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地区砀山酥梨内在品质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1-05-18 05:35
果树资源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砀山酥梨杀菌剂

宋 清

(安徽省农垦砀山果园场有限公司科研所,安徽 砀山 235391)

1 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1 石细胞增加

具体表现为梨果肉渣子多,可食率下降,口感下降。砀山酥梨果实的石细胞主要分布在果心的周围,向外渐少,石细胞的形成时间集中在幼果期(花后7周内),石细胞的多少或程度与管理条件呈反相关,管理条件越好,越不利于石细胞的形成。造成石细胞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肥水不足或肥水不均匀

一方面近年来故道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倒春寒、高温干旱、内涝、冰雹、龙卷风等时有发生。2011-2020年,花期受冻严重的就有3年(2013、2015、2018),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因为收益下降,肥水投入不能正常进行,许多群众在梨树坐果后才施肥,而幼果期所需的营养多为去年的积累,因此不能适时满足果实的需要,石细胞增多;另一方面,砀山酥梨易丰产,产量比较高,往往每667 m2产量超万斤,有机肥投入不足,肥力下降,即使施用部分复合肥,也因为流失或被土壤固定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造成幼果发育营养不足,石细胞增多。

1.1.2 光照不足

图1 表光好,果肉对应部分石细胞少

图2 表光不好,果肉则对应部分石细胞增多

光照不足也是石细胞多的直接原因之一(图1-2)。光照足则果肉发育好。正常情况下,一般树冠上层及外围的果实光照充足,果肉则汁多渣少,相反内膛及光照不足的枝组内的果实则味淡,石细胞多,食用率较低,成熟期推迟。如果实膨果期遇阴雨天过多,更加重影响石细胞的发育。幼果期即套纸袋的果实石细胞明显增多,可食率下降。

一些病虫如梨木虱为害叶而粘着在果实上,被贴的部位对应的果肉细胞明显石细胞增多;煤污病重,果面蜡质层受害也造成石细胞增多。

1.1.3 药剂的使用

一些杀菌剂具有生长调节作用,也会影响砀山酥梨石细胞的分布生成。开花前后使用唑类杀菌剂对果实石细胞分布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花期前后使用唑类三菌剂脱萼,成熟期表现石细胞群放射线延长,延长了2.63%~8.88%,个别处理差异显著。但果实横截面石细胞群分布面积占石细胞放射区面积的比例并没有大的差异(图3),主要是因为果实的横径同时也增加了。石细胞群离果皮近了,食用时感觉渣子就多了。生产中随意提高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浓度,如将43%戊唑醇使用2 500倍液(正常倍数为4 000~5 000倍液),脱萼效果比较好,但对果肉石细胞的分布肯定有较大的影响。

表1 几种唑类杀菌剂脱萼的同时对酥梨果实石细胞发育的影响(2019年)

1.2 果心直径增大

从表1可看出,花期前后使用脱萼药对果心直径(图3)大小有影响,虽然差异不显著,但各处理果心直径比对照增加6.91%~15.21%,因此可以确定花期前后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增大果心的趋势明显,如果过量使用可能差异更显著。

图3 果心直径

1.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果皮增厚,硬度增加

影响含糖量、硬度的因素很多,除光照外,肥水不足也影响含糖量、硬度的大小。肥水充足,但配比不科学,不按照梨树需肥规律施肥也影响含糖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磷、钾元素充足则含糖量较高,硬度较小。果实膨大期过量使用氮肥,梨树叶色浓绿,造成枝叶生长茂盛,但果实、花芽得不到充分的营养,造成果实碳水化合物不足,含糖量不够,果皮较厚,硬度增加,果实延迟成熟,同时花芽分化也不好。开花前后过量使用一些脱萼的唑类杀菌剂或土壤过于黏重,也可造成果皮增厚。生长季节过多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可以使石细胞减少,但果肉密度增大,硬度增加。一般情况下果实套纸袋硬度增加明显,含糖量、风味也明显下降。套塑料薄膜袋后总体硬度增加,皮增厚,皮孔增大。

1.4 出现糠点、果心褐变现象

不少群众反应,砀山酥梨采收后果肉出现糠点,可能有以下原因。秋旱严重或磷、钾等肥分不足,造成树体免疫力下降,呼吸衰老快(自我代谢消耗快);采收过晚,尤其是外围树头的果实因养分回流至树体内,造成营养损失而出现糠点。糠点现象从采收至贮藏期间均可出现,室内或半地下窖内温度高时贮藏的梨子易出现糠点或气泡梨现象,气调库或冷库较少出现。

近年贮藏期梨果出现从果心向外逐渐褐变现象,当病疤扩展到果面时整个果实腐烂,初步认为与缺钙及营养不足有关,因为缺钙易引起细胞受损。也与贮藏室湿度不足有关,易造成梨果失水严重,加速了果实的生理衰老。生产中也发现使用一些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嘧菌酯、肟菌酯等单剂或复配剂),可使梨子果柄基腐病减少,同时减少了果实褐心现象,说明一些药剂可明显提高果实的抗逆性。

2 解决方法

2.1 石细胞增加、渣子增多的解决措施

2.1.1 改良土壤

逐步增加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大力推广秋季(9-11月)施基肥提高花芽分化质量及树体营养贮存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倡大量使用粗有机肥(秸杆、树枝、树叶、杂草、羊粪、牛粪等)1~2 m3/667 m2,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也可适当使用精有机肥(豆饼肥);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适当补充使用微生物菌肥(如长寿、宝岛)或微生物菌剂,增加溶磷菌、固氮菌、溶钾菌等微生物量,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也可增加腐殖酸类商品肥(如10%腐殖酸钾特优根等)使用量,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消灭盐碱,促进根系生长。

2.1.2 精细修剪

解决光照问题,利用各种修剪措施改善树冠内的光照条件,如减少侧枝级次,提高结果枝的高度,强调主从关系,控制树高及枝量等。

2.1.3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当年11月份当越冬代梨木虱羽化高峰时连续使用两次5%氯氟氰菊酯1 000倍液加混30%噻虫胺2 000倍液减少梨木虱越冬量,生长季节也要适时防治梨木虱。幼果期、膨果期均要考虑防治煤污病等病害。

2.1.4 花序分离期不过量使用三唑类杀菌剂脱萼

也就是说脱萼效果不追求100%,只要疏果时够选用即行,一般要求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40%福硅唑乳油6 000倍液等,根据花序发育的程度调整用水量。

2.1.5 喷施氨基酸类叶面肥

4-5月可适量(1~2次)叶面喷施氨基酸类叶面肥,对提高内在品质减少石细胞发生量效果明显,也可提高抗逆性。

2.1.6 控制产量

砀山酥梨为高产果树,片面追求过高产量则果品质量下降,不但风味差,石细胞也会增多。产量一般不宜超过4 000 kg/667 m2,一般单果重250~400 g的果实品质较理想。

2.2 减小果心直径大小

同上所述,花期前后不过量使用一些唑类杀菌剂,以减少对果心直径大小的影响。

2.3 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措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加强肥水管理,在充分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膨果期增施低氮中磷高钾的复合肥或水冲肥,使用量可采用如10(N)-6(P2O5-24(K2O)等;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亚磷酸钾(如多美)等2~3次;3)适期采收,树冠内膛开花较晚,成熟也晚,应适当延迟采收。

2.4 降低果实硬度及果皮厚度的措施

1)同上所述花期前后不过分使用脱萼药剂;2)如果土壤过于黏重,应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黏性较重的土壤可用沙土改良或增加腐殖酸钾、枯草芽孢杆菌等增加土壤的疏松度。

2.5 糠点、果心褐变的解决措施

1)采收季节优先采收树冠外围或树头的大果,避免养分回流;2)入窖(库)后,尤其自然窖或房屋要保持90%以上的湿度,避免果柄干枯及果柄基腐病发生,同时保持贮藏温度在0 ℃以上尽量低的温度,最好0~5 ℃;3)生长季节注意使用对果树生长有增长抗逆性的药剂,如80%代森锰锌、325 g/L苯甲嘧菌酯、75%肟菌酯戊唑醇等。

猜你喜欢
砀山酥梨杀菌剂
安徽:砀山酥梨销售顺畅价格高
应对杀菌剂抗性的金属纳米粒子
安徽砀山:“互联网+”赋能水果产业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安徽砀山乡村振兴的“数字密码”
砀山选“酥梨王”
蒲城酥梨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
农药及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