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构建研究

2021-05-19 03:00周惠琴
华中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剑门关蜀道组团

周惠琴

蔡燕歆

广义上讲,蜀道(图1)泛指古代全国各地通往蜀地的主要道路及其支路。史书记载的蜀道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它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道路体系,被誉为中国古代交通史的“活化石”,是中国经济贸易、社会发展、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015年,蜀道正式成为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预备名单中的一份子。随着蜀道申遗工作的推进,蜀道的保护工作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蜀道缺乏整体性的保护,修建108国道以及川陕公路破坏了古蜀道的一部分石板路面,局部区域甚至出现村镇把部分古蜀道直接用水泥覆盖改造成了水泥路,物质遗存破坏严重,有些古建筑甚至门窗凋零破败,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利用,处于一种废弃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如何寻找科学整体有效的保护方法,开展对蜀道的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图1 蜀道

图2 遗产资源分布图

图3 遗产廊道结构示意图

图4 遗产廊道总体格局图

“线状遗产是指遗址或遗迹本身呈现连续的线条形态的文化遗产”①,包括交通线路、遗产运河等。蜀道作为古代的交通道路,可被划分为线状遗产。遗产廊道是近些年线状遗产保护的新思路,国内学者纷纷提出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京杭大运河等线状遗产的遗产廊道构建思路,线状遗产的保护也不断向前推进。

笔者尝试将这一保护思路与蜀道的保护相结合,由于蜀道整体构架庞大、篇幅所限,本文选择了蜀道中开凿时间最早的金牛道其中的一段最具代表性的剑门蜀道进行典例研究。

1 遗产廊道的概念与构建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可行性

1.1 遗产廊道概念

遗产廊道的概念源于美国,1984年,美国国家公园机构定义了遗产廊道的内涵,1993年,Robert M.Searns将遗产廊道的概念进一步的升华。2001年,北京大学学者王志芳和孙鹏最先在国内引入了这一概念,遗产廊道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②学者王志芳、孙鹏提取总结了遗产廊道的特点:①是线性景观;②尺度可大可小,但多为中尺度;③是一个自然、经济、历史文化并举的综合保护措施。

遗产廊道的保护对象首先应该满足线性景观这一特点,其次,还应该遵循4个选择标准:①历史重要性;②建筑或工程上的重要性;③自然对文化资源的重要性;④经济重要性。

1.2 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构建可行性

金牛道是蜀道体系中开凿时间最早、地位最高的一条道,剑门蜀道是金牛道上资源最密集、最为典型的一段,南起梓潼县七曲山,途径剑门关,北至昭化古城,沿线遗址遗迹众多。笔者认为剑门蜀道满足遗产廊道的选择标准与特点,构建剑门蜀道遗产廊道具有可行性,原因如下:

(1)剑门蜀道的线性景观分布特征

点在平面上的运动轨迹形成了线,古人往返蜀地与中原的活动形成了蜀道。剑门蜀道沿线性展开并连续,道路、绿化、附属设施布置连贯,至今保存完好,从物质、视觉和形式上看,剑门蜀道是一条有组织、有设计、连续且并不断裂的古代线状公共空间、景观廊道。

表1 剑门蜀道沿线遗产资源统计表

(2)剑门蜀道的历史文化发展

剑门蜀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自设立以来,各种文化源源不断应运而生,既孕育了秦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唐文化等历史文化,也有文昌文化、古城文化、商旅文化等主题文化。战国演绎“石牛粪金”、“五丁开山”;西汉司马相如结庐读书长卿山;三国刘备小憩御马岗,诸葛亮练兵演武铺,屯兵卧龙山,张飞植柏翠云廊;唐玄宗幸蜀闻铃,摩崖造像卧龙山,李白吟诵《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修建于元明清三代的七曲山大庙承载文昌文化;后经至近代沉淀,这些数千年的文化资源荟萃而成一条立体的史诗长廊。

(3)建筑或者工程上的重要性

蜀道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保留至今的大型交通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不可替代。剑门蜀道沿线原有以三十里一驿站、二十里一铺站为主要节点的古驿路格局真实保存至今,如汉阳铺、剑门驿等。

(4)剑门蜀道的自然景观

剑门古蜀道除了历史人文景观,还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沿线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植被丰富,其中,沿途的翠云廊,拥有全国最大最古老的古柏纯林,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极高,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巍峨剑门,壁立千仞,剑门关的两边是大小剑山,山势险峻,山脉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上百里,蔚为壮观,三国时期,诸葛亮便是看中了大小剑山的天险,才在此设立剑门关,剑门关是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此外沿线还有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重要自然景观。

(5)剑门蜀道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

剑门蜀道沿线沿线共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1个。仅2017年,剑门关这一个景区的门票收益就达到了21105.3万元,旅游行业蓬勃发展,剑门蜀道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剑门蜀道是以古蜀道沿线遗址遗迹资源为轴线;以剑门天下雄、三百里翠云长廊的自然景观为特色;以蜀道历史文化的人文风情为内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积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线状综合性自然与文化遗产。剑门蜀道符合遗产廊道的定义与特点、选择标准,构建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设想具有可行性。

1.3 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确立

根据遗产廊道的概念,现对构建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空间、时间、内容做出如下规定,空间上,剑门蜀道包括蜀道金牛道中从七曲山大庙到昭化古城的这一段所需要保护的区域;时间上,民国之前的剑门蜀道发展时期,包括从战国到明清;内容上,包括剑门蜀道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自然环境。

1.4 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研究方法

遗产廊道的构建步骤可以分为三步:第一,对遗产进行资源调查和整理,明确构建要素;第二,建立评价模型,对遗产点进行评价与分级,划分保护层次、范围等;第三,构建遗产廊道的空间格局。

其中,对遗产的评价,本文采用专家调查打分的德尔菲法进行研究,具体步骤为:“第一,确定评价对象;第二,明确评价目的;第三,选取评价指标;第四,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第五,确定每个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第六,专家根据参评对象的性质情况给出得分;第七,得出综合评估结果。”③

2 剑门蜀道遗产廊道沿线资源

以上文中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空间、时间、内容上的规定作为筛选标准,筛选区域内登录的遗产资源,共有17个遗产资源(即是物质文化遗产,周边生态自然环境同属重要资源的遗产点,按一个资源点计算),分布图参看图2,具体资源类型及数量参看表1。

3 遗产综合评估与分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的定义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具有……”,对自然遗产的定义为“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从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定义中可见,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应包含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自然遗产的价值评价应包含艺术审美价值、科学价值。

表2 分析评估表

续表2 分析评估表

表3 剑门蜀道沿线遗产资源价值评估分级统计表

表4 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建立

结合遗产廊道的4个选择标准:①历史重要性;②建筑或工程上的重要性;③自然对文化资源的重要性;④经济重要性。遗产廊道中遗产点的价值评估体系的指标应至少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价值、经济价值这五大类。再结合中国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文件与遗产廊道的概念,提取体现相关评价指标的评价因子,建立遗产资源分析评估表(表2)。

根据加权得分将遗产资源划分为3个等级,3.50~5.00分属于一级遗产点;3.00~3.50分属于二级遗产点;1.00~3.00分属于三级遗产点,遗产资源分级统计表参看表3。

4 剑门蜀道遗产廊道保护与展示

遗产廊道的主要构成要素为:“遗产点、解说系统、游步道、绿色廊道。”④这4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参看图3说明。遗产廊道的规划内容主要也是这4部分内容。

解说系统是指专业人员对于公众关于遗产点的价值进行解说,解说方式包括导游、展览、多媒体方式等,主要的解说内容应突出该遗产点的主题内容。绿色廊道是连续的植被结构,主要强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游步道是遗产廊道的慢速交通路线,能够串联起所有的遗产点,并让人欣赏到优美的绿色廊道自然环境,它可以是古代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公路、运河、铁路等,也可以是新建的交通路线。

结合上文对剑门蜀道遗产价值的评价等级,与实地调研的结果,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遗产资源点主要集中在4个片区附近:七曲山大庙、剑阁古城、剑门关、昭化古城。这4个片区应设为一级遗产保护与展示区(图4,表4)。

从战国时期开凿、经多个朝代不断修建的金牛道路面遗存是剑门蜀道游步道的最好选择,剑门蜀道周边的自然环境隽秀,特别是翠云廊保护区,沿着蜀道两侧是全国最大最古老的古柏林,是天然的绿色廊道。本研究以剑门蜀道历史遗存下来的蜀道交通系统为依托,串联起七曲山大庙组团、剑阁古城组团、剑门关组团、昭化古城组团4个重点遗产保护片区和21个保护节点,构建遗产廊道。

4.1 七曲山大庙组团

七曲山大庙组团是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起点,主要包括七曲山建筑组团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昌洞经古乐。

七曲山位于梓潼县,大庙始建于晋,后于元、明、清多次修建和重建,形成了一组占地二十余亩、威严宏大的古代建筑群落,整个大庙有殿宇宫阙23处,文昌文化在此发源,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生前亲临七曲山考察后非常赞赏,在他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七曲山大庙流传开来的文昌洞经古乐是古蜀人的祭祀文昌帝君、祈求科举中第的音乐,它融汇了宗教音乐、民间小调、古典音乐的精华,是宝贵的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瑰宝,极具艺术价值,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2 剑阁古城组团

剑阁古城组团包括剑阁古城、钟鼓楼古建筑保护区、剑阁文庙、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等。剑阁古城是古代剑阁县的置郡地,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城内保存有钟鼓楼、文庙等古建筑,古城东南有一山名鹤鸣山,鹤鸣山有三绝:李商隐《剑州重阳亭铭》、《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摩崖道教造像。其中鹤鸣山摩崖造像是我国最大最好的道教摩崖造像,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均对此有介绍。

4.3 剑门关组团

剑门关组团主要包括剑门关、剑门关镇、剑溪桥以及剑门关四周的自然环境大小剑山等。

剑门关关楼地处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km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秦蜀交通咽喉,汇集了蜀道文化、战争文化、三国文化。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赞叹“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享有“剑门天下雄”、“天下第一关”、“西蜀门户”等美誉。由于剑门关的独特地质构造,在这里发生了很多场战争,据史料纪录的就有秦走金牛道、剑门始设关、诸葛出祁山、姜维守剑门、梁壑破剑门、石敬塘两袭剑阁、剑阁发布勤王兵、孟知祥三面埋伏等。

剑门关关楼的两边是天然形成的大小剑山,山势险峻,山脉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上百里,蔚为壮观。主峰大剑山,峰如剑鞘,大小剑山好像被剑劈开,呈现对峙之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状好似关门,因此得名"剑门"。

4.4 昭化古城组团

昭化古城组团主要包括昭化古城以及古城内的城门、龙门书院、民居、考棚、费祎墓等。昭化古城在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美誉。昭化古城拥有全国三国文化垄断性资源——费祎墓、鲍三娘墓、战胜坝、牛头山、姜维井、关索城、葭萌关、天雄关等三国遗址遗迹群。昭化古城见证的是蜀汉政权兴亡,是至今为止我国三国文化资源保存最完好的古城。

这4个遗产保护片区的遗产各有特色,解说主题也各有不同,解说主题之间也各有侧重,展示遗产点真实的历史内涵,让人在游览过程中,每到一个节点都能有着不同的体验。

结语

剑门古蜀道集聚着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沿线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植被丰富,剑门蜀道沿线资源亟待更高水平的开发和保护以及更深一步的研究。传承和保护好剑门蜀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丰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遗产廊道的角度试图探索了剑门蜀道的保护与展示,建立价值评估体系,对遗产资源点进行评估,划定了4个一级保护区,提出了剑门蜀道遗产廊道“一带四中心”的总体格局,以及解说展示系统等,为剑门蜀道的整体保护与展示提出了新的思路。

资料来源: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自绘。

注释

① 孙华 . 《“线状遗产”“线性遗产”“文化线路”关系说》[J].世界遗产,2015(3):22。

② Searns R M.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 as an adaptive urban landscap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

③ 张捷 . 基于德尔菲法的遗产廊道建构探析 [J].中国名城,2018(7):80-88。

④ 王志芳,孙鹏 . 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 [J].中国园林,2001(5):86-89。

猜你喜欢
剑门关蜀道组团
蜀道向天开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剑门关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剑门关
游剑门关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登剑门关
梁中效:中国蜀道研究的八个方向
兵器组团“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