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设计践行绿色发展的实践

2021-05-18 01:33王冠琪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1年2期
关键词:出渣纵断面挖方

王冠琪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动力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30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设计是实现铁路工程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初步设计阶段通过优化土石方数量、占地面积等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与破坏,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做法[1-4]。本文以某铁路工程为例,从设计优化辅助坑道数量、线路纵断面、提高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率、减少取弃土(渣)场数量及占地等方面研究铁路工程设计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1 项目概况及分析

1.1 项目概况

新建某铁路线路全长429.771 km,设计速度目标值350 km/h。隧道占比约50%,桥梁占比约27%,路基占比约23%。工程沿线属中低山丘陵区,总体地势为西南低东北高,地形起伏,沟谷纵横。原初步设计挖方5 609.84 万m3,填方1 711.32 万m3,利用方586.37万m3,借方1 124.94万m3,弃方5 023.47万m3。共设置222处弃土(渣)场、占地面积767.43 hm2,25处取土场、占地面积78.79 hm2,18处隧道辅助坑道。

1.2 问题分析

(1)局部工点形式不合理引起土方量增加。该工程原初步设计挖填比3.28,挖方远大于填方,应考虑在浅路堑地段,通过适当调高纵断面,以桥梁的形式跨越山体,减少挖方路堑的工点长度,从而解决挖方量过大的问题;将部分隧道进出口的短桥梁改为短路堤,路堤填方利用隧道挖方,从而解决挖方利用率低的问题。

(2)隧道辅助坑道数量设置不合理引起挖方量及临时用地扰动面积增加。隧道辅助坑道的作用是加快工程进度,从而缓解长隧道对整条线路工期的制约,但除作为紧急出口或避难所的辅助坑道外,挖掘辅助坑道在施工结束后无利用价值,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植被扰动剧烈,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应考虑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是否有优化提升空间,在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斜井设置数量。

(3)土石方利用率不高引起临时用地扰动面积增加。该工程原初步设计挖方5 609.84 万m3,利用方586.37万m3,利用率仅10.45%,近90%的弃渣需要单独设置弃土(渣)场安置,易造成沿线耕地、林地的扰动破坏;另一方面,铁路工程建设需要外购、自采石料和土方作为混凝土骨料、路基填料,既不经济,又造成了新的地表扰动,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应考虑提高铁路工程自身的土石方利用率,减少外部供给。

(4)弃土(渣)场数量过多引起临时用地扰动面积增加。该工程原初步设计弃方5 023.47万m3,共设置弃土(渣)场222 处,平均2 km 设置1 处,每处平均弃渣约22.63万m3,弃土(渣)场数量过多。该工程沿线植被良好,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植被扰动破坏剧烈,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在提高弃渣利用率的前提下,应适当合并优化弃土(渣)场设置数量及占地面积。

(5)取土场数量过多引起临时用地扰动面积增加。该工程原初步设计借方1 124.94万m3,共设置25处取土场,在优化纵断面、提高填料利用率后,取土场数量和借方量应有优化空间。

2 设计优化

2.1 纵断面优化

对部分路堑段落抬高纵断面,以桥梁的形式跨过山体,可减少工程挖方从而减少弃土量;对部分隧道口附近的桥梁工点,通过调整纵断面,改为路基填方,利用隧道挖方作为路基填方,可增加隧道挖方利用量。

2.1.1 抬高纵断面,以桥梁替代路堑

全线共对4 处工点的纵断面进行了抬高,以桥梁替代路堑,调整后合计减少弃方56.05 万m3。优化情况如表1所示。

2.1.2 以路堤替代桥梁

为增加隧道弃渣利用量,全线共将2 处桥梁工点调整为路堤工点,合计增加路基填方18.05 万m3,全部采用隧道弃渣,优化概况如表2所示。

2.2 辅助坑道优化

在合理选择施工进度指标的情况下,根据围岩状况优化辅助坑道布设,减少环境扰动和工程投资。原初步设计共对13 座隧道设置了18 处辅助坑道,通过调整隧道施工进度指标,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可以减少2 处辅助坑道,优化后,斜井长度减少511 m,隧道出渣量减少3.2 万m3。同时,由其引起的施工便道减少2.5 km,临时电力线减少4 km,临时占地面积减少2.27 hm2。

表1 以桥梁替代路堑优化概况

表2 以路堤替代桥梁优化概况

2.3 隧道弃渣综合利用

通过增加填方路基对隧道出渣的利用量、增加填方站场对隧道出渣的利用量、将隧道出渣作为施工混凝土骨料利用3个途径提高隧道弃渣的利用率。

(1)增加填方路基对隧道出渣的利用量。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对路基工程利用隧道弃渣可实施性进行计算,原初步设计路基利用隧道弃渣92.60 万m3,调整后共利用隧道弃渣199.04万m3,增加利用方106.44万m3。

(2)增加填方站场对隧道出渣的利用量。原初步设计车站利用隧道弃渣43.77 万m³,调整后共利用隧道弃渣142.18万m³(其中1号车站14.82万m³、2号车站1.62万m³、3号车站17.13万m³、4号车站41.35万m³、5 号车站22.38 万m³、6 号车站11.26 万m³、7 号车站33.62万m³),增加利用方98.41万m³。

(3)隧道出渣利用为混凝土骨料。全线可利用隧道弃渣作为粗骨料数量共计493.13万m³。

综上,原初步设计利用隧道出渣136.37万m³,优化后利用隧道出渣834.35万m³,增加利用量697.98万m³。隧道弃渣综合利用优化概况如表3所示。

表3 隧道弃渣综合利用优化概况

2.4 弃土(渣)场数量优化

弃土(渣)场数量优化的前提是提高隧道出渣利用率,减少永久弃渣数量,通过充分利用可弃渣的库容,合并距离较近的弃土(渣)场,有效减少弃土(渣)场设置数量,减少环境扰动。原初步设计全线路基、站场、隧道共设弃土(渣)场222 处,通过加大隧道弃渣利用率,调整合并部分弃土(渣)场,调整后共设弃渣场96 处,减少126 处。由此引起的施工便道减少124.7 km,临时占地共减少了56.24 hm2。

2.5 取土场数量优化

取土场数量优化的前提是提高本工程自身挖方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外购、自采取土场数量。原初步设计全线共设置取土场25处,本次研究在加大隧道弃渣利用的基础上,对取土场设置进一步调整,调整后全线设置取土场16处,较原初步设计核减9处。

3 效益分析

(1)纵断面优化。4 处以桥梁替代路堑工点合计减少弃方56.05 万m³,但同时由于纵断面抬高,引起调整范围内平均桥高增加,工程投资合计增加5 743.4万元。2处以路堤替代桥梁合计增加路基填方18.05万m³,全部采用隧道弃渣,工程投资减少1 898.1万元。

(2)辅助坑道数量优化。全线减少2处辅助坑道,斜井长度减少511 m,隧道出渣量减少3.2万m³,投资减少1 496万元。同时,由其引起的施工便道减少2.5 km,临时电力线减少4 km,临时占地面积减少2.27 hm2,投资减少234万元。

(3)隧道弃渣综合利用。原初步设计利用隧道弃渣合计136.37万m³,本次研究重点对填方路基、站场及混凝土骨料3 个方面进一步增加利用率,优化后合计利用隧道弃渣834.35 万m³,工程投资减少16 418万元。

(4)弃土(渣)场数量优化。弃土(渣)场数量减少,引起渣场挡护、截排水等工程数量相应减少,工程投资减少17 355 万元,临时占地减少65.06 hm2;同时,由其引起的施工便道减少124.7 km,临时占地减少了56.24 hm2,工程投资减少4 273万元。

(5)取土场数量优化。取土场数量减少,引起截排水、植被恢复等工程数量相应减少,工程投资减少496 万元,临时占地减少11.72 hm2;同时,由其引起的施工便道长度减少1.8 km,临时占地减少0.58 hm2(包括施工便道占地、取土场占地),工程投资减少48.6万元。

4 结束语

本次设计优化,该工程共减少占地面积140.60 hm2,减少弃渣量775.28 万m³,从土石方数量、占地面积上均较原初步设计方案有所减少,除上述优化方向外,还可从桥下摊铺弃土、桥下取弃土相结合、路基帮宽利用弃土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设计,减少取弃土数量。

猜你喜欢
出渣纵断面挖方
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设计研究
餐厨垃圾三相分离影响因素工程化研究
智能化长距离连续皮带输送机在地铁施工中的运用
小断面隧道及其附属大直径深竖井开挖出渣施工技术应用
小断面隧道及其附属大直径深竖井开挖出渣施工技术应用
100km/h线路节能坡纵断面设计研究
普速铁路轨道大修中平纵面的施工控制
刍议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挖方和土方转运
浅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纵断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