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感知力的渗透策略

2021-05-20 01:58李张锋
名师在线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高中语文情感

李张锋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江苏盱眙 211700)

引 言

语文学科属于人文性比较突出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课文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美育元素,因此,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在审美能力培育中,审美感知力是初级能力,要求教师从多角度集中渗透、培育,拟定针对性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感知力渗透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应重点突出三维发展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培育。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部分教师更注重实现前两个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字注音释义、段落大意总结、句子赏析、中心思想归纳等实现知识点传授,注重对写作技巧的培育,并引导学生掌握规范化学习方法。此类教学方法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难以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字背后蕴含的多种情感,难以使学生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难以有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只是基于自身想法、思路对整节课进行统领,未能尊重学生直接的学习体验。其中由于多项教学任务较重,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是选取理论讲授法,压缩了学生思考与学习消化的时间,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难以得到突显。

高中语文教学的美感不只是在语言表达中,文字中包含的多种情感与意境也具有丰富的美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式,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对学生审美情感进行集中培育。面对高考压力,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会基于“数理化”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忽视了语文学科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培育[1]。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感知力渗透策略

(一)品读不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的合理应用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2]。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且不同形象均能成为教师进行美育的有效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不同人物形象来丰富学生情感世界,有效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将人物形象作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从文字中获取不同人物性格特征。人物是小说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对人物进行剖析。比如,从林黛玉婉言谢绝邢夫人时的语言描写中,可以得出林黛玉待人接物处处留心等细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二人对话进行真实复述。此类方式能有效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了加深学生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让学生用红笔对涉及林黛玉外貌及动作描写的语句进行勾画。在默读结束后,教师要注重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小组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这样能使学生深刻了解林黛玉的人物性格。为了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对贾宝玉、贾母、王熙凤等人物形象进行品读,针对人物形象写出相应的品读感想。

(二)赏析环境描写,提高审美水准

优美的语言具有较强的魅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优美的语言进行朗读,从而提升学生审美水平。优美的语言主要源于学生及教师对文本的“美解”,也源于优美文学作品塑造出的完美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的语言,引导学生全面融入语言环境中,在情境中感受到更多不同情感、美感。

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于互联网环境收集与北国、江南秋天相关的风景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审美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辅助性应用配乐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有效感知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等特征,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眷恋情感及作者内心的孤独感与忧思惆怅。在学生朗读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培育,在学生朗读之前可以讲述作品创作背景、分析创作结构层次,对朗读中停顿语气进行把控。教师可以先带领范读,之后,引导学生基于个人理解进行自由朗读,这样能使学生全身心进入相应美景中,通过语言与肢体表达等感受到作者对环境的喜爱。故都秋景,不仅是优美的环境,当沉浸其中,学生也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对故都的那份久远眷念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充盈了审美感知。

(三)关注民俗文化发展,落实审美实践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琐碎的美,感受民俗文化中的智慧美与创造美,积极拥抱生活、热爱生活。例如,在《边城》一文中,民俗文化展示是较为出彩的部分。比如,端午节捉鸭子、赛龙舟,中秋节月下对歌等,此类民俗活动能有效营造出边城人民安逸、祥和的生活氛围。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要注重基于相关影视片段展示湘西美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视频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体验,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初步体验逐步实现向心灵激荡的进阶。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动笔进行批注,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兴趣选取一个节日进行写作,让学生回忆记忆中的节日民俗。不同节日是不同民族文化形态与精神内涵的有效体现。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讲述民俗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节日民俗的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创新原有的教学方式,基于不同形式的审美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敏感度,健全其个人人格。

(四)提升审美能力,突出美丑概念

高中语文教材是美的有效载体,其中选取的文章美感度较高,表达了真诚、善良、平凡、伟大等情感,且不同文章题材中均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受、阅历、审美情趣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内心真实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多次阅读,之后,通过建立不同学习小组让学生深入领悟“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百舸争流”等壮阔景象描写的作用,然后指导学生对比《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日情怀及秋的景象。通过对比,学生能有效获取更为深刻的审美体验。

结 语

综合上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全面实践审美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当前,教师要注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促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高中语文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早自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