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从何而来?

2021-05-17 03:41林屋公子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血缘居住地姓氏

林屋公子

公安部于今年2月8日发布了《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据调查我国目前在用的姓氏有6000多个,但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的统计,从古至今各民族使用的汉字姓氏多达2.4万多个,其中绝大多数姓氏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不少罕见有趣的姓氏保留下来。近年来,就有不少诸如“是”“叫”“老”等姓氏走进大众的视野。

古代姓和氏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字。在古文献中一般认为,姓氏从上古时期就有之。《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夏本纪》又说,“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又分出了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等氏。

在周代社会里,姓与氏是有区别的。大体来说,姓代表的是血缘出身,是不变的;氏代表的是家族集团,是变化的。举个例子,周天子姓姬,他的叔伯兄弟被分封至鲁、晋、卫、蔡这些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君都是姬姓,但又分别属于鲁、晋、卫、蔡这些不同的家族集团(氏)。但氏不能被简单视为姓的分支,因为根据同姓不婚的制度,诸侯的配偶一般是外姓女子,比如鲁国国君娶了齐国公主姜夫人,那么姜夫人也从“齐”这个氏转入了“鲁”这个氏里。

因为姓代表的只是血缘,所以一般只有女性在名中称姓。比如苏妲己,“苏”是母国的氏,而“己”才是姓,这是为了避免出现同姓联姻的情况。氏代表的是家族,所以男性往往只需要称氏。孔子是商人后代,子姓孔氏,但他只叫孔丘而不叫子丘,至于“孔子”的“子”就与姓氏无关,而是尊称。

周代的氏非常多,其来源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居住地名为氏。这种来源最为普遍,又分为以封国(封地)为氏或者以居住地为氏。比如东周列国的国名周、秦、楚、齐、燕等,因为人口数量多,直到今天也都是常见的姓氏。但有些小地方的氏就比较小众了,如钟离、令狐、邯郸。至于居住地,如东(西、南、北)郭,东(西、南、北)门,东(西、南、北)宫,表明他们家族居住在城郭、城门、宫殿附近。如今,除了东郭、西门、南宫等姓氏人们还算熟悉,其他似乎也早已淡出历史。

另一种是以祖先的名号为氏。这种来源也不少,包括以祖先的字、谥、职为氏,带有纪念性质。比如春秋鲁国著名的“三桓”仲(孟)氏、叔孙氏、季氏,分别就来自于三位祖先的字——仲、叔、季。叔孙氏本为叔氏,但又分出了叔仲氏,所以以叔孙氏来区别。而战国楚国的三大家族屈、景、昭,其中景氏来源于楚景平王,昭氏来源于楚昭王与楚悼王(昭、悼通假)。至于官职,比较典型的就是司空、司马、司徒,他们后代以祖先官职为氏。

到战国时期姓和氏逐渐合流,成为了一个新词“姓氏”。一方面,姓的血缘功能保留了下来,除了改姓、赐姓等特殊情况外,姓氏一般不再轻易变化;而另一方面,氏的社会功能也保留了下来,今天的姓氏实际上更多也就是周代的姓。

姓氏的合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直至西汉才完成。汉初把齐国田氏迁到关中,就按迁徙顺序定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氏,目前也仅剩第五这个姓氏了。

姓氏在合流的同时也由贵族化实现了大众化,后世还有一些新的姓氏慢慢加入,像一些周边民族、外族汉化后,有的直接攀附汉人姓氏,比如建立前赵的匈奴各部以刘为氏;有的以祖国国名为氏,比如安姓、康姓一般认为来自西域的安息国、康居国,姜姓也与羌人有关;有的用汉字制造新的姓氏,比如十六国时期的慕容、宇文、贺兰,辽朝的耶律,金朝的完颜等等。但我国的主要姓氏和基本模式,仍然早在周代、汉代就已经奠定了。

拿《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中排名前三的姓氏王、李、张来看,实际上最早都可以追溯至周代。王氏其实就是周代王者之后,他们后人有的称王孙又氏,简化为王氏或孙氏。李氏一般被认为是司法官“大理”的通假,也有可能来源于宋国大夫老氏的讹传;张氏比较可信的是来源于晋国大夫解张之后,也有说系先祖张挥发明弓箭。

动物名也是姓氏的一些来源,如“豹”姓就主要来源于高辛氏、姜姓、姬姓等,亦是历史悠久。

时至今日,姓氏文化已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一部分,它代表着我们从哪里來。某些特殊姓氏的“出圈”,也正是人们追寻文化记忆的一种体现。

猜你喜欢
血缘居住地姓氏
有趣的姓氏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姓氏拆解
论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血缘的原罪隐喻
流动人口参与居住地选举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探悉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非血缘之爱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