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诗韵 体悟诗情

2021-05-16 17:25苏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7期

苏红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多为唐诗宋词中的名家名篇,文质朴实、意境深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促请,通过自读、对读、群读、默读、声读等方法,在读中欣赏诗歌,把握古诗词的生命,品诗词韵味;以景促情,引导学生借助诗歌描摹物象的特点,品味赏析,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和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迁移比较,在对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迁移比较法”,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分类,求同、求异,有助于学生对诗人、诗情的把握与理解,悟诗歌情感。以此引领学生领悟古诗词的魅力,打造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以读促情;以景促情;迁移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7-0044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遗产。古诗词中洋溢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诵读古诗词既对人的文化素养、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产生巨大的作用,又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起着非凡的影响。统编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多为唐诗宋词中的名家名篇,文质朴实、意境深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古诗词的世界中回味无穷,让中国古典诗词大放异彩。

一、以读促情品诗词韵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篇篇古诗词含有语音韵律和谐的语言之美,更蕴含着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有一定的格律节奏感、音乐美,因此对于古诗词的朗读教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读、背,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中心轴,是阅读感悟的诵读古诗的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以读促情,在读中欣赏诗歌,把握古诗词的生命,体味诗的韵味。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比如在教学古诗《望岳》时,笔者是在不断变换朗读的教学方法中,一步步、一层层的引导学生读,让学生真正在读中走进诗歌,走进作者,走进诗韵。上课伊始,借助多媒体出示泰山画面,播放古诗《望岳》的示范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雄浑磅礴的朗诵中,初步感知古诗中泰山的雄奇壮伟及传递出作者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紧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辅以动作、神情,让学生跟读,融情于景,进入意境。在这样的朗读渲染鋪垫之下,再让学生结合诗歌背景、注释,去反复朗读诗歌,抓住重音、关键词,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诵体悟。尤其在指导学生朗读“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抓住“钟”“割”两个词重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泰山神奇秀丽、遮天蔽日的气势。初步感知后,指导学生品读诗句,采取让学生自由选读诗中的一两句有感情地朗诵,并从自己朗读中抓住的重音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中传达出来诗人的情感、诗的韵味。

这样的一节课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指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诗歌,走进作者情感,品味诗中的韵味。学生在读中不仅成诵,更能读中品味,亦能感受中华古诗词的传统意蕴。

二、以景促情,现诗词意境

意境是我国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只要是诗歌艺术的精品无不以美的意境令人陶醉。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诗歌描摹物象的特点,品味赏析,进入作品的意境中,感受和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

意即情,境即景。触景生情,情随境生。所有好的诗词中情和景都达到了水乳交融。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诗,在这首诗的品析教学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抓住诗中之景,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的意境,体悟诗的情感,尤其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这句诗所展现出的画面,感受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再品析“长”“直”“圆”等词,体会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进入诗的意境。

“融情于景”是中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现象,在不同的景、境描绘中,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得诗歌“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而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意犹未尽,进而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迁移比较,悟诗歌情感

“有比较才有鉴别。”恰当的比较能胜过烦琐的讲解,通过比较认识异中之同,辨别同中之异。“知同”才能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辨异”才能见微知著,触类旁通。因此比较是发展学生迁移思维和记忆的必由之路。

古诗词分为抒情、写景、哲理、叙事、送别等,因此,教师在对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迁移比较法”,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分类,求同、求异,有助于学生对诗人、诗情的把握与理解。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时,严格地说这应该是一首送别诗,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诗人的送别诗做迁移比较,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送别诗,求同存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句中的“空”和“唯”字,更是意蕴深远。虽没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也没有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放,却也道尽了多少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将这一切牵挂和祝愿都寄托在不言之中,真正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境界。通过这样的迁移比较,学生既对所学诗歌的情感、意境有了深刻的认知,又会产生知识迁移、认知和增长知识力度。

随着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肩负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古诗词审美教学的重要意义,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古诗词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引领学生领悟古诗词的魅力,打造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中学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