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1-05-17 03:32沈亚玲夏晓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摄食针灸障碍

沈亚玲,朱 伟,夏晓燕,孙 莉

(苏州市立医院 江苏苏州215002)

急性脑卒中早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摄食-吞咽障碍,造成进食困难、营养摄入不足,由于误吸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1]。 同时,摄食困难、吞咽障碍可能引起患者及家属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导致其丧失康复信心,影响后续康复治疗的整个过程[2]。 有研究表明,经积极、早期康复治疗,85%以上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恢复或减轻[3]。 因此,在急性脑卒中早期,根据患者病情有计划地对其实施综合康复训练与护理指导,对改善症状、促进疾病康复产生积极的意义。 2017 年1 月1 日~2019 年6 月1 日,我们对收治的60 例急性脑卒中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20 例急性脑卒中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者;②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证实为存在吞咽障碍者,临床表现为不能进食、饮水、下咽口水者;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昏迷或沟通交流障碍患者;②既往或同时合并影响吞咽功能的其他疾病者,如头颈部肿瘤、重症肌无力等。 按照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 观察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52~89(74.27±9.22)岁;洼田饮水试验:轻度24 例,中度24例,重度12 例。 对照组男34 例、女26 例,年龄54~88(76.35±8.10)岁;洼田饮水试验:轻度23 例,中度26 例,重度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轻、中度者自行进食,给予重度者鼻饲,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72 h,接受单纯吞咽运动的肌肉力量及协调性功能训练。 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多学科协作组 成立由神经内科、康复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以及营养师共同组成的多学科协作组,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订规范治疗方案,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初期的康复功能评定,制订早期综合康复方案。 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制订营养治疗方案;康复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并负责协调联络与落实各方案。

1.2.2 吞咽功能训练 根据摄食-吞咽障碍部位进行针对性训练。

1.2.2.1 基础训练 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利用寒冷刺激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达到诱发吞咽动作的目的[4]。 使用冰冻棉签轻轻刺激患者咽后壁、软腭、舌根,让患者进行空吞咽(吸气-屏气-吞咽唾液-呼气-咳嗽)动作或吞咽冰块。 ②屏气-发声运动:训练患者进行屏气-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突然放开声门-呼气发声,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清除咽部残留的食物[5]。 ③颊肌训练:指导患者吸气鼓腮后,缓慢吹气训练颊肌;在手指套上胶套,并让患者将手指放入口中模拟吸吮动作,每次吸吮20~30 下。 ④舌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舌向前伸出-左右摆向口角-舌尖舔下唇-转舔上唇-按压硬腭部训练,每隔5 min 进行1 次,每次20 min,3 次/d。对不能自行进行舌运动者给予完全引导,引导方法为:使用吸舌器握住舌头,并引导患者进行不同方向的运动训练。 ⑤触觉、味觉刺激:使用棉签或压舌板,刺激面颊部内外、唇、舌部等,增强患者对触觉的敏感度;使用棉签蘸不同味道的饮料刺激舌部,增强味觉敏感性。 ⑥咳嗽训练:指导患者用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射。

1.2.2.2 摄食-吞咽功能的综合训练 对实施基础训练效果显著而且吞咽能力达到3 级及以上(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评估方法)的患者,方可进行摄食训练。 ①体位:嘱患者进食时选择坐位,头颈部稍微前屈,该体位利用重力的作用使食物顺势进入口腔,有利于诱发吞咽反射。 为防止误吸,在进食时先嘱患者吸气,吞咽前及吞咽时憋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再吞咽,在吞咽后咳嗽1 次以排除肺内气体和咽喉部食物残渣[6]。 对无法坐起者摇起床头取躯干仰卧位,抬高45°,头部前屈,偏向健侧斜体位,康复护士于患者健侧喂食。 ②食物形态:应根据摄食-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选择适宜的食物,通过体积黏度吞咽测试评估患者进食的安全性,根据不同的试验结果给予相应的个体化饮食指导。 吞咽测试安全建议可饮水或进食糖浆样、布丁样黏稠食物;在吞咽糖浆样测试不安全时建议禁饮、禁食糖浆样黏稠食物,建议进食布丁样黏稠食物;对吞咽水试验不安全者建议勿饮水。 ③进食量:每次入口以3~4 ml 尝试,再逐步酌情增加,不超过20 ml,使用金属质地勺子,控制进食量。 ④进食协助:协助患者进食,将食物放于患者口腔健侧,使用匙背轻压舌部以刺激吞咽,在进食结束后嘱患者张口以便于康复护士查看,待确认完全咽下后再进食,适量饮水清除食物残留咽部,同时通过饮水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利于患者在吞咽功能的锻炼[7]。 每次进食吞咽后反复进行几次空吞咽,从而确保食物全部咽下;每次进食吞咽后适当饮水,刺激和诱发吞咽反射,同时清除残余食物。 康复护士在喂食时应细心和耐心,不可催促,在患者进食后使用温水漱口或消毒棉球擦拭清洁口腔,防止口腔感染。

1.2.2.3 球囊扩张训练 对环咽肌狭窄、弛缓患者使用球囊扩张训练。 使用乳胶球囊导尿管经鼻腔置入,避免置入气管,使球囊置于环咽肌下缘处,向球囊内注水3~6 ml,缓慢向上牵拉至拔出有卡住感,上下移动充分扩张狭窄部位,嘱患者吞咽的同时逐渐回抽囊内水确保能滑出环咽肌处。

1.2.3 心理护理 由于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易发生呛咳,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拒绝进食。 康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训练患者在进食过程中保持耐心、温和的态度,并讲解康复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康复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 此外,应关注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缓解其不良情绪,并指导患者进食种类、量、喂食方法、体位、进食前准备及误吸急救知识等相关知识。

1.2.4 经口进食护理 创造安静、整洁的进食环境,嘱患者休息30 min 后再进食,进食前保持个人手口卫生,集中注意力,预防误吸。 根据摄食-吞咽的程度,选择合理的饮食和安全的进食体位,由易吞咽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首选胶冻状食物如果冻、蒸蛋,再选择糊状食物如稠粥、芝麻糊等,最后过渡到普通饮食[8]。 病变部位影响会厌处选择点头样吞咽,影响梨状隐窝处选择转头或头旋转吞咽,进食后保持原体位30 min,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

1.2.5 鼻饲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格、基础代谢率,营养科医生计算需要的能量,选择合适的鼻饲液如能全力、瑞代等,合理配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确保营养及吸收。 鼻饲前判断胃残余量,不应超过100 ml再进食,鼻饲间隔时间不少于2 h,速度不宜过快。 如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可使用鼻饲泵缓慢持续滴入;协助鼻饲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鼻饲后保持原体位>30 min,预防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1.2.6 低频脉冲电刺激护理 采用NMES 技术将低频贴片放于喉上抬肌群,脉冲宽度:100 ~200 μs、频率40 Hz、刺激时间5~10 s、休止时间20 s、治疗时间15 ~20 min、治疗次数1 ~2 次/d。 促进咽肌群依次运动,缓解神经元麻痹,促进吞咽反射弧功能的重建和恢复。 在仪器治疗过程中,康复护士注意附近无电器使用干扰脉冲电效果,固定贴片不脱落,重视患者主诉,及时调整参数。

1.2.7 中医针灸治疗护理 选取廉泉、风池、完骨、翳风、人迎等,进行针灸治疗,以局部有酸胀针感或咽喉部麻胀感为宜,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1 次/d,连续治疗2 周,同时辅助按摩[9-10]。 指导患者在针灸时保持安静、平卧,避免剧烈动作;针灸后穴位处保持清洁干燥,勿用力揉搓,避免皮下出血。康复护士在针灸过程中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神志、面色、针灸部位。

1.3 评价指标 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摄食-吞咽功能。 总分为0~10 分,其中1 分: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不能经口进食;10 分:正常摄食、吞咽。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摄食-吞咽功能越好[11]。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0 7.11±1.16 9.67±0.46对照组 40 7.02±1.35 8.23±0.78 t 值 0.320 10.057 P 值 0.556 <0.001

3 讨论

吞咽功能的恢复主要依赖两方面,一是受损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二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代偿,其中第二点是接受刺激、反复训练及学习产生的结果。 通过反复吞咽、摄食等康复训练,促进口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建立新的运动反射区,使皮质感觉区扩大,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通路及吞咽肌肌力的恢复;越早开始康复功能训练越有利于恢复,此时患者尚未忘记自己的吞咽习惯,且咽下肌群尚未发生失用性萎缩[12]。 一般建议在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时即开展。

吞咽功能训练需要患者的完全配合,大多数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心理变化很大,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低落,甚至易怒、烦躁等负性情绪,部分患者拒食,导致康复功能训练进展困难,因此,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使其重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需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取得其配合。此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注意控制情绪,在反复指导训练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不可催促患者,及时给予鼓励和关心。

脑卒中引起的摄食-吞咽障碍属于“喑痱”“喉痹”等范畴,治疗应以滋补肝肾、熄风化痰、行气活血、通络开窍为原则,本研究采用针灸治疗,取廉泉、风池、完骨、翳风、人迎等,祛风化痰、利咽通窍[13]。 有研究表明,给予廉泉穴针灸刺激可以使人产生兴奋,不断通过神经冲动激活损伤的舌咽、舌下及迷走神经,并传入大脑皮层和延髓,有利于恢复大脑双侧皮质脑干束的损伤[14]。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临床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既能保护患者心理,又能从根本上对患者恢复起促进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摄食-吞咽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对急性脑卒中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摄食-吞咽功能。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鼻饲护理、经口进食护理、低频脉冲电刺激护理及中医针灸治疗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摄食-吞咽功能,从而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摄食针灸障碍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四)2
针灸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