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得陇”就能“望蜀”?

2021-05-17 03:41计白当黑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蜀地马匹

计白当黑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汉军问鼎中原后,实力与日俱增。随着盘踞河西的窦融不战而降,唯有龟缩陇右的隗嚣和据险蜀地的公孙述一息尚存。建武八年(32年),汉军兵分两路,分别由来歙和吴汉、岑彭率领,试图一举剿灭隗嚣。

在汉军凌厉的攻势下,隗嚣所属的天水郡大部归降东汉。来歙顺势占据略阳,吴汉、岑彭围攻西城和上邽。隗嚣元气大伤,军无斗志。刘秀亲临略阳,犒劳来歙。他写信给正在作战的吴汉和岑彭,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这就是“得陇望蜀”的由来。

蜀地山险环伺,道路崎岖,易守难攻,三国时期诸葛亮称其为“益州险塞”。按理说,平时出入蜀地尚且不便,行军作战更是难上加难,事实并非如此。自古以来,针对蜀地的军事行动不下20次,其中占领全蜀的行动有13次。

陇地的军队自位于“金牛道”西侧的道路攻入蜀地,能够达到避实击虚、出奇不意的效果,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这条道路起于甘肃文县5公里处的鸪衣坝。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巩固西北边防,在文县设置了阴平郡,此道故名“阴平道”。《三国志》记载:邓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

与剑阁道、金牛道官方认证不同,阴平道并非主干道。它紧邻西北蛮夷之地,道路狭窄陡峭,两侧群山耸峙,数百里荒芜人烟,商人樵夫避之不及,只有匪人私贩经常出没,有“邪径”的恶名。阴平道最险恶的地段当属陇蜀边境海拔2227米的摩天岭。此地北坡较缓,南临峭壁,以“山高如云表,玄鹤尚怯飞”闻名于世。当年,邓艾率军到此,无路可走,只得“以氈自裹,推转而下”,方才翻越摩天岭,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魏书》中,邓艾谏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与其他蜀道相比,阴平道行军距离最短,容易对成都造成出其不意的威胁。在13次军事行动中,三国邓艾、蒙古窝端和明初傅友德经此入蜀,在战术上起到了奇袭的目的。刘秀提出“得陇望蜀”的战略规划,确实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军事作战仅靠交通是不够的,需要充足的资源储备。马匹,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陇地水草丰美,草原空旷,非常适合马匹的生长繁衍。早在周朝,秦人始祖赢非子就在此为周王室牧马。《史记·货殖列传》指出:陇地“畜牧为天下饶”。出于战争和客观条件的需要,养马业在陇地畜牧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西汉时期,汉武帝对陇地出产的马匹给予充分肯定,他曾言:“神马当从西北来。”受此影响,养马业成为陇地的支柱产业。《汉书》称:“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可见马匹之多。

这一传统在历代得以传承。东汉永元五年(93年),陇地的马匹多达30余万匹。北魏时期,当地“马乃至200万匹”。时至隋唐,“吐谷浑曾得波斯草马,放入青海,因产强驹,能日行千里,时称青海骢。”吐谷浑手中的波斯草马,就是从隋唐陇地军马牧场偷盗的,说明当地马匹质量也有长足进步。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八月,窝端率领蒙古军队经阴平道,突破宋军防御,攻取广元。十月八日,蒙军骑兵攻入成都。宋蒙激战四川,蒙军先后三次攻占成都,南宋被迫退守川南,修筑钓鱼城、青居、大获、云顶等十余座山城,构成复杂防御体系,以此遏制蒙军骑兵进袭。由此可见,使用骑兵伐蜀的重要性。陇地丰富的马匹资源为攻蜀提供了可靠的战略保障。

蜀地尽管坐拥地利,自身却存在着短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无疑提升了外敌入侵的难度,但同时也增加自身用兵的难度。兵少,物流负担减小,易被外敌击败;兵多,物资供应困难,同样难以成事。以战略角度考量,蜀地虽有“天府之国”的光环,但中原政权局势稍定,就会着手水陆并进,大举攻蜀。蜀地政权只得分兵布防,進行被动防御。一旦山险被突破,蜀地的防御便形同虚设了。

猜你喜欢
蜀地马匹
蜀地房屋花样多
蜀地琴歌艺术家研究
马匹喝水
唐末蜀地对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国时期蜀地孟学概论
真正的动物保护:马匹专用“跑鞋”
宋祁入蜀路线考述
我经常想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