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及产后泌乳的影响

2021-05-17 03:32王金菊陈海萍任慕静陆银花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母婴产后

王金菊,陈海萍,任慕静,陆银花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215500)

分娩后的产妇身体虚弱,因此需要接受全面的护理以促进机体恢复,但大部分产妇家属会对新生儿的关注超过产妇而导致产妇出现抑郁[1]。 此外,产妇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部分产妇无法适应身份的转变,因此会出现烦躁、抑郁、思维迟缓等情况,严重者对婴儿的照顾能力下降,影响新生儿和自身的生活质量[2]。 母婴同室是指在婴儿出生后,全天将产妇和新生儿置于同一病房中,由产妇亲自负责对新生儿的护理,包括哺乳、沐浴、更换尿布、保暖等,同时在住院期间产妇与新生儿共同生活在同一房间内[3]。 随着护理模式的发展和改变,母婴同室护理也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医护人员单独照顾婴儿转变成由产妇和家庭成员共同进行护理,但产妇和家属对母婴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因此护理效果不佳[4]。 2017 年3 月1 日~2020 年11月1 日,我们对35 例初产妇实施母婴同室护理,并探讨其对初产妇自护能力和产后泌乳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初产妇70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②产妇家属及本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产妇均为单胎妊娠。 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 对照组年龄23 ~29(24.56±3.34)岁,孕周37.5 ~40.0 周;观察组年龄22~28 (23.13±3.36)岁,孕周37.0 ~41.0周。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同室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母婴同室护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医生、科室护士长及若干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母婴同室护理小组,注意挑选护理小组长时要选出护理资质、专业能力及学历均较为优秀的护理人员担任,每名小组组长带领1 ~3 名组员,而护士长负责协调和安排工作、进行培训。 护理组员在护士长和科室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培训,考核床位护士母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负责监测整体护理效果,进行质量控制,改进和完善护理措施,以保证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而小组成员在通过考核后则可进行母婴同室护理。②由小组内护士在床边对产妇及婴儿进行护理指导,由小组内的护士代替原有的床位护士向护士长及医生汇报产妇情况、护理效果,并执行医嘱等,为产妇讲解产后康复、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负责对新生儿的基础疾病进行筛查,同时小组成员还需要保持病房内的空气和环境舒适,做好产妇的营养指导工作及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协调和监督工作,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落实的情况。 ③心理护理:由于产妇刚生产完,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大,再加上对自身身份的不适应及家属的忽略,会使其产生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和产妇沟通,明白产妇此时的真实想法,鼓励其倾诉内心的想法,将内心的疑问告诉护理人员再给予解答,并指导产妇如何宣泄内心的负性情绪,同时还需要对家属进行指导,嘱其多关心产妇,不要只关注新生儿,给予产妇家人的温暖,为其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恢复环境,尽可能减少对产妇的打扰,在中午的休息时间和晚上要限制探视人数。 ④产后恢复指导:由小组成员详细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进行新生儿沐浴、抚触等,在讲解相关知识时可配合图片、宣传手册、视频、PPT、实战演示等方式,在指导的过程中对产妇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并告知产妇如何缓解产后疼痛,让其明白产后排尿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协助产妇排尿,强化产妇的卫生意识,做好生殖道卫生的护理,注意观察恶露,如果在产后6 周仍有大量恶露,则要及时联系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搭配营养均衡的月子餐,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⑤喂养知识相关教育:产后2 h 由护理人员在床边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教育,告知情绪与泌乳的关系,由于部分产妇担心母乳喂养会导致乳房下垂,影响美观,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产后护理可以避免对外观的影响,在产后6 h 进行第1 次喂奶时,由护理人员在旁边进行指导,对乳头已经出现皲裂的患者来说,要注重保持乳头的干燥,而在喂奶前先按摩乳房,注意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防止乳头进一步皲裂。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对婴儿的照顾能力,记录婴儿抚触、母乳喂养和新生儿并发症的人数。 ②比较两组开始泌乳的时间,分别统计不同时间段的人数。 ③比较两组护理质量,采用基础护理终末质量指标[5]进行评价,共包含服务态度、技术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能力4 项,记录每项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婴儿的照顾能力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对婴儿的照顾能力比较(例)

2.2 两组开始泌乳不同时间段人数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开始泌乳不同时间段人数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服务态度 技术能力 沟通能力 病区管理能力观察组 35 5.42±0.63 5.41±0.46 5.51±0.92 5.62±0.84对照组 35 4.87±0.75 4.75±0.36 4.68±0.76 4.95±0.63 t 值 3.320 6.680 4.110 3.770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及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6]。 目前大部分产妇均为独生子女,在妊娠时期备受关注,母婴同室护理取得的效果也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母婴同室护理有助于促进产妇康复、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也有助于产妇与新生儿之间的交流,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成长[7-8]。 母乳是婴儿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内有多种营养物质,也有助于婴儿吸收,促进其生长发育,尤其是促进脑部组织的发育,还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力[9]。 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还有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采用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妇科疾病发生率[10]。 但近年来由于母婴同室不完善,对母婴同室护理的重视不够,因此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也逐年发生,更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是防止产妇出现产后抑郁及促进产后尽快恢复的重要干预手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产后初产妇难免出现一些负性情绪,这些情绪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甚至会引发产后大出血,给产妇的安危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地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疏导,嘱家属尤其是产妇丈夫要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持乐观的心态,从而安心照顾新生儿[11]。 本次母婴同室护理是针对传统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改进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通过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并落实每名小组成员的工作,上下级之间互相监督,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强化护理管理工作,使每名护理人员都保持工作积极性,提升其责任感,也是一种为产妇提供高效、优质护理的手段。 小组成员在医生的配合下,根据医嘱对产妇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精神,进一步促进护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秘乳时间人数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可以促进产妇泌乳,有助于母乳喂养,主要原因是床位护士接受培训后从多方面对产妇进行护理,保证其营养均衡,同时为产妇进行按摩和指导,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在护理过程中由小组成员指导产妇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告知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使产妇掌握新生儿哺乳的正确姿势、如何按摩乳房、促进挤奶等,还有研究发现,早期泌乳可以保证乳腺管的通畅,降低乳房肿胀等情况的发生率,通过术后2 h 进行讲解、术后早期哺乳、新生儿早期与产妇的皮肤接触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提升[12-13]。

感染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并发症,一方面与婴儿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产妇在产褥期的感染有关[14]。 产褥期感染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由于病原体的入侵而导致的全身性炎症[15]。 产妇出现产褥期感染时,母婴同室婴儿通过与产妇的皮肤接触会增加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本次研究加强了床旁指导,使产妇掌握新生儿抚触和沐浴的要点,同时积极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针对产妇的需求及新生儿的状况,细致、个性化、耐心地进行讲解和指导,让产妇对孕期保健及新生儿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同时也提升其对自身和婴儿的护理能力。 每名护理人员都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了周到的护理服务,加强了与产妇之间的沟通,促使了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另外每一名小组成员均接受过母婴同室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其技术含量明显提升,使产妇及家属感到更加满意。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母婴产后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产后恢复健康进行 产后恢复3步曲
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