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美芬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Clara细胞分泌蛋白、巨噬细胞刺激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

2021-05-14 08:22杨少敏刘芝芳
贵州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纳美芬血气呼吸衰竭

杨少敏 刘芝芳

(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大内科(呼吸),陕西 宝鸡 721004)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造成患者肺部通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引发CO2潴留和严重的缺氧症状,增加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病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于合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控制病情发展、消除其发病因素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临床多采用支气管舒张药物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进行联合治疗[2]。NIPPV在治疗轻中度呼吸衰竭中的效果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在治疗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仍具备较大的争议[3]。人体大脑组织分泌的β-内啡肽为一种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随着其表达水平的升高会逐渐对人体的呼吸中枢产生抑制的作用,继而加重患者CO2潴留和缺氧的症状[4]。本研究在NIPPV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美芬治疗,探讨两者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均等单盲法将参与本项研究的76例老年COPD合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病例收集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组内男20例、女18例,年龄63~85岁、平均(73.69±5.42)岁,病程2~15年、平均(8.11±1.56)年;研究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5~86岁、平均(74.01±5.51)岁,病程2~16年、平均(8.13±1.5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及家属已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祛痰平喘、吸氧、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NIPPV治疗,设备选用RESMED公司生产的VPAP Ⅲ ST-A型无创呼吸机,结合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患者的呼气压和吸气压。呼气压由初始值4 cmH2O逐步调整至8 cmH2O,吸气压初始值由8 cmH2O逐步调整至15~20 cmH2O,氧流量控制在3 L/min,通气时间维持在每天6 h以上,病情严重者可延长至每天12 h以上,呼吸频率设定为12~20 次/min,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始终在90%以上。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生产企业: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52;规格:1 mL∶0.1 mg)治疗,结合患者的体重,将纳美芬以0.25 μg/kg的剂量溶于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每天静脉滴注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采用意大利米尔MIR spirolabⅢ型便携肺功能仪测定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两者比值(FEV1/FVC)的差异,每项指标均测定3次,取平均值。另外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采集患者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设备选用北京倍肯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比较两组患者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差异;同时在患者治疗和治疗结束当天清晨采集其空腹时的静脉血液5 mL,静置30 min后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将上清液放置在零下80℃的环境中保存备用,随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水平差异。

2 结 果

2.1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6.699、4.227、4.731,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2.2两组血气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H值和PaO2水平比对照组高,PaCO2水平比对照组低(t=13.418、14.473、12.482,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的比较

2.3两组CC16和MSP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CC16和MS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CC16水平比对照组高,MSP水平比对照组低(t=2.430、9.719,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CC16和MSP水平的比较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COPD合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缺氧状态,保障呼吸畅通为主要原则[5]。NIPP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常见方式,通过在患者吸气时为其提供压力支持来克服其气道阻力,在增加肺泡通气量的同时缓解机体呼吸肌的疲劳,与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相比,无需采用气管切开的方式进行通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治疗优势显著[6-7]。但有报道称[8],合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受酸中毒和缺氧症状影响多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促使患者排痰能力降低,气道内的分泌物增多,治疗失败的风险较大。除此以外,受酸中毒症状较重的影响,患者大脑的内源性阿片肽(EOP)表达水平较高,不仅容易损害患者神经功能引发意识障碍,更容易产生呼吸抑制的症状,继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两者联合治疗可以兴奋患者的呼吸中枢,通过增加对CO2的敏感性来改善患者的通换气功能,从而利于患者气体的交换,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减轻对患者肺部支气管的损伤。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纳美芬属于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减少机体EOP的释放,阻止自由基的生成,进而达到缓解呼吸中枢抑制的作用[10]。而且纳美芬血浆清除半衰期较长,可达到14 h,将其运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可以特异性的拮抗吗啡样物质,在兴奋患者的呼吸中枢的同时保护主动脉及颈动脉窦上受体的相应功能,在配合改善患者通换气功能方面效果显著[11]。血清CC16是一种肺、血屏障通透性变化及克拉拉细胞损害的外周标志物,其水平的降低与机体的炎症损伤密切相关;而MSP属于一种免疫调节活性糖蛋白,可以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介导肺泡、肺实质以及气道的损伤,影响肺部细胞的正常功能,促进气道的严重反应[12]。而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CC16水平高于对照组,MSP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在NIPPV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纳美芬还可以有效减轻机体气道的炎性损伤,缓解气道的炎性反应。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纳美芬在人体内吸收较为迅速,不仅可以快速血脑屏障,还可以凭借其较高的亲和力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外周和中枢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发挥阻滞吗啡样物质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的通换气功能,降低MSP的表达水平,减轻气道炎性损伤,进而提高CC16的水平[13]。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COPD合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联合使用NIPPV与纳美芬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通换气功能,减轻CO2潴留和缺氧的症状,优化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同时减轻其气道的炎性损伤,临床治疗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纳美芬血气呼吸衰竭
盐酸纳美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纳美芬与纳洛酮联合NPPV治疗对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纳美芬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