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到家

2021-05-17 03:21蒋士铨
月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密密缝母爱母亲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晚晴簃诗汇》卷八八)

【赏析】

母爱,几乎是人人都享过的,所以读此类写母爱的诗,似乎不用那么刻意就会被感动得无可如何。不过,好诗终需细细体味才能完全领会其之所以好,就像孟郊的《游子吟》,从小就会背,但其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密密缝”之深意,以及其中所含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那份“意恐”之情,恐怕直到中年后才能完全体会。蒋士铨此诗亦是需要细细体味的难得好诗。

蒋士铨自小家贫,父亲是个秀才,为谋生而长期游幕外地,母亲则是知书识礼且工诗善文的女子,蒋士铨从小的启蒙教育就是母亲所授。他曾写过一篇《鸣机夜课图记》,此“图记”是他请人为母亲所画画像的说明文,他在这篇文章里很动情地记述了自己在母亲膝下成长的故事。其中有云:“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他父亲)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及小奴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工,令小奴攜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及小奴无褴褛状。”“至夜分(半夜)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铨生二十有二年,未尝去母前。以应童子试,归铅山,母略无离别可怜之色,旋补弟子员。明年丁卯,食廪饩;秋,荐于乡,归拜母,母色喜。”“明年落第,九月归。十二月,先府君即世,母哭而濒死者十余次……”

从这些自述文字可知,蒋士铨母亲的前半生过得很不易,他与母亲的感情也很不一般,可谓相依为命。有了这些文字的铺底,回头再去细味此诗,便更觉感人:诗起笔以母亲的角度切入,以她“喜”见儿归来写出母子深情;“寒衣针线密”一句则取意孟郊之诗,转以儿子的角度借“衣”“信”写出母子深情;颈联笔锋又转至母亲一方,那“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的场景,简直令人思来泪下;尾联的角度再次转换,以一种“低回”且复杂的情绪结束,也把读者的情绪带入“低回”且复杂之中。

读此诗,想起山西某作家写自己老母亲的一篇文章,说某次他出门日久,回家后母亲喜欢得不得了,忙着炒菜倒酒,一时可怜他离家久,叫多喝几杯;一时又担心他的身体,叫少喝几杯;一时觉得天冷,他多喝点酒正好暖暖身子,又叫多喝;一时又考虑到他多喝酒会影响吃菜的胃口,又叫少喝,一顿饭就这样在母亲的“纠结”中进行完。又说某次他搬了家,母亲有一天忽然来了,着急慌忙地要看他睡觉的床摆放在什么地方,见他的床放在窗下暖气边,一头是衣架,一头是书橱,母亲便又开始“纠结”了,担心他头朝衣架一边睡会有衣尘落在头上,担心他头朝书橱一边睡会在地震的时候被砸到,担心他头朝里边睡嗓子会受不了暖气的燥热,担心他头朝外边睡这种姿势会对心脏不好……天下的母亲啊,都有一颗担惊受怕的“爱子心无尽”的心。蒋士铨所谓“不敢叹风尘”,就是在体恤母亲的这颗心。想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像蒋士铨一样,不论写家信或是探亲会面,对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此亦是对父母此等心肠的体恤,这是人之常情。而此诗有别于一般写母爱的诗,好就好在写出了这种使人产生共鸣的常情。

蒋士铨的诗作题材比较广泛,有写现实矛盾的,有写民众疾苦的,有写社会风物的,相较来说还是写人情常理的多些,比如送别、怀友、亲情等。有研究者罗列蒋士铨笔下写亲情的诗多达百数十首。单就涉及母亲的诗,如《除夕》云:“寒灯虚室内,独坐闻岁鼓。岂无屠苏酒,饮之味逾苦。欢声四邻动,爆竹静可数。他乡二三客,对影各自语。遥知茅堂中,妇已具鸡黍。此时老母意,深杯可能举。”《登第日口号》云:“老母焚香一展眉,九原吾父可闻知。旁人怪落看花泪,不见番番下第时。”《出门》云:“三十官京师,迎母东华住。四十归田园,别母临安去。十年不离膝,一朝行李具。陨涕看乌雏,哑哑绕庭树。”这些诗同上诗一样,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读,大致可以想见蒋士铨是个至情至性之人。据记载,蒋士铨大多时候都与母亲相依一处。母亲病逝后,他“朝抱棺啼,夕依棺睡”,如此作为,当不“愧人子”也。(杨蓉)

猜你喜欢
密密缝母爱母亲
游子吟
阅读母爱这本书
母爱的另一面
给母亲的信
点评《叫我怎么不想你?》
母爱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