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慧晓:中国首位女舰长的彪悍人生

2021-05-19 11:53
东西南北 2021年5期
关键词:舰长支教人生

华为金牌员工、选美小姐十佳选手、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西藏支教志愿者、中山大学博士……你敢相信,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身份,都属于同一个人吗?更牛的是,她不仅同时拥有这些身份,还样样都做到了TOP级别。

有人说她有颜值、有身材、有头脑,关键还有实打实的战斗力!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实习女舰长韦慧晓,一辈子活出了常人几辈子的精彩。开挂人生牛到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没有一点疯狂,生活就不值得一过

1977年,韦慧晓出生在广西百色,是个地地道道的壮族妹子。从小到大,她的成绩在班上始终名列前茅,压根不用家长操心。

但韦慧晓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刻板学霸,初中班主任曾形容“她是一位像风一样的姑娘”,要说起班里最爱玩的女孩,绝对少不了她。高中毕业后,韦慧晓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全国首屈一指的南大气象学专业。不仅成绩好、颜值高、身材佳、口语一流的韦慧晓,还当起了校礼仪队的队长。很快就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到访南大时,她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上前献花。

毕业后,韦慧晓也一路开挂。入职深圳华为,从事着和自己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却用四年的时间从实习生做到了副总裁秘书的职位。

从大山女孩变身高级金领,韦慧晓已经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逆风翻盘”。她原本可以信心十足地在华为继续发展,凭她的努力和才华,眼前是可以预见的光辉前途。但韦慧晓偏不,她还想再折腾折腾。27岁这年,她决定辞职,重返校园。

一位在深圳开咨询公司的好友很不理解:“研究生有什么好念的?到我公司来,我给你一百万年薪!”面对好友开出的天价薪资,韦慧晓的心中毫无波澜。

与其闷着头去追逐事业和名利,此时的她更愿意去充实自己的灵魂与头脑。韦慧晓有着自己看待生命的独特方式,坚定而果敢。不去尽力尝试,怎么知道哪种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许多人也并非没有“折腾”的勇气,而是都倒在了折腾的半路上。韦慧晓一旦做出决定,就会毫无保留地去拼——不仅要赢,还要以最漂亮的姿态去赢。

最终,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硕博连读。读研期间,可以说是她人生中最为精彩的几年。

她去参加选美比赛,圆了爱美女孩儿心中的“模特梦”,还顺便拿下了“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赴比利时参加中欧青年交流活动;成为奥运会、亚运会的志愿者,还获得了“奥运会优秀志愿者”的称号。韦慧晓故意将一帆风顺的人生调成了“挑战模式”,她想看看自己究竟还有多少可能性。

研二那年,她来到了魂牵梦萦的西藏,在林芝县中学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就连支教,韦慧晓也做到了极致。《中国研究生》杂志特地将她选为封面人物,刊发了她描写支教生活的文章《八千里路云和月》。

难忘初心——军装梦

小时候,韦慧晓压根没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名军人,因为她怕流血、怕牺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她越来越知道自己更喜欢什么、只喜欢什么。

每当看到《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集结号》这类的军事题材影片,韦慧晓的心都会涌起从未有过的暖流。“我愿意到战场上去,哪怕是去当炮灰。我愿意。”

高中毕业时,由于不在军校的招生范围内,她与梦想中的军装失之交臂。十几年后,博士毕业的她,已经34岁,决定再去搏一搏自己的“军装梦”。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根据规定,34周岁是博士应届生特招入伍的最后期限。韦慧晓一边忙着繁重的学术任务,一边向海军提交了近200页的自荐材料。为了提升身体素质,她从2009年起,每天跑四五公里。第二年,数量翻番,每天跑10公里,风雨无阻。

当2011年秋天,韦慧晓终于接到部队通知时,她形容那天的落叶仿佛都带着音乐的律动。漫卷诗书喜欲狂,她终于做到了!

但录取只是军旅生涯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来到郑州舰之后,第一次摸排考试,韦慧晓只考了62分,倒数第一。接下来的每天,她昼夜不分的啃专业知识,到处找成绩好的同学们虚心请教,哪怕他们也不过是一群刚成年的“大孩子们”。8个月后,她成功逆袭为被表彰的新兵第一名。

作为“大龄”入伍的队员,为了不拖后腿,除了参加周一到周五固定的体能训练,周六周日韦慧晓也没有放过自己,默默加练。

有一年冬天,她在雨夹雪的恶劣天气中跑了将近一个小时,手脚都被冻冰了。回到房间后,在日记本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激动人心的文字:“回到房间,24小时的热水,感觉很幸福,但是比不上在甲板上,迎着寒风冰粒子,看海鸥盘旋的幸福。”此后,不管遇到什么难事儿,她都会想起这种幸福感——这儿,不就是你的梦吗?眼前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作为一个从未出过海的内陆女孩儿,韦慧晓对大海和舰艇并不比任何人更熟悉。为了摸清楚舰艇的构造,她跟十八九岁的小战士抢着打扫卫生、学习保养设备。

为了克服晕船,在海图作业时,哪怕吐到脸色蜡黄,她也强迫自己立即回到桌前继续作业。

再吐,再回来,直到不再晕船……正如余秀华的那句诗所写的:“一个能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的日落”。一副能载得起荣誉和责任的肩膀,必然也抗住了无数次的巨浪拍打。

内心坚强不需要他人的认同

一般来说,从一名军校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海军舰长,至少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而韦慧晓从实习生转到军官,再到副舰长,只用了6年。

进部队之后,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用,她曾调侃道:“一天48小时肯定是不够的,不知道72小时够不够?”

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艘如此巨大的航母,她付出的心力非常人可以想象。

韦慧晓总是谦逊地说“笨鸟先飞”,实际上是因为她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朝着理想之地走下去。作为中国第一名女性舰长,韦慧晓的风采和志向早就超越了狭隘的性别偏见:“敌人的弹药可分不清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我不光要跟女的比,还要跟男的比,不仅要和国内的比,还要和全世界最强的比。”

优秀如她,也躲不过“多大年纪了还不结婚?”、“不生孩子可是终身遗憾”这样的“忠言逆耳”。

但韦慧晓毫不在乎外界对女性的这些固有期望,结婚生子不是她想过的人生,她早已将自己嫁给了军舰:“你问我结不结婚这事,就像问我想不想去火星是一样的,我觉得地球挺好的。火星谁想去谁去,我就不去了。”自己的人生,何必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作为中国第一名女性舰长,有人说,她的一辈子活出了常人几辈子的精彩。多年来,韦慧晓始终遵循着自己的“天花板理论”:不是努力去接近行业里的天花板,不和别人、就和自个儿比:每一天,都要把自己头上的天花板往上顶高一点点,每天都要有突破。

在她看来,世间存在着两种价值观:一种是你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也正是她所追求的:是一块普普通通的手表,因为你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对于“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这个称呼,她的看法是:“我们首先是军人,其次是舰艇部队的军人,再次才是女舰员。”对于“第一位”,她也没有很看重:“时间上的第一不重要,实力上的第一才重要。”

猜你喜欢
舰长支教人生
警惕功利性支教
“罗斯福”号航母四个月三换舰长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上校的命令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人生中的某一天
“蛟龙”大战“鹦鹉螺”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