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

2021-05-17 14:16朱鸿召
检察风云 2021年6期
关键词:租界海派中国共产党

朱鸿召

红色文化与上海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从国家层面讲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前面三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第四个自信就是文化自信,他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由此把文化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新时代的上海肩负着新的使命,要有新的作为,关键是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新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个品牌。这四个品牌中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都有对应的产业,上海服务对应服务业,上海制造对应先进制造业,上海购物对应商业,而最后一个上海文化品牌实际上是渗透到前三个品牌里的。

红色文化在上海有一个鲜明的亮点或者起点,就是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开启了中国社会历史新的时代。中共一大召开的时候,中方代表有13个人,还有2位共产国际的特派员。当时全国已经有58个中共党员,全国各地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另外,为什么7月23日是具体开会日期,而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呢?这个纪念日是1938年在延安定的,当时在延安有两位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他们都记得一大是7月份开的,但是不记得具体日期,限于当时战争环境条件无法查阅相关资料,就决定把每年的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从档案中找到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7月23日。所以,我们平时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7月1日,但是要写成文章的话,还是要严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阶段就是要救亡图存,根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个任务,国民党早期成员也想做,孙中山同盟会也想做,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也想做。但真正做成功的是中国共产党,所以我把红色文化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所形成的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国内有七八十个政党组织,而共产党当时才58个党员。那么从58个人开始,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其间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信仰献出了生命。红色文化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革命文化,这种革命文化在建立政权以后,它的精神仍然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形成了一整套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我认为红色文化的核心有三个层面,一是对老百姓来讲,人民要过上幸福生活,幸福生活的前提是这个国家有独立主权,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了人民幸福,第一步是站起来,第二步是富起来。二是实现民族复兴。民族复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复兴。真正有用的文化,就像盐溶化到水里,或者盐溶化到菜里,你吃的、消费的是美味,你不觉得有盐,但实际上有盐。文化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品质。三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依托文化来引领世界,让其他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

总之,红色文化的核心第一个是从百姓民生方面讲的,第二个是针对民族国家讲的,第三个是面对世界来说的。近代以来,从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大背景来看,我们经历了很多的艰难,无论是抗战时期、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一直到今天,不得不承认一路走来有过很多艰难和挑战。我认为,上海文化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交汇之后,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以此来判断,就可以理解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关系了。红色文化的起点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诞生在上海,是与上海开埠有关,与西方文化、西方文明在上海的传播有关。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始五口通商,从南边往北边依次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个城市,外国商人最早到的是广州。在5个城市里面,最有竞争力的是上海和广州。

租界与移民

一百多年前上海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苏州河沿岸,因为货物往来要依靠水路交通,不像今天公路、铁路这么发达,上海地处长江汇入东海的入海口,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就把城市的辐射力拉大了。广州的地理条件和上海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上海的出海条件更优越。后来上海能取代广州,这可能跟城市性格有关系。比如,当时在广州的外国人很长一段时间被圈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白天,外国人可以到华界,但晚上必须要回到这个固定的地方。上海则不一样。当时,首任英国商务参赞巴富尔到上海以后,与地方官上海道台宫慕久接洽,希望在县城里租房居住,道台很爽快地答应了,同意他在县城里租房。接着,巴富尔顺利地在上海县城租到了房子,和上海人一道居住下来,成为上海人的街坊邻居。那时,中国人没见过外国人,巴富尔搬来后,上海人看他鼻子那么大,眼睛是蓝的,头发是金黄的,吃饭叮叮当当要那么多工具,都稀奇得不得了。中国的老百姓先是在房外看,发现外国人态度蛮好,然后就到房里来看,巴富尔态度也蛮好。可是,巴富尔逐渐发现怎么每天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呢?原来,上海房东的商业神经太过敏锐,他看到周围市民百姓到他家来看洋大人的越来越多,竟然动起小脑筋,悄悄地卖起了门票。巴富尔愤怒了,他觉得自己被当成动物参观,人格受到极大侮辱。他就跟道台讲,要搬到其他地方住,需要租借一块地,与上海人在物理空间上隔离开来。由此,他在黄浦江与吴淞江(苏州河)交界处,即现在被称为“外滩源”的地方,租赁一块滩头荒地,在这块地上搭建房子,居住下来。租界就来源于此。

曾經的上海黄浦江码头

起初,中国人是不可以进租界的,但后来可以进去打工,这是自小刀会起义后发生的变化。小刀会杀清朝官员,很多富人就躲到租界,像难民一样大量涌入。租界的英国人都是商人,俗话说,商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他们把这个地再返租给涌入的中国人,或者建房子租赁出去,房地产就这么起来了。先是小刀会起义,接着是太平天国运动,然后八国联军入侵,因为上海有租界,外国人有治外法权,在战乱中,租界反而成为世外桃源。有个奇怪的现象,每一次战乱发生后,租界的人口就大幅增加一轮。从这方面看,外国人到广州后,与本地文化缺少交融。上海则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则来自中华传统文化里的江南文化。明清后期,江南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转向商业文化。比如,浦东新场古镇有一条很长的南北大街(现名“申江路”),原来是进行食盐贸易的地方,需从这里将食盐运到扬州,而扬州处于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又是一个集散地,所以上海很早就有商业文明的传统。我认为,物质生活层面上可以开放包容,但是要有原则,即国家的独立主权和人的体面尊严不容侵犯。国家主权不是抽象的概念,通俗点说,有国家做支撑,人的腰杆子才是硬的。上海开埠以后,古今中外文化交融汇合,上海人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然后就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原本是个贬义词,指不坚持传统,最早产生于戏剧行业。京剧戏班子走码头,到上海后吸收了西方元素,然后被传统唱京戏的瞧不起。再有绘画,吸收西洋技法,被传统画派轻蔑地称为“海派”。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后孕育发展成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跟海派文化不是两张皮,红色文化就是海派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租界海派中国共产党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