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命运侧看市井 大处小处都成风景

2021-05-14 12:21毛建清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1年3期
关键词:祥子车夫老舍

毛建清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这次要和大家一起探索《骆驼祥子》了。为此,已经放下这本书有一阵子的初初,又把《骆驼祥子》拿起来一气儿看了一下午——哎?好像又有了些新的发现和体悟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诚哉斯言!

在中国现代小说方阵中,初初觉得,无论怎么看,《骆驼祥子》应该都属于C位附近的大咖级作品。虽然不算是长篇巨著,可是,这本小说快览故事人物也可,慢嚼细节脉络亦佳。作为读者,直奔情节和主题自然是“要务”;而在完成要务之外,信马由缰地看看风土、世故、人心,也饶有趣味,获益匪浅。

横看竖看,《骆驼祥子》都是一本挺“硬棒”的小说呢!

为了便于后面的学习,初初先将祥子的经历和转变整理如下:

起起落落,都与得车、失车密不可分。祥子虽是个车夫,本质上仍是个农民。他对车的执着如同农民对土地的执着,是他农民式的自尊、信仰和追求的外在表现,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种执着又与他所处的社会、时代激烈相撞,成为祥子命运“三起三落”的深层缘由。至于结局,乡下种地种不成了,进城拉车(种地)就能成吗?时代与性格,早就决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另一方面,老舍将祥子放在他所熟悉的北平城里,安在他所熟稔的底层阶级中,用他耳濡目染的风土人情、街巷俚语“泡”透了,使得这部小说在祥子的故事以外,留给我们一幅鲜活热闹的老北平风俗画卷。更兼作者京腔京韵、四平八稳的叙描评说,使得这部小说从语言到内容,处处流光溢彩,引人流连徘徊,简直是一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本“宝藏小说”,《骆驼祥子》要怎么读才能“书尽其用”呢?别急,初初可是有备而来,策划了好几种方案呢,一定能帮助你满载而归!

方案一:纵观情节,起伏中探悲剧成因(第一周)

小伙伴们可以在前面“三起三落”导图的基础上,化整为零,整理情节,分析出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种种因素。请大家先来看看初初围绕祥子的“二起”所整理的信息吧:

通过这张表,初初不仅可以直观地看见造成祥子的悲剧的内因、外因,还可以发现,祥子的优点也时常让他遭受更多的磨难——在一个“好人”得不到“好报”的时代,只凭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前途分外渺茫。

不但如此,初初在沿着导图推理的时候,还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虎妞就那么惹祥子厌恶呢?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虎妞就是个相貌一般、大龄未婚的“女汉子”,对祥子也是真好,为什么祥子那么不领情呢?祥子对虎妞这样的女性的接受度,远没有今天我们对女性的接受度高——这既是个人的狭隘与偏见,也是时代与传统的局限,反映出小说作者的时代局限性。

方案二:横览人物,交集里看世态人情(第二周)

这张图全面简洁地展示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同学们可以根据这张图,围绕“关系、人物、变化”这三个关键词,有侧重地展开研读。比如,围绕“关系”,可以在归纳关系类型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人物的交际处境、人际交往的时代特点等;围绕“人物”,可以通过观其往来送迎,细察言行心理,深入角色內在;围绕“变化”,可以整理变化的表现、探究变化的原因等,进而换个视角来观照情节的发展。

方案三:从心所欲,自定义老北京之旅(第三周)

初初读有纪实感的小说时有个习惯,会在熟悉了情节、人物、主旨之后,“分心旁骛”于小说中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比如方言俚语、天气物产、年节风俗……甚至会特地留心小说里的食物、衣服、道路、店铺、治安等。可不要觉得初初是出于无聊哦——那些非常棒的现实主义小说,往往也可以当作纪录片来看,这有助于小伙伴们形成全局性的视野,对增加阅读收获、发展阅读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话不多说,先给大家秀一波初初自己的“老北京风土攻略”:

1.祥子的消费:车、闷葫芦、豆腐、洋火(火柴)、行头(衣衫鞋袜)、羊肉包子……(祥子很节俭,能被写进小说的消费,大多有缘故。)

2.当时的娱乐:赌(有规则)、嫖、听戏……(娱乐是一种刚需,最能体现出社会风气,三教九流亦可窥见人性。)

3.老北京的风景:牵骆驼出山所见的郊野,烈日和暴雨下的老北京,天寒地冻中的老北京……(风景有时是人物内心的映射,有时是变故的推因,有时是时代的缩影,有时是人物经历的见证……)

4.有意思的对话:祥子回厂时和刘氏父女的对话,高妈劝祥子放贷时的对话,老马初登场时和众车夫的对话,孙侦探敲诈祥子时的对话,虎妞对刘四爷的摊牌,小福子对祥子表明心意,摔了曹先生后的祥子与曹家人……(对话里有人心世情,有俚语俗话,有生活给每个人烙上的印记。)

初初的“攻略”就先展示到这里。小伙伴们,赶紧制订出你们感兴趣的“攻略”吧!

生活在城市底层的贫苦大众是老舍最为熟悉、寄予感情最深厚的一类人。他笔下的一个个城市贫民都是有着生活原型、与老舍有着一定关系的人:或是老舍身边的亲戚朋友,或是活跃在老北京城中的底层阶级兄弟。老舍熟悉他们,也同情他们,更愿意用文字来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我们阅读这本小说时,可以通过批注更好地体会这一点。常用的批注符号有:(1)“· ” 生字、难字;(2)“” 总括句、重要句;(3)“”佳妙句;(4)“○” 段序(圈内写数字,放在段首);(5)“△”要注意处,发表感想处。

第十六章(节选)

①又拉上个买卖,这回是帮儿车,四辆一同走。抄起车把来,大家都让一个四十多岁的高个子在前头走。△高个子笑了笑,依了实,他知道那三辆车都比他自己“棒”。他可是卖了力气,虽然明知跑不过后面的三个小伙子,可是不肯倚老卖老。△跑出一里多地,后面夸了他句:“怎么着,要劲儿吗?还真不离!”他喘着答了句:“跟你们哥儿们走车,慢了还行?!”△他的确跑得不慢,连祥子也得掏七八成劲儿才跟得上他。他的跑法可不好看:高个子,他塌不下腰去,腰和背似乎是块整的木板,所以他的全身得整个的往前扑着;身子向前,手就显着靠后;不像跑,而像是拉着点东西往前钻。腰死板,他的胯骨便非活动不可;脚几乎是拉拉在地上,加紧的往前扭。扭着真不慢,可是看着就知道他极费力。到拐弯抹角的地方,他整着身子硬拐,大家都替他攥着把汗;他老像是只管身子往前钻,而不管车过得去过不去。△

②拉到了,他的汗劈嗒啪嗒的从鼻尖上,耳朵唇上,一劲儿往下滴嗒。放下车,他赶紧直了直腰,咧了咧嘴。接钱的时候,手都哆嗦得要拿不住东西似的。△

③在一块儿走过一趟车便算朋友,他们四个人把车放在了一处。祥子们擦擦汗,就照旧说笑了。那个高个子独自蹓了半天,干嗽了一大阵,吐出许多白沫子来,才似乎缓过点儿来,开始跟他们说话儿:“完了!还有那个心哪;腰,腿,全不给劲喽!无论怎么提腰,腿抬不起来;干着急!”

④“刚才那两步就不离,你当是慢哪!”一个二十多岁矮身量的小伙子接过来:“不屈心,我们三个都够棒的,谁没出汗?”高个子有点得意,可又惭愧似的,叹了口气。△

尾批:这段文字展现了车夫们日常拉车的一幕。从这段文字里,想考古“车夫”这一行当的,可以看得到关于拉车的种种讲究;在意劳动者这一阶层的,可以看得见出卖力气的辛苦和谋生的艰难;关注人情世风的,看得见同道相争,更看得到同道相知、相惜、相怜;身处中年的,大概也能从这里体会到“养家”之不易。最喜欢《骆驼祥子》里的这类片段,因为老舍总能用最市井的语言,最亲切的姿态,最平静的叙说,最地道的描绘,作一幅又暖又凉的画卷,使人肠热,也使人心酸。

通过对“高个子”拉车的描写和评说,不仅生动刻画出“高个子”费力拉车的样子,也让人能隐约感受到他要强却又无奈的内心。其他车夫对他的担忧加上作者的评说,也流露出老舍对这个车夫感同身受般的同情。这种同情是亲切的,几乎没有距离感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

这一幕有声音、动作和细节,生动,宛在眼前。而且,“哆嗦”让人联想到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后的“哆嗦”。一样的命运,唉!

“得意”于自己还能跑得几个小伙子也跟着出了汗,身体还行;“惭愧”于自己在年轻人面前其实没什么可骄傲的资本了;“叹”大概是出于伤感和无可奈何,对未来也不敢多想。

《骆驼祥子》自问世起,就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不同的时代,带着不同的阅读背景去读它,体验和领悟也是多种多样的。革命者读,看见的是朽烂的时代,明白无产者应该联合起来;有识者读,看见的是孱弱的国家,蒙昧的民众;奋斗者读,看见的是自尊和努力,以及个人主义带来的教训;平权者读,看见的是旧时代的女子缺失社会地位的悲惨命运……大家有大家的见解,“小家”也有“小家”的心得,一起来看看吧!

老舍在祥子等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与他在其他一些小说中常写到的“老中国的儿女”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共同点,这是同一经济文化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国民性格中的某些弱点……老舍不止于批判现实社会,也不止于批判传统文明和落后的国民性,他显然在思考城市文明病如何和人性冲突的问题。

——北京大学学者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

把城市底层社会这个不怎么为人们熟悉的世界,把城市贫民这个常常为人们忽视的社会阶层的命运,引进艺术的领域,并且取得了成功——就这方面来看,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用,有些类似狄更斯之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学;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同一时期的俄国文学。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原副主任 樊骏

尽管书中并没有《红岩》那样的(对敌斗争的)积极性和果敢的斗争,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面;但给读者这样一种预感:(弥漫在小说中的)那种沉闷的空气马上就要爆炸、破坏并烧尽世间的所有。

——日本翻译家 北浦藤郎

《骆驼祥子》深入地渗透于日本人民中间……不管什么人,他的內心里或多或少都存有祥子的奴隶个人主义……《骆驼祥子》在日本拥有大量读者,因为它影射了日本现实中的尖锐化问题。

——日本翻译家,《骆驼祥子》译者 冈本隆三

老舍是一位幽默大师,《骆驼祥子》却是一部悲剧作品。作品中的人们都在走着下坡路——祥子、虎妞、小福子、二强子、老马祖孙以及刘四爷,都在走向绝望。整部作品给人三种感觉:“悲”“暗”“惜”。老舍的幽默底下,也全是叹息。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七(3)班 熊福豪

祥子本来是一个勤劳朴实、精明能干的车夫。他想拥有自己的车,却因种种原因,梦想落空,堕落成终日为一点点钱奔波的末路鬼。但不管怎么样,他至少曾经顽强地挣扎过,换作我,也许第一次丢车就会让我彻底放弃了。所以,我惋惜他,因为他毕竟输给了时代,也输给了自己;但是我也敬佩他,毕竟他曾经奋力地挣扎过,顽强地尝试过。他不是成功者,但足以成为我的镜子,我的警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七(3)班 潘风润 张杨洋

安分守己的祥子来到老北京,好似不谙世事的清莲被连根拔起。也许是周遭寒凉冷却了热忱之心;又许是时代恶疾泯灭了个人努力,留下的,只剩遍体鳞伤的躯壳。老舍借祥子一生,以平实口吻叙说生灵涂炭,明明精彩又不忍卒读,心中怵惕恻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八(6)班 应佳琪

祥子命运的下沉与人性的堕落是相伴随的,而内心世界的变化又会经由各种方式外显出来。要强、自尊、俭朴、本分的祥子本来与“烟、酒、色”是毫不沾边的。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缘故,祥子沾染上这些了呢?请跳读文本,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尽可能细致、全面地呈现你的发现和思索。

提示:应搜集小说中与“烟、酒、色”有关的内容,尤其是祥子第一次接触时的个人处境,以及祥子是否出于主动(如非主动,还要找到主动接触的第一次),并将处境形成的原因标注清楚。

【仿写范本】

天极冷,小茶馆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充满了煤气,汗味,与贱臭的烟卷的干烟。饶这么样,窗上还冻着一层冰花。喝茶的几乎都是拉包月车的,有的把头靠在墙上,借着屋中的暖和气儿,闭上眼打盹。有的拿着碗白干酒,让让大家,而后慢慢的喝,喝完一口,上面咂着嘴,下面很响的放凉气。有的攥着卷儿大饼,一口咬下半截,把脖子撑得又粗又红。有的绷着脸,普遍的向大家抱怨,他怎么由一清早到如今,还没停过脚,身上已经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不知有多少回!其余的人多数是彼此谈着闲话,听到这两句,马上都静了一会儿,而后像鸟儿炸了巢似的都想起一日间的委屈,都想讲给大家听。连那个吃着大饼的也把口中匀出能调动舌头的空隙,一边儿咽饼,一边儿说话,连头上的筋都跳了起来:“你当他妈的拉包月的就不蘑菇哪?!我打他妈的——嗝!——两点起到现在还水米没打牙!竟说前门到平则门——嗝!——我拉他妈的三个来回了!这个天,把屁眼都他妈的冻裂了,一劲的放气!”转圈看了大家一眼,点了点头,又咬了一截饼。

【范本分析】

选段是一组很有意思的人物群像,写的是冬天晚上曹先生去看电影,祥子就在外面的小茶馆里和一群车夫们歇着的场景。这一段文字先勾勒环境,而后一个个地铺陈等待中的车夫们的行止样貌;在铺陈罗列中,又注重蓄势铺垫,勾连前后,一步步地增添笔墨,将车夫这一群体在生存上的狼狈形神兼备地展现出来。此外,那一段看似粗俗不堪的独白,却粗俗得恰如其分,闻声而识人,这个可就更不一般了!

【仿写要求】

想想自己生活中见过的“群”,择定场景,确定主题,一层层地将“群”像描摹出来。

猜你喜欢
祥子车夫老舍
北平的秋
“三个车夫”之鉴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人力车夫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你是第几个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