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犬伤患者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2021-05-17 03:32王子莲高永祺高月婵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狂犬狂犬病门诊

王子莲,高永祺,高月婵

(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东江门529000)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又被称为“恐水病”,临床主要以畏光、狂躁、恐水、惧风、咽肌痉挛、进行性麻痹[1-2]。 狂犬病以狂犬为主要传染源,占90%左右,其次携带病毒的猫、狼、猪、牛、猴、马、蝙蝠等均能传染该疾病,病死率极高,几乎达到100%,全球每年约有五六万人由于狂犬病而死亡[3-4]。 目前,狂犬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为规范处理伤口和接受免疫接种[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宠物饲养比例也随之增加,家养及流浪动物增多,犬伤发生率也在随之增加[6]。 人们由于对狂犬疾病相关预防知识缺乏,被咬伤后处理伤口不规范和对接种疫苗的认识不够等,不可避免出现焦虑、抑郁、恐怖、无助等心理问题[7]。 本研究对门诊犬伤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完善门诊犬伤患者心理干预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门诊部2019 年6 月1 日~2020 年2月1 日收治的200 例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116 例、女84例,年龄24 ~67(48.77±4.73)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初中及高中103 例,大学及以上71 例;受伤部位:上肢47例,下肢94 例,躯干35 例,头面24 例;暴露程度:Ⅱ级91 例,Ⅲ级109 例。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形式,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并现场回收,所有调查员均经专业培训合格。 调查表包括3 个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受伤部位、暴露程度。 ②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和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量表包含20 项条目,每一项得分范围1~4 分,其中正向计分9 条,反向计分11 条,总分=量表得分×1.25,以SAS 评分≥50 分代表焦虑情绪存在,以SDS 评分≥53 分代表抑郁情绪存在,得分越高代表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越高。 ③疾病知识调查,狂犬病相关知识知晓调查包括临床表现、传播途径等10 个条目,分别为外表健康的宠物狗也可携带病毒;皮肤无伤口被舔,不需接种狂犬疫

苗;猫等咬伤也可导致狂犬病;咬伤后及时处理伤口很有必要;咬伤后应尽早接种疫苗;被曾经接受免疫过的狗咬伤后,仍需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后,再次咬伤仍需再次接种;狂犬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作用差异;狂犬病主要症状;狂犬病不可治愈。 回答正确计1 分、不正确或不知道计0 分,答对9 题及以上判定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

1.3 资料收集 调查对象和调查员面对面展开调查,调查前向患者讲明研究目的和意义,调查过程中若存在患者不可理解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本研究共发放2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 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录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门诊犬伤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心理现状 本组患者中存在焦虑情绪80 例(40.00%),存在抑郁情绪83 例(41.50%)。 本组患者SAS 评分为(49.86±4.56)分、SDS 评分为(50.65±5.2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SAS 评分(29.78±10.07)分、SDS 评分(33.46±8.55)分(P<0.05)。

2.2 本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2.3 门诊犬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赋值,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0,初中及高中=1,大学及以上=2)、受伤部位(上肢=0,下肢=1,躯干=2,头面=3)、暴露程度(Ⅱ级=0、Ⅲ级=1)、疾病知识知晓(否=0,是=1)、首次接种狂犬疫苗(否=0,是=1)。 以焦虑、抑郁情绪作为因变量(否=0,是=1)进行Logisitic 回归分析。具体见表2。

3 护理对策

3.1 营造温馨的门诊环境,缓解患者压力 门诊不仅需具备干净、整洁、安静、有序的公共环境,还应营造有利于患者心情愉悦的自然环境,如在等候大厅摆放有利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植物,处置室中可适当粘贴积极向上的文字和图片。 一个温馨的诊室、检验室、处置室均可以是优质的沟通场所,这样的环境里,患者更愿意表达想法,缓解对疾病的担忧。

3.2 针对性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受伤程度,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心理安抚,对患者予以人文关怀,配以积极主动的心理辅导,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压力,使其由消极应对向积极主动配合转变,完整完成暴露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接种。 病情较轻的患者,首先肯定其主动接种行为,向其介绍预防疾病的正确方法,使其认识到依照正确接种程序就诊,狂犬病就不会发生。 首次接种完成,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鼓励其按流程完成整个接种程序。 针对暴露程度较高的患者,在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的同时,予以疫苗接种,疏导患者不良心理,帮助其树立信心,以语言为基础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使用鼓舞、宣泄、指导、保证等语言技巧和目光、表情等非语言技巧传达健康信息,排除消极信息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启发患者健康意识。 对颜面部受伤患者通过人性化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信心,以恰当的语言鼓励患者,倾听患者倾诉,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保持患者积极正面的心态,遵从患者主观感受。

表1 本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单因素分析(例)

表2 门诊犬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Logistic 回归分析

3.3 不良反应指导 随着疫苗工艺提高,接种反应很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骚痒、疼痛等。 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引起患者负性心理,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对异常不良反应,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正常不良反应,则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消除负性心理,继续完成后续接种。

3.4 宣传与沟通 增强和患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及时发现潜在进而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在药物注射的同时,以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病情,讲解疾病和药物知识,缓解患者不安、焦虑,消除患者心理顾虑,使其以平常心态正确面对。

3.5 寻求家属配合 向家属详细介绍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争取家属配合,让家属和患者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家属以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和影响患者,形成良好的支持系统,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

3.6 健康教育 伤情较轻的Ⅱ级暴露患者,部分可能对疫苗接种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针对此类患者,在对其接种行为表示肯定的同时,强调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坚定患者接种的决心。 伤情较重的Ⅲ级暴露者,可能出现精神状态较差,负性情绪严重,对该类患者应及时处理,协助摆放合适体位,并对患者进行安抚。 向患者发放教育手册,内容包括狂犬病及其危害、伤口处理方法、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如何正确接种、接种后相关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和依据,引导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接种完成后停留在注射室中观察30 min 后离开,告诫患者不能饮酒、饮浓茶、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告知患者按期接种的必要性,只有按期接种才能保证疫苗效果。

3.7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迅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掌握多层次知识和技能、展现良好的个人修养、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护理人员个人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不仅可为患者带来安全和信任感,还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 讨论

曾玉莲等[10]研究发现,狂犬病暴露后患者可表现出诸多不良心理,即便是接种疫苗与免疫球蛋白后仍可能担忧狂犬病的发作,少数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强烈的恐惧、害怕心理,表现出失眠、厌食、焦虑、抑郁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交往。犬伤患者由于对疾病知识缺乏正确认知而产生恐惧既包含生物学因素,也有自身压力过大的精神因素[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和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均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防控知识匮乏,对疾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据郭凤芝等[12]调查研究显示,受患者狂犬病相关知识来源大多为和周围人群的交流,而经过媒体、学校途径获得相关知识的比率较小,存在一定的知识误区。 因此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全面、正确了解暴露后的处置方法是狂犬病预防的基础,也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环节[13-15]。 何小萍等[16]研究中比较了暴露程度为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抗体使用情况和不良心理状态,结果显示Ⅲ级患者抗体使用率高的同时,不良情绪发生率也较高。 本研究中Ⅲ级患者焦虑、抑郁比率高于Ⅱ级患者,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暴露程度较高是导致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首次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不良心理发生率高于再次接受接种的患者,首次接种的患者,由于对狂犬病的了解不足,对抗体检测的认识不足,对疫苗接种的了解不足,对医院门诊环境的了解不足,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本研究比较受伤部位为上肢、下肢、躯干、头面部患者心理状态差异,结果显示,头面部受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可能性更高,头面部受伤患者在担心感染狂犬疾病的同时,还可能对头面部留下瘢痕表示担忧,更可能出现不良情绪。

猜你喜欢
狂犬狂犬病门诊
聊聊古代是如何防治狂犬病的
门诊支付之变
打败狂犬病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科学看待狂犬病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