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辣椒幼苗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1-05-18 08:17王雪艳姜艺昊朱静如谢丽芬郭勤卫张婷项小敏刘慧琴李朝森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株矮壮素效唑

王雪艳,姜艺昊,朱静如,谢丽芬,郭勤卫,张婷,项小敏,刘慧琴,李朝森*

(1.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2.华中农业大学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辣椒是我国第二大蔬菜作物,健壮的辣椒幼苗是大量生产的基础。高温、多雨和高湿等环境条件容易造成辣椒苗徒长,形成高脚苗,定植后植株生长势弱,易倒伏,不易成活。植物徒长主要是由于下胚轴的过度伸长,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内源激素2个方面。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预防幼苗徒长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1]。

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主要有矮壮素和多效唑,两者均是赤霉素的拮抗剂[2]。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抑制植物内源赤霉素的合成来抑制幼苗徒长[3],增加植株的壮苗率。矮壮素主要作用是使植株矮壮、节间短缩、叶片颜色加深、植株的坐果率提高[4]。研究表明,10~50 mg·L-1矮壮素喷施处理有利于控制番茄幼苗徒长,提高幼苗质量[5]。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抑制赤霉素衍生物的生成,减少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多效唑还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等效果[6]。一般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方式有浸种[7]、叶面喷施[8]、根际施用[9]等。不同的喷施方式对幼苗的形态建成略有不同。就株高而言,土壤沟施可能比叶面喷雾更有效,但因没有与花器或花芽直接接触而减少了对花期的影响[10];拌种或土壤施用对于幼苗生长势的影响略大。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选择适合的施用方式。

为抑制辣椒幼苗徒长,解决辣椒育苗过程中的徒长和易倒伏问题,研究多效唑与矮壮素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为穴盘育苗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选育的白辣椒品种衢椒5号为试验材料,于2020年7月23日在东湖科创基地育苗棚播种。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为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50%矮壮素水剂(四川国光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于辣椒幼苗两叶一心期用喷壶将矮壮素和多效唑均匀喷施叶面,直至叶面完全浸湿。矮壮素处理浓度分别为100(TA1)、200(TA2)、300(TA3)、400(TA4)mg·L-1;多效唑处理浓度分别为50(TD1)、100(TD2)、150(TD3)、200(TD4)、250 mg·L-1(TD5)。以上处理均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30株。

1.3 生理指标测定

于喷施后的第15日测量辣椒幼苗的株高、总叶绿素、茎粗及根冠比等幼苗期生理指标,成株期的早期产量、成株高、主茎高。每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随机选测5株。株高为基质表面到植株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主茎高为基质表面到门椒位置的距离,均用直尺测量;茎粗为子叶下方1 cm处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11];相对叶绿素含量采用手持叶绿素仪(SPAD-502 plus)测定,每处理选取5 片长势相同的叶片,每片叶片测3次;用精度为0.01 的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中国)测定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测定地下部鲜重前将地下部分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吸干水分;在辣椒结果期,收取单株前三档上商品果并称量单株产量。

1.4 生理指标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和Excel 201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辣椒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2.1.1 不同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对辣椒幼苗茎粗和株高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两叶一心期,用100、200、300、400 mg·L-1的矮壮素处理辣椒幼苗后15 d,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相比TA2、TA3而言,TA4的株高显著降低;各处理茎粗均高于对照,较对照增长21.4%~38.3%,但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柱上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差异显著,图2、4、6~9同。

如图2所示,在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后,各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矮化,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对株高的抑制和茎粗的增加效果越明显。在株高方面,TD1~TD5均被明显抑制。其中TD3、TD5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在茎粗方面,除TD4外,其他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TD1、TD2增加最明显,增粗率达28.6%和29.6%。

图2 多效唑处理对辣椒幼苗株高及茎粗的影响

2.1.2 矮壮素和多效唑对辣椒幼苗叶片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在两叶一心期喷施矮壮素和多效唑,两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的辣椒叶片和根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如图3(A)所示,与对照相比,矮壮素与多效唑处理的幼苗叶片和根系均变小、短缩,且多效唑比矮壮素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如图3(B)所示,在处理后10天,与对照相比,叶片面积均明显变小,此时矮壮素处理的根系基本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多效唑处理的辣椒幼苗根毛明显增多,且根系发达。

图3 矮壮素和多效唑处理对辣椒幼苗根系及叶片的影响

2.1.3 矮壮素和多效唑对辣椒幼苗地上地下的影响

根冠比是反映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协调性的指标,可用于衡量辣椒发育的状况。从图4可知,TA2与对照相比根冠比显著下降,TA1、TA3、TA4与对照无差异性;多效唑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根冠比增加明显,TD1~TD5分别较对照增加101.5%、43.7%、71.9%、109.4%、176.6%,其中以TD1与TD5处理后最为显著。

图4 矮壮素(左)和多效唑(右)处理对辣椒幼苗根冠比的影响

2.1.4 多效唑和矮壮素对辣椒植株花期的影响

一般花期较早意味着植株早熟性较好。本试验对于花期的研究仅进行了定性观察,不同浓度的同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期的影响基本一致。由图5可知,在两叶一心期,用多效唑和矮壮素处理辣椒幼苗后,多效唑处理后的植株现蕾较早,而矮壮素处理的花蕾出现时间与对照无明显差别。

C为对照,D为矮壮素处理,E为多效唑处理。

2.2 多效唑和矮壮素对辣椒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6可知,不同浓度矮壮素处理的辣椒幼苗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多效唑处理的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增多明显,增幅在36.5%~75.2%。

图6 矮壮素和多效唑处理对辣椒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辣椒成株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2.3.1 多效唑和矮壮素对辣椒成株高度的影响

由图7可知,在成株期,矮壮素处理的辣椒成株高度均低于对照,抑制率达5.01%~16.70%;除TA1外,均显著低于对照,TA2、TA3、TA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矮壮素处理组的主茎高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图7 矮壮素处理对辣椒株高和主茎高度的影响

由图8可知,喷施多效唑后,成株高和主茎高均不同程度地被抑制,成株高降低40.1%~59.1%,各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其中TD4抑制最显著。各处理主茎高显著低于对照,主茎高缩短28.3%~61.3%,其中TD4抑制最为明显。

图8 多效唑处理对辣椒株高和主茎高度的影响

2.3.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辣椒早期产量的影响

矮壮素处理后,辣椒的早期产量表现无一定的规律性。由图9可知,TA1与TA2产量显著高于对照,TA3产量显著低于对照,TA4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多效唑处理组中,TD1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后随着浓度的增加,TD3、TD4、TD5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

图9 多效唑和矮壮素处理对辣椒早期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适宜浓度的矮壮素和多效唑能抑制幼苗的徒长[12-14]。调节剂施用方式多样,本试验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结果与前人研究大体一致,但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对辣椒幼苗矮化效果有所不同,发现辣椒幼苗对矮壮素的敏感性低于多效唑。

本试验设计了2种生长调节剂的一系列浓度。在100~400 mg·L-1的浓度范围内,矮壮素处理对苗期株高和成株期主茎高度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是200、300、400 mg·L-1的矮壮素处理后的成株期株高却显著变小。推测矮壮素主要是通过抑制侧枝的长度来控制株高。这与Frost等[15]提出的矮壮素只影响茎亚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不影响顶端分生组织分化的观点相符。在各浓度多效唑处理后的15 d幼苗的下胚轴伸长受到极显著抑制;成株高的抑制率要低于喷施后15 d的株高,推测多效唑在处理后的短时间内即可对植株高度产生影响。

各浓度多效唑在施用后,两叶一心期植株的地上地下部分均受到抑制,至六叶一心期,多效唑的地下部分恢复至正常,多效唑处理组的根系比正常旺盛,推测多效唑处理后营养物质主要供给地下部分,施用矮壮素的植株在后期营养物质主要供给地上部分,而该推测也与2种生长延缓剂处理后植株的根冠比情况吻合。

矮壮素和多效唑测定的各项指标处理后综合比较,以 50 mg·L-1矮壮素处理对辣椒幼苗徒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猜你喜欢
成株矮壮素效唑
矮壮素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利用集群分离分析结合高密度芯片快速定位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C271
大豆喷施多效唑 增产防倒效果好
矮壮素浸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50%矮壮素水剂在pH值测定中遇到的问题与探究
更 正
黄瓜耐弱光性鉴定指标研究及其苗期与成株期的相关分析
多效唑在直播水稻上的使用效果浅析
利用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评价矮壮素的发育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