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制造焦虑

2021-05-17 03:05肖婷婷
华声 2021年4期
关键词:容貌外貌颜值

肖婷婷

人人都有对美欣赏的渴望,欣赏美,可以为生活增加靓丽的色彩,但到底是什么让这种本该美好的词汇逐渐病态,成为束缚于人们内心卸不掉的负担?

受外貌羞辱的影响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有一句被大家说烂了的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现实中,相比发现美,更多时候更擅长发现的是“不美”。记者对豆瓣讨论外貌羞辱的帖子“女生因为外貌和体型被羞辱过吗?”进行了统计,329个回答为我们揭开了当代容貌焦虑背后的一角。

外貌羞辱的范围有时远超我们的想象,只要想找茬,一个人从头到脚都可以充满BUG。腿粗?丑。腿细?丑。自来卷?丑……在所有的羞辱中,被大家提到最多的毫无疑问是体型,占到了全部外貌羞辱的40%以上。而针对体型的羞辱中86%都是被人嘲讽嫌弃“太胖”,有些网友抱怨,尽管自己身高近1米7,体重都没有上百,依然被嘲太胖。

有时更打击人的是,据网友们描述,这些羞辱常常来自于身边的熟人甚至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中学时期是受到外貌嘲讽的高发期,但并不意味着长大后就能完全远离别人对外貌的指摘。于是从这300余条留言中我们看到,在无孔不入、动辄被冠以“肥猪”“非洲大象”的羞辱下,他们中有人奋发“减肥”,多年后反而成为了羞辱别人的人,也有人多年后依然对穿裙子有阴影……

受扭曲的审美观念误导

打开一些社交APP,各种分享“变美秘籍”的文字或者视频扑面而来,从“A4腰”到锁骨放硬币,有时甚至还能看到孕妇的小蛮腰、某星二代年仅x岁就有完美身材、大长腿,再不努力,甚至要被小朋友比下去了。每当自以为已经接近完美时,却发现美的标杆又被抬高了一寸。这种以身体外表为卖点的各种营销总是时不时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带来外貌焦虑。

更有AI科技在线给颜值打分,他们向消费者传递一种观念:美是有标准的,不符合这一标准,你的颜值就不高。然后为消费者制造一种需求:我还不够完美,我可以变得更好。同时,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一定程度上也在强化这种标准,各种“网红”“主播”的风格和喜好正在影响着网友们。在这种环境下,美开始变得单一。

然而究竟多瘦是美、多高是美、多白是美?就拿体重来说。以身高1.65米来算,假如体重为50kg,BMI(身体质量指数)为18.4,按照健康标准,BMI达到18.5算正常,18.4在偏瘦和正常的边界徘徊。然而按照民间流传的“好女不过百”的标准,这妥妥是丑人无误了。

审美本身并无客观标准,也极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有观点认为,容貌焦虑的蔓延在于掌控大众审美的传统和资本,让审美的主观性逐渐向普遍客观转移,形成趋向单一的审美定势。

曾有媒体披露,“颜值”正在成为一门生意。一则报告显示,不少职场人士每月拿出超过20%工资收入进行“颜值投入”。

随着消费主义的发展,“改造”外貌甚至可能成为备受推崇的生活态度。有些商家将美和个人品质捆绑,比如说“胖是不自律”,这种营销暗示夸大了容貌对社交、工作的影响,更加容易催生容貌焦虑。

“以前财富的象征可能是开什么车背什么包,现在是你在哪里美容?你的身材管理是哪个营养师帮你调整的?外貌似乎成了社会地位财富和自我管理的一种象征。”有女孩如此感慨。

受“颜值经济”裹挟

从“外貌协会”到“颜值”再到“颜狗”,这些有关“面容”的流行词汇不断地迭代,但是“核心精神”并沒有变过:好看的容貌的确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形成一种潜在的竞争优势。

最近,在广州念书的大四女生杨慧正为找工作而郁闷。论学校的名气、学业成绩、社团与实习经历,她都自认不差,可在求职进入二面、终面时,最先被刷下来的总是她。

完善简历,无果;调整谈吐方式,无果。找发小诉苦,对方一语道破真相:“你呀,从小就太死心眼儿,一心只想着学习、工作,从来不会好好捯饬捯饬自己。人家去应聘,肯定一个个精致得跟花蝴蝶似的,你这样其貌不扬的,一出场气势上就输了。”

听了发小的话,杨慧狠下心去烫了个头,跟舍友学了两套速成的职场妆,又拿兼职赚到的积蓄添置了两套衣服,穿上了高跟鞋。最终站在镜子面前的她,颜值上升了好几个“档次”。再去应聘时,面试官的眼神在她身上停留的时长明显增加了,提问时也变得和颜悦色了不少,几轮面试下来,终于有offer向她招手。

事实上,颜值在职场话语体系中的“正统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知乎“面试的时候看长相吗”的提问下,接近500个答案中,大部分回答是肯定的。不少人提出,与颜值高、气质佳的人相处,工作幸福感会大大提升。“作为面试官来说,对面的人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自己的同事,你希望每天相处8个小时的人是赏心悦目的,还是分辨率过低的呢?”一名用户直截了当地说。

24岁的王磊(化名)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短视频公司担任UP主,但因为脸上皮肤不光泽而被网友诟病。这让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的低谷。后来在同事的建议下尝试做了玻尿酸,发现效果不错,这让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常去打玻尿酸、瘦脸针等轻医美,维持在屏幕上帅气的形象。”

那些因为长相问题而失去不少机会的年轻人,希望靠整形美容来提升颜值,为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争取更大空间。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荷马仕在《颜值和劳动力市场》中曾得出这样一组数据:一个容貌低于平均值的人每小时少赚9%的薪水,而容貌高于平均值的人每小时则多进账5%。相差的14%放大到一生,则可能让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达到23万美元。

“虽然不是完全看脸的时代,但如果颜值和能力并存的话,肯定机会也要大一些。”王磊说。

医美行业的宣传炒作

“化妆拯救颜值,整容逆天改命。”越来越多关于“美”的广告语,吸引着更多的人为美丽买单,其中难免会有人盲目。一则数据显示,近70%的职场人士每月拿出超过20%工资收入投资自己的颜值,甚至有14%的受访人表示每个月在颜值上的花费会超过工资,他们中90后占比超60%。

化妆师娟子从业近10年,工作使她接触了很多爱美的人。娟子观察到,现在顾客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我觉得主要是环境影响更大,网络的便捷性让大家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资讯,像是现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各种博主秀穿搭、秀美妆,也有分享美容、整形过程的,这些人成为了网红,就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毕竟,大家都喜欢好看的事物,也会想要去模仿、追随。”

对于外在容貌很在意的不仅仅局限于女性,市民姜先生是一位企业白领,他说自己每天出门后都会有一个担心,那就是自己今天看上去好不好。除了日常服装类的花费,姜先生对护肤品也颇为在意,他会经常浏览网络美容博主,也坦言在博主的推荐下,给自己“种草”了很多美容产品。

“对外在的刻意追求,是一种容貌焦虑吗?”市民徐女士坦言自己对于容貌是有焦虑的,自己会不由自主去对应网络上的标准。“比如是不是够瘦,面部比例是不是协调。一旦有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很容易怀疑自己,然后不自信。”

出门就必须得化妆、脸部斑点痘痘必须遮得完美无缺、拍照必须得用美颜相机……很多人对自己的容貌要求越来越高,自己给自己架构起一套完美的外在标准,一旦不达标,就会产生焦虑。

资料来源:新华社、半月谈网、中国新闻网、《新京报》

猜你喜欢
容貌外貌颜值
年轻人:别让“颜值打分”徒增容貌焦虑
画与理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颜值何过之有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感恩节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