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

2021-05-20 02:21龚福来王红权
动物营养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磷酸酯螯合罗非鱼

龚福来 林 雪 王红权*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2410128;2.广州天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2510896)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不断追求高额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致使鱼类常处于不同应激状态下,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病害频发,给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维生素因其广泛的生理和免疫作用,能缓解鱼类的应激状态,应用于鱼类以抵抗多种感染病的侵袭[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还原作用,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和免疫增强剂,通常被添加到饲料和水体中,以提高水产动物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缓解其氧化应激反应[2]。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有促生长、增强免疫、抗病力的功能[3]。维生素C是维持鱼类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除鲟形目鱼类和七鳃鳗能合成少量维生素C外,大多数鱼类缺乏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GLO)而不具备这种能力,必须由外源补充[4]。

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又名非洲鲫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鲷科(Cichlidae),罗非鱼属,原产地非洲,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养殖[5]。罗非鱼是全球养殖最广泛的淡水鱼类之一,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出肉率高、无肌间刺、蛋白质丰富和肉质鲜美等优点[6]。目前我国主要饲养的罗非鱼品种为吉富罗非鱼(GIFT)[7]。罗非鱼被引进我国后发展迅速,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国和出口国。罗非鱼是我国的出口导向性的水产品之一[8],2019年我国罗非鱼总产量达到164.16万t,苗种产量达到215亿尾[9]。Falcon等[10]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600 mg/kg维生素C能够有效缓解低温对尼罗罗非鱼造成的应激。El-Sayed等[11]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500 mg/kg维生素C能够有效防止尼罗罗非鱼因镉导致的肝脏中毒。宋学宏等[12]对异育银鲫的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冷向军等[13]在青鱼鱼种饲料中添加不同剂型维生素C的研究结果表明,随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青鱼鱼种的增重率、存活率(survival rate,SR)均显著上升。王吉桥等[14]研究发现,在饲料中当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能够提高黄颡鱼的抗病力。目前,市面上大都是以维生素C磷酸酯作为饲料添加剂来满足鱼类对维生素C的需求,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C磷酸酯、包膜维生素C和普通维生素C对鱼类生长和免疫等方面的影响。锌螯合维生素C主要是由维生素C以锌为配位体螯合而成,与维生素C磷酸酯相比结构上更稳定,关于锌螯合维生素C对鱼类生长、抗氧化功能等的影响尚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因此,本试验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比较在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来源的维生素C(普通维生素C、维生素C磷酸酯和锌螯合维生素C)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血清抗氧化与免疫指标以及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维生素C在水产饲料中的高效应用和吉富罗非鱼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锌螯合维生素C:由维生素C以锌为配位体螯合而成,维生素C含量为35%,实际添加量为285.71 g/kg锌螯合维生素C;维生素C磷酸酯:饲料级,维生素C含量为35%,实际添加量为285.71 g/kg 维生素C磷酸酯;普通维生素C:饲料级,维生素C含量为99%,实际添加量为101.01 g/kg普通维生素C。

1.2 试验饲料

以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等为主要原料,根据水产行业标准《罗非鱼配合饲料》(SC/T 1025—2004)配制基础饲料,该基础饲料不额外添加维生素C,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以维生素C计)的普通维生素C、维生素C磷酸酯和锌螯合维生素C配制3种试验饲料,普通维生素C、维生素C磷酸酯和锌螯合维生素C的实际添加量分别为101.01、285.71、285.71 g/kg。本试验中维生素C添加量是参照罗非鱼饲料维生素C推荐添加量150 mg/kg的基础上,根据试验鱼规格并结合本试验所用维生素C源产品特性等综合因素确定。先将饲料原料分别进行粉碎,过60目筛,再用V型混合机搅拌均匀,通过F-75型双螺杆挤条机制成直径为2 mm的颗粒饲料,挤压腔内物料温度45 ℃、挤压时间1 min。然后使用55 ℃的温度对颗粒饲料进行烘干处理,待其冷却至室温之后放入-4 ℃冰箱中保存备用。

表1 基础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续表1项目 Items含量 Content维生素预混料 Vitamin premix1)0.50矿物质预混料 Mineral premix2)1.00氯化胆碱 Choline chloride0.20合计 Total100.00营养水平 Nutrient levels3)水分 Moisture6.90粗蛋白质 CP31.60粗脂肪 EE6.11粗灰分 Ash7.15总磷 TP1.21

1.3 试验鱼与饲养管理

在正式进行试验之前,调试养殖循环系统设备是否正常,将养殖桶消毒和清洗干净后注水,从广东罗非鱼良种场购买一定数量的吉富罗非鱼鱼苗,鱼苗购买回来后放在循环系统内容积为400 L的养殖桶(上口外径:955 mm;底部外径:810 mm;高度:740 mm)中,为了使鱼苗能够尽快适应环境,减少鱼苗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鱼苗在养殖桶中暂养2周。2019年6月5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挑选,选出体格相近、活泼健康的鱼苗5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21.18±0.24) g]进行分组,本试验设1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维生素C添加组,即普通维生素C组、维生素C磷酸酯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0 mg/kg(以维生素C计)相应维生素C源的试验饲料。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5尾鱼。分组后暂养1周,2019年6月12日正式开始试验,2019年8月13日禁食1 d后,8月14日开始取样,具体取样方法见样本采集。

试验期间每天08:00和17:00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10%[15],上午投喂40%,下午投喂60%,具体投喂量按试验鱼实际摄食情况而定,每天记录投喂量。每日投喂完后巡视试验鱼的采食情况,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称重记录,观察鱼群的活动情况。通过增氧泵进行供氧,每隔3 d使用溶氧试剂盒检测水体中溶氧含量。在试验期间每2 d更换养殖用水(1/3体积),保证水质干净清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保持水体pH 7.0~8.5,氨氮含量<0.3 mg/L,亚硝酸盐含量<0.1 mg/L,溶氧含量>5.0 mg/L。试验养殖周期为63 d,试验期间水温为27~32 ℃。

1.4 样本采集

养殖试验结束后,试验鱼禁食24 h,以桶为单位称重。从养殖桶中随机选取6尾鱼,称量每尾鱼的体重,随后测量体长和体高,并严格准确地记录生长数据;然后使用标准为1 mL的注射器从鱼(无麻醉处理)的尾静脉采血,静置之后3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分装后放入-80 ℃冰箱待用,用于血清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的测定。采血后的鱼置于冰盘上解剖,剥离内脏团称重,再剥离出肝脏称重,随后把肝脏装入编号后的小号封口袋中,放入-80 ℃冰箱待用,用于肝脏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1.5 指标测定

1.5.1 常规营养成分

饲料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总磷含量的测定分别采用105 ℃恒温干燥法(GB/T 5009.3—2003)、索氏抽提法(GB/T 5009.6—2003)、凯氏定氮法(GB/T 5009.5—2003)、550 ℃马福炉灰化法(GB/T 5009.4—2003)和分光光度法(GB/T 6437—2018)。

1.5.2 生长性能

生长性能指标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N0表示初始鱼尾数;Nt表示终末鱼尾数;Wf表示终末平均体重(g);Wi表示初始平均体重(g);t表示饲养的总天数(d);Wr表示饲料消耗量(g);Wz表示体重增加量(g);Wg表示肝脏重(g);Wq表示全鱼重(g);Wzz表示内脏团重(g);Lb表示平均终末体长(cm)。

1.5.3 抗氧化与免疫指标

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与总谷胱甘肽(total glutathione,T-GSH)含量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按说明书测定。皮质醇(cortisol,COR)、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补体3(complement 3,C3)、补体4(complement 4,C4)含量以及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H)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CDH)活性采用上海酶链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按说明书测定。检测仪器为Infinite 200多功能酶标仪。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整理后,用SPSS 25.0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不显著。若组间有显著差异,再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 果

2.1 不同维生素C源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以锌螯合维生素C组的终末平均体重和增重率最高,增重率达到697.09%,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C磷酸酯组的终末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增重率从高到低顺序为:锌螯合维生素C组>维生素C磷酸酯组>普通维生素C组>对照组。锌螯合维生素C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维生素C组(P<0.05)。各组的存活率都在90%以上,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和普通维生素C组,锌螯合维生素C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C磷酸酯组则与其他各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总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锌螯合维生素C组的肝体指数最低,显著低于维生素C磷酸酯组(P<0.05)。各组间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不同维生素C源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血清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维生素C磷酸酯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血清T-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维生素C组(P<0.05)。锌螯合维生素C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普通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磷酸酯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磷酸酯组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普通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磷酸酯组虽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血清T-SOD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4可知,各组间血清IgM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锌螯合维生素C组血清C3、C4含量显著低于维生素C磷酸酯组(P<0.05),与对照组和普通维生素C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LSZ活性显著低于普通维生素C组、维生素C磷酸酯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P<0.05)。

表4 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维生素C磷酸酯组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维生素C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P<0.05)。维生素C磷酸酯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血清CO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普通维生素C组差异不显著(P>0.05)。

2.3 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各组间肝脏T-AOC以及T-SOD、AKP和6PGDH活性与T-GSH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维生素C磷酸酯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普通维生素C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P<0.05)。锌螯合维生素C组肝脏IC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磷酸酯组(P<0.05)。

表5 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讨 论

3.1 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维生素C对鱼类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使鱼类出现生长缓慢、骨骼畸形[13]、表皮出血等症状[16]。本试验中,对照组吉富罗非鱼并未出现明显维生素C缺乏症状,可能是由于基础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短期能够维持鱼类基本生理需求,但会影响其生长速度。这与吴凡等[17]在罗非鱼试验中未添加维生素C对照组未发现明显维生素C缺乏症状的研究结果一致。本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维生素C和维生素C磷酸酯这2种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的影响不显著,但锌螯合维生素C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优于普通维生素C和维生素C磷酸酯。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各项生长性能指标,锌螯合维生素C是吉富罗非鱼饲料的最佳维生素C源。这可能是由于锌螯合维生素C比普通维生素C和维生素C磷酸酯具有更稳定的特性或者更好的吸收利用途径,但其具体原因尚有待深入研究。

维生素C是维持鱼类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鱼类生长。研究表明,维生素C能促进吉富罗非鱼[17]、翘嘴鲌(Culteralburnus)[18]、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4]的生长。Wilson等[19]的研究结果表明,饲养斑点叉尾16周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分别为1 235%和916%。石文雷等[20]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来源维生素C的试验组草鱼均比对照组生长快、增重率高、饲料系数低,结果表明以包膜维生素C促生长效果最优,其次是维生素C磷酸酯,普通维生素C最差。宋进美等[21]研究了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奥尼罗非鱼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各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均优于对照组。胡斌等[22]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后草鱼的饲料系数显著下降。本试验结果表明,锌螯合维生素C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普通维生素C组,与维生素C磷酸酯组无显著差异。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鱼体对不同形式的维生素C利用效率不同;另一方面可能与锌螯合维生素C经螯合作用后增强了其稳定性,使得维生素C的吸收利用率提高有关。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能够降低异鳃鲇(Heterobranchuslongifilis)的肥满度和肝体指数[23],本试验研究结果与之相似,锌螯合维生素C组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维生素C磷酸酯组。但是,本试验结果中的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与万金娟[24]的研究结果相似,即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包膜维生素C对团头鲂幼鱼的肥满度无显著影响。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对吉富罗非鱼[17]和草鱼[22]的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这些差异可能与维生素C来源不同等因素有关。

3.2 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血清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的影响

血液成分的变化被普遍用来评价鱼类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和对环境的适应状况,是重要的生理、病理和毒理学指标[3]。在应激环境中,机体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它能够对生物膜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攻击作用,进而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中和体内所产生的自由基,缓解氧化损伤[17]。MDA是动物机体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含量越高,说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则越高,细胞膜的损伤就越严重[25-26]。血清MDA含量上升,说明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因此,血清MDA含量通常被作为机体抗氧化能力评价指标之一[15]。池磊[27]在幼建鲤上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本试验结果也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显著降低了吉富罗非鱼血清MDA含量,说明维生素C磷酸酯组吉富罗非鱼的细胞膜损伤程度较轻。T-AOC是反映机体酶促及非酶促体系总抗氧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T-AOC越高则表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其提高表明鱼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得到改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提高[28-29]。本试验中,锌螯合维生素C组吉富罗非鱼血清T-AOC较对照组提高,表明锌螯合维生素C增强吉富罗非鱼抗氧化能力的作用突出,在一定程度能够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力。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在维持机体氧化状态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组织细胞抵抗活性氧损害的主要低分子物质,能敏感并综合反映组织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及受氧化损伤的程度[27]。本试验中,维生素C磷酸酯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血清T-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维生素C组,进一步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和锌螯合维生素C更有利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增强。

鱼类受到外部刺激后会产生COR,这种物质主要从丘脑下部经过垂体和肾间组织轴进行分泌,是一种十分关键的应激激素,通常来说,鱼类应激的灵敏信号高低同鱼类血液COR含量的高低关系密切[30]。在高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鱼受到轻度的应激,COR含量长期的升高则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而维生素C能有效缓解鱼类的应激状态,从而有提高鱼体的抗病力。明建华等[3]研究发现,高剂量维生素C磷酸酯能显著降低团头鲂血清COR含量。本试验中,维生素C磷酸酯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血清COR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维生素C磷酸酯和锌螯合维生素C能够增强吉富罗非鱼缓解应激的能力,有助于提高鱼体的抗病力。

AKP是动物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酶,与动物机体的生长密切相关[31]。AKP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催化水解磷酸单酯,直接参与磷酸基团的转移,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解毒体系[32]。血清AKP活性受生长阶段、摄食状况、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33]。一般认为,鱼体内的AKP参与了鱼类肠上皮细胞的吸收与转运,协助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脂类、钙和无机磷[34]。张道波等[35]在牙鲆饲料中以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形式添加100~900 mg/kg维生素C,结果显示血清AKP活性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说明高剂量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鱼体血清AKP活性,有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在本试验中,维生素C磷酸酯组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维生素C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表明维生素C磷酸酯能显著提高血清AKP活性,可能有利于细胞代谢和维生素C的利用。

IgM是硬骨鱼类主要的免疫球蛋白之一,鱼体内含有IgM含量越高,则鱼体免疫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36]。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鱼类的补体系统[37]。其中,在补体途径中C4起到激活的作用,而C3不仅具有激活作用,还具备了的经典途径替代作用。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可抵抗病原菌的感染、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38]。宋学宏等[12]研究表明,异育银鲫的血清补体含量随维生素C磷酸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万金娟[24]在团头鲂上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包膜维生素C能够显著提高血清C3和C4含量,同时表明不同维生素C添加剂量能够影响其含量。然而,王文辉等[4]研究表明,在黄颡鱼饲料中添加不同剂型和剂量的维生素C,各组血清IgM、C3和C4含量差异不显著。产生不同的结果可能与试验方法、维生素C源及鱼体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不同有关。本试验中,各组间血清IgM含量差异不显著;维生素C磷酸酯组血清C3和C4含量显著高于锌螯合维生素C组,与对照组和普通维生素C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不同来源的维生素C可能对不同免疫指标有不同的影响。胡斌等[22]研究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显著提高了草鱼血清LSZ活性。王文辉等[4]的研究也表明,不同剂型的维生素C均能显著提高黄颡鱼血清LSZ活性。本试验中,对照组血清LSZ活性显著低于普通维生素C组、维生素C磷酸酯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这说明基础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能够提高吉富罗非鱼的免疫力,不同来源维生素C对吉富罗非鱼的血清免疫指标有不同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在鱼类进行新陈代谢时,发挥关键作用的器官是肝脏,它对于代谢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类营养物质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肝脏还能储存大量的营养物质[39]。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体为防止氧自由基对机体造成损伤,保持其内环境平衡,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主要包括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非酶系统(GSH、维生素C、维生素E等)[37]。维生素C作为一种水溶性抗氧化剂进入机体后,能积极发挥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是反映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36]。关于维生素C对鱼类肝脏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万金娟[24]在团头鲂幼鱼上的研究表明,维生素C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本试验中,各组间肝脏T-SOD活性差异不显著。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试验条件和维生素C剂型不同所致。池磊[27]在幼建鲤上的研究表明,维生素C组肝胰脏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本试验中,各组之间肝脏T-AOC及AKP、6PGDH活性与T-GSH含量差异不显著。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试验方法和取样时间等不同,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明建华等[3]研究显示,高剂量维生素C磷酸酯能够显著降低团头鲂肝脏MDA含量。本试验结果也表明,维生素C磷酸酯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普通维生素C组和锌螯合维生素C组,这与在黑鲷仔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能显著降低肝脏MDA含量的结果[40]一致,表明维生素C磷酸酯能够通过减少吉富罗非鱼脂质过氧化毒性产物MDA含量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ICDH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是具有重要脱羧作用的氧化还原酶,在能量代谢、氨基酸和维生素合成中扮演重要角色[41],而肝脏是鱼类中间代谢的主要器官。本试验中,锌螯合维生素C组肝脏ICDH活性与对照组、普通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磷酸酯组相比显著提高,这表明锌螯合维生素C较其他2种维生素C源对ICDH活性的提高作用更显著。综上可知,不同维生素C源由于产品自身特性的不同,在鱼类中的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4 结 论

① 与普通维生素C和维生素C磷酸酯相比,饲料中添加锌螯合维生素C对吉富罗非鱼的促生长效果更好。

② 饲料中添加锌螯合维生素C能够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氧化能力,而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则能够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③ 依据本试验结果,推荐吉富罗非鱼饲料中使用锌螯合维生素C作为维生素C源。

猜你喜欢
磷酸酯螯合罗非鱼
玉米低聚肽螯合铁(II)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猪皮胶原肽-锌螯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不同结构的乌鳢螯合肽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罗非鱼养殖模式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大米淀粉磷酸酯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螯合型洗涤助剂柠檬酸一氢钠与Ca2+离子螯合机理的理论研究
基于Ni2+氧化性和磷酸酯缓蚀性制备水性铝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