 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一千万人以上,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与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减贫方案和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有一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减贫方案将会有效融入全球的减贫计划中,中国人民将为世界贫困人口脱贫贡献“中国智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将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全球的减贫行动也将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深刻其内涵。从2012年起,中国44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44 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定点扶贫。2018年,44 所直属高校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共投入帮扶资金1.38 亿元,引进帮扶资金13.18 亿元,培训基层干部2.34 万人,培训技术人员3.73 万人,购买农产品1.23 亿元,帮助销售农产品3.27 亿元。截至2019年10月,已帮助20 个县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新增20 所部属高校加入定点扶贫工作,至此,75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全部投入到扶贫工作中[7]。

2.克服只重“教、研”的单一性,突出社会服务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一直被认为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目前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衡量、评估与排名较多,比如四大排名、THE 的日本/欧洲教学水平排名等。社会服务由于在指标遴选方面、指标体系设计、数据采集评析等方面的难度,大学排名对社会服务的衡量与测度相对较少、影响力偏弱,无法反映一所大学对其所在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整体影响。

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尤其是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国际合作、区域合作、政企合作与地方社区服务,反映了高校在这些方面的实际活动、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2019年与2020年在社会服务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高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相对弱化了科研教学等传统指标,给其他类型的高校一个展示自身工作与成就的平台。

3.增加办学透明度,突出公开公平

大学是由掌握特定知识体系的人群组成的共同体,有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和较高的知识门槛,外界有时会遇到信息不对称的困境。泰晤士影响力排名在赋分的过程中,支撑材料的公开性是其重点考察的因素,这将合理引导高校增加办学透明度,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增强大数据管理与末端管理能力,加强数据信息合作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便于政府、社会的外部评估与监督。同时,为了尽量避免体量大、学科全的高校拥有更多的举措、实施更多的相关政策,从而在源头上就对规模偏小、学科偏窄的高校造成不公的情况发生。大学影响力排名在设计之初对排名规则作出了相应限制,即使高校提交了全部的17 项SDG,其也只选取SDG17 和其他得分最高的3 项进行全球排名,从而引导高校公平竞争,把措施做实、把政策做细、把工作做深,避免贪大求全和堆砌材料。

四、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的问题

1.指标的分布不均、内在冲突与重复设置

(1)指标分布不均。在17 项SDG 中,SDG5“性别平等”和SDG10“减少不平等”两项拥有的二级指标最多,各有5 个;SDG10 的多项二级指标中,“残疾学生的比例”“残疾员工的比例”等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数量只有两个,而“反歧视措施”二级指标下则有10 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数量分布不均;SDG5 的三级指标共有28 个,而SDG17 的三级指标只有9 个,指标分配均衡性较差。

(2)指标内在冲突。比如,SDG10“反歧视措施”中,“是否衡量/跟踪代表性不足(和潜在代表性不足)群体的申请和入学情况”这项三级指标,既然是衡量、追踪或者是为保护被调查对象的隐私而采取的种种调查措施,就与信息公开存在天然的、内在的逻辑冲突。在代表性不足的群体中,对同性恋的反歧视,中国大陆高校一般是采取心理咨询与干预、同伴辅导等实际行动,而非明文规定,即使做过调查研究,也是小范围、内部的甚至是涉密的,这类数据绝对不会公开也不能公开。即使是在国情、社会文化、习俗不同的国外高校,对这类情况的调研绝大多数也不会公开。

(3)不同SDG 重复设置同一项指标。例如“学生总数”这项三级指标,出现在“就业安置”“初代大学生”“残疾学生的比例”“因贫困而接受资助上大学的学生比例”“初代大学生(父母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比例”等多个领域,逻辑关联性不强,指标设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

2.未区分主观意愿与客观情势

在SDG14“水下生物”、SDG15“陆地生物”等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诸多考察不同院校对水生态、陆地生态的监测与保护,开展社区教育培训与国际合作、减少海洋、土地污染、校园塑料垃圾使用的举措与研究,尽可能保持全面、客观、准确,但对某项政策的研究是处于课题或是学校的研究传统,采取的某项举措是学校自身意愿还是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是来自当地社区、民众的呼吁,未能区分主观意愿与客观情势。

再比如“是否尽可能在棕色地带(块)进行建造”这个指标,可能非常贴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情况,而在中国国内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这些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建筑用地则更加紧缺,不少高校只有棕色地带(块),不是说主观上有意这么选择,而是不得以为之,只能补旧如新、拆旧建新。这类指标体系,降低了整个指标体系的逻辑自洽性。

3.量化参考标准未明

现有的指标体系需进一步优化,比如“促进或允许员工远程办公以减少员工通勤”,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需要分类探讨。院校专职教师、科研人员有教学任务时来学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允许自行安排,而党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等必须是坐班、在岗。至少在现阶段,远程办公不可能全面推开,单位有正常的考勤制度,日常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必须有人处理。在具体操作上也不可取,比如计算通勤时间、压缩通勤时长,那具体是40 分钟还是1 个小时?如果是1 小时公共交通和1 小时驾车,该如何比较?如果都是1 个小时公共交通,换乘一次还是多次,并没有明确的区隔,也没有量化和可参考的依据,贸然实行远程办公,难免招来公器私用之嫌。在具体填报上,若一所院校只选择对其有利的方面,而没有全面地展示其客观的工作条件与实际情况,主观上有趋利避害、选择性填报的倾向。

五、M 大学在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大学始终是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主要职能。如果我们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基本职能,即学术职能,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共生职能,即与前者密切相关并与社会各界共同承担的社会职能,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如何评价后者产生的实际成效,一直是让大学感到困惑和棘手的问题。传统的大学排名大多以考察大学学术职能为主,这当然很有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学校大体了解学校的学术发展和学术贡献情况。毋须讳言,它也会把很多大学管理者的注意力限制在大学以内,或多或少地忽略大学应具备的社会职能,甚至是它的社会责任。

M 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类院校,秉承“服务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形成了以经济、商科、法律、外语、统计、政治等学科为主要优势学科的学科体系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在服务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方面,特别是在服务“一带一路”等战略构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和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享有崇高声誉。

1.M 大学参与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的实践

M 大学组织力量,认真准备并积极参加这一排名,目标不是简单地追求名次,而是通过对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这17 项目标,推动学校师生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大学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关注大学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8]。

中国大陆共有12 所大学至少参与了1 个单项排名,9 所高校进入了总排名。M 大学位于全球301—400 区间,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所参与了全部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单项排名的高校(见表1)。

表1 M 大学在THE 大学影响力排名和17 个单项排名情况

续表

M 大学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1)在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中彰显大学职能。M 大学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相继组建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一带一路”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研究中心、全球价值链研究院等,研究中国对外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近期新冠疫情蔓延的态势下,M 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在学校统一的组织和指挥下,对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学生就业提出真知灼见。M 大学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建设性帮助,在青岛、深圳、海南、成都设立驻外研究院,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注重脱贫攻坚与教育扶贫。世界减贫需要中国方案、大学智慧,而中国示范也必然会产生世界效应[9]。M 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的要求,一是为云南滇西地区举办多场党政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和乡村教师培训班;二是派出专家赴贫困地区了解当地的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困难,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帮助滇西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乡村振兴。总之,M 大学真心实意地通过大学的人才和教育优势,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其教育扶贫工作得到国家和教育部的表彰和充分肯定。

(3)M 大学注重文化建设,展现育人使命。学校设有校史馆、对外经贸历史长廊,正在通过数字经济实验室项目拟对校藏的清总税务司、中华民国海关图书馆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中国对外开放博物馆努力在2021年正式竣工,等等。

(4)M 大学的人才队伍建设与联合国的包容性发展有机结合。学校制定和完善了收入分配、岗酬结合、人才奖励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使得各级各类人才都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努力地营造出了“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环境。

(5)充分响应联合国、中国政府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让广大师生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M 大学致力于减少资源消耗与能源浪费,重视师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四部委评为“全国节能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此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中国能效之星”“北京市能效领跑者”等荣誉称号。

2.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的现实意义

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以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本框架,建立了全新的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与中国修己益众、天下为公的传统文化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本契合。

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与教育部主管部门倡导的“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导向总体相关,与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不期而同[10]。

同时,影响力排名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时代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新要求和新标准,反映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启发大学“不忘初心,反哺社会”有效方式。它鼓励所有大学,不仅是那些学术贡献突出的大学,而是所有承担着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大学,依托各自的学科特色、人才优势、资源优势,通过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关注人类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意识的下一代人才,在不同领域引领人类进步,贡献自己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影响力指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天才影响力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