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腔文献综述

2021-05-14 14:49杨蕾
锦绣·上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扬琴京剧四川

摘要:润腔,即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运用“死腔活唱”进行音乐创作与表演,其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运用广泛且存在已久,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之瑰宝。本文将关于“润腔”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关键词:润腔;传统音乐

“润腔”概念及创设

近年来,有不少极具艺术价值的文献都曾提到润腔,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也使得润腔为众多人所熟知。但其概念的提出较晚,在郭克俭《“润腔”概念由来考——从“用腔”“小音法”说起》中,详细的讲述了润腔概念生发的人文背景及由来,周大风“要腔”、“用腔”概念的提出,为“润腔”概念的析出提供了灵感。徐兰沅提出的“小音法”概念为于会泳首次提出“润腔”概念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是,1963年,由于会泳先生首次明确提出润腔之概念及界定,即“依情润色,润而生味”的在创造手段。此概念的创设对中国音乐理论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文中也能让更多学者意识到,以“润腔”为主的学术命题极具研究价值。

在郭克俭先生另一篇《“润腔”研究四十年》中,就改革开放四十年“润腔”的学术之旅给予历史追溯和理路思考。此文也将“润腔”四十年来研究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做了归纳整理,颇具研究价值。

在董维松《论润腔》中,更为详细地提到“润腔”一词的初现渊源。即1961年,于会泳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为学生授课时,提出“润腔”并进行了详细讲解,但在当时并未就“润腔”展开理论性的学术研究。

“润腔”研究发展

“润腔”概念的创设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学者对“润腔”开始了新的研究。特别是对“润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及其表现功能,研究较为具体也颇有成效。在董维松先生《论润腔》中,从旋律性、节奏性、力度性和音色性润腔及“阻音式”润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丁雅贤《关于编定民族音乐润腔技法符号的意见》中,用清晰的语言文字及符号记录了润腔之技法。席强对“润腔”的研究,也对学术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润腔初探》中说到:润腔就是在“吟唱”的基础上对某个基本曲调进行装饰性的华彩演唱。周大风在《漫谈字正腔圆》中,谈到一个好的演唱家能运用润腔达到“曲外有腔,恰到好处,腔无虚设,腔为情役”的效果,对于润腔,并不是“腔圆”两字所能包括的。在京剧中,“润腔”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韩菽筠《梅派京剧“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歌中的运用》,以京歌《梅兰芳》为例,细述了润腔在京歌演唱中的运用,正是润腔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得京戏韵味浓郁。汪人元《京剧润腔研究》提到,润腔是与中国民族音乐自身的传统与精魂及其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戏曲声乐中的行腔应与润腔认真地区分,戏曲润腔是同获取音乐特殊表现力相关的、对唱腔的特别润饰。在传统曲艺中,也不乏润腔的运用。四川扬琴传统曲艺人刘时燕所著《四川扬琴“德派”唱腔润腔手法》中,结合自身经历,以部分传统剧目及现代曲目为例,将润腔具体化、形象化。她在文中也提到,“四川的地方语言对四川扬琴风格和韵味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四川扬琴的润腔手法是建立在四川地方语言的基础上的。

通过阅读与“润腔”相关的文献发现,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润腔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谱面上已有的符号标记,只是作曲家希望演唱者或者演奏者能够正确理解曲目的意境或韵味,而不同演唱者或演奏者利用润腔技法进行二度创作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在歌曲中,或许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田临平老师,在处理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时,将歌曲中的“豌豆(儿)”在演唱时加入了弹舌、圆唱,而“胡豆”不加儿话音、扁唱的处理方式,正是源于生活细节,豌豆外形是圆的可以滚,而胡豆外形是扁的不易翻滚。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在民间曲艺中,诸多润腔技法会受地方语言的特点影响,歌词中也偶有保留地方语言色彩的字词,从而形成独特的地方韵味。

参考文献

[1]郭克俭.“润腔”研究四十年[J].音乐研究,2019,S(1):111—117.

[2]郭克俭.“润腔”概念由来考——从“用腔”“小音法”说起 [J].民族艺术,2019,S(5):147—153.

[3]董维松.论润腔 [J].中国音乐,2004,S(4):63—74.

[4]丁雅贤.关于编定民族音乐润腔技法符号的意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报,1989,S(2):27—32,26.

[5]席强.润腔初探[J].中国音乐,1991,S(4):56—57.

[6]周大風.漫谈字正腔圆[J].中国音乐,1983,S(1):36—37.

[7]韩菽筠.梅派京剧“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歌中的运用[J].人民音乐,2016,S(7)33—35.

[8]汪人元.京剧润腔研究[J].戏曲艺术,2011,S(3):1—11,22.

[9]刘时燕.四川扬琴“德派”唱腔润腔手法[J].1988,S(2)33—40.

作者简介:杨蕾(1996.12),女,籍贯:四川遂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扬琴京剧四川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