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奔波数千公里,尝尽世态炎凉

2021-05-20 09:1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克诚党组织

找党遇同乡敌人,未被认出,对方恶狠狠地说:

“黄克诚是杀人放火的共产党头目!”黄克诚佯装惊讶:

“啊!他那样的文弱书生竟然会是共产党?真是出人意料。”

黄克诚(1902-1986),湖南永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6年逝世,享年84岁。

黄克诚和李卜成第一次来上海,人生地不熟,身上钱又很少,不敢住旅馆。他们白天在大街上晃悠,想遇见熟悉的同志,晚上在一个小店里租一张床位过夜。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同党组织接上关系……多年后,黄克诚仍对找党的那段经历记忆犹新,因为“这期间,我们尝到了厚着脸求人告助的难堪滋味”。

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派兵搜山,指名要逮捕“暴徒”黄克诚

1925年10月,黄克诚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后来形容:“兴奋的心情使我好像换了一个人。此时,我精神上有了真正的寄托,我不再是盲目地参加各种活动,而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为着一个伟大的理想去斗争,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人生!从此,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再也没有消极过。”

1927年夏,在一片白色恐怖下,和黄克诚一起在北伐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纷纷离去。黄克诚一时有些迷茫,急切盼望能得到党组织的指示,却总不见来人与他联系,于是决定自己去找党组织请示。黄克诚立即请假离开,先后去了汉阳、武昌、汉口、长沙、衡阳,可这些地方已完全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报纸上天天登载反动派杀害共产党员的消息和共产党员脱党的启事,寻找党组织非常困难。他只得先回老家永兴,那里熟人多,他希望能找到当地的党组织,再设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

黄克诚回永兴县不久,就与当年“永兴旅衡学友互助社”的李卜成等人取得了联系,通过他们,找到了湘南特委派来永兴担任特支书记的向大复。找到了组织,黄克诚非常高兴,和同志们以开照相馆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年底,中共永兴特支组织农民武装暴动。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暴动中,担任永兴赤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的黄克诚,上了反动当局悬赏捕杀的黑名单。

黄克诚和李卜成决定暂回村中潜伏,进一步了解情况,设法寻找党组织,但最终一无所获。县委派到各乡区的特派员和区苏维埃干部,凡未逃到外地的,全部被杀了,乡干部和暴动积极分子也大部分被杀,全县共牺牲了3000多人,少数隐蔽下来的同志也不敢出来活动。加上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派兵搜山,指名要逮捕“暴徒”黄克诚,在这种情况下,黄克诚和李卜成决定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寻找党组织。

“这期间,我们尝到了厚着脸求人告助的难堪滋味”

1928年10月初的一天夜里,黄克诚和李卜成离开家乡,他们先坐船到长沙,然后在火车站爬上一列开往武昌的煤车。到了武昌,两人在一家小旅馆住下。他们半年多没有洗澡、理发,衣服也破烂不堪,只得先理发、洗澡,再买点儿衣服、鞋袜等生活用品,黄克诚还配了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感到不会引起注意,他们就去逛大街,希望能碰到熟人,设法找党。但是,他们转了三四天也没有碰见一个熟人,手头的钱也不多了,遂决定前往南京。

两人买了最便宜的船票来到南京,在下关一个偏僻的巷子里找了一家旧式旅馆住下。黄克诚后来回忆说:“巧得很,我们在这里与曾希圣不期而遇。曾希圣是我在衡阳读书时的同学,后来又同进广州政治讲习班。他比我们早来几天,也是为了寻找党的关系,但至今没有找到。”双方约定各自找党,保持联系。

黄克诚和李卜成手头紧张,为了生活,不得不一边打听党组织的消息,一边了解是否有同乡好友在南京,以求得经济上的帮助。过了几天,他们打听到同乡好友曹日晖当时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团级军官,在南京有公馆,便决定去找他帮忙。谁知一见面,曹日晖就说:“你们真好大的胆子!竟也到南京来!这里同乡人很多,正在到处通缉你们。前不久曹福昌逃到南京,当即被人告发,枪毙了。你们赶快离开!”李卜成要求他接济点儿路费,曹日晖不肯,转而介绍他们去找另一个同乡、同学刘乙光。

刘乙光曾在北伐军中做政治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逃到武汉,黄克诚全力帮助过他。此时刘乙光在国民党中央军校工作。黄克诚和李卜成找到他后,他不忘旧情,说过几天他要到上海公干,可以把他们带上,这样安全些。就这样,黄克诚和李卜成一路顺利来到上海。他们是第一次来上海,人生地不熟,身上钱又很少,不敢住旅馆。他们白天在大街上晃悠,想遇见熟悉的同志,晚上在一个小店里租一张床位过夜。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同党组织接上关系。此时刘乙光失业了,无法继续资助他们的生活费,便介绍他们去找一个在上海复旦大学当军训教官的永兴同乡、黄埔军校同学厉良圭求助。找到后,厉良圭给了他们3块钱,就再也不理会他们。黄克诚在《自述》中写道:“这期间,我们尝到了厚着脸求人告助的难堪滋味。”

敌人礼送他到门口,竟不知他就是自己放言“绝不轻饶”的黄克诚

黄克诚和李卜成商量先找个职业谋生,再相机找党。可是,当时上海经济萧条,失业者众多,他们俩几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佣工行,答复都是:“男工一概不招。”黄克诚后来回忆说:“人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真是连稻草也要抓。”他们偶然听说湖南衡阳人聂云台在上海办了一家纺织厂,就给他写信,要求到他纺织厂里做工。结果,信发出后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一天,黄克诚在报纸上看到湖南籍留日学生黄璧在上海兵工厂炮弹部任主任,就前去求助。黄璧恰好有事,便委托一位亲戚来和黄克诚继续谈。黄克诚一见来人,面色一变。此人叫邓丰立,原是湖南桂阳县北鸦山村有名的大恶霸。黄克诚在读私塾时曾多次和他见过面,湘南暴动时,像邓家这样的豪绅恶霸,自然难逃革命洪流的冲击。邓丰立侥幸逃脱,待湘南暴动失败后返回桂阳,实行疯狂的报复,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参加暴动的农民。幸而这几年黄克诚面容变化较大,又戴了一副深度近視眼镜,所以邓丰立没有马上认出他来。

黄克诚竭力保持镇静,同他周旋,佯称自己曾在湘军程潜部当过下级军官,后部队被缴械流落上海。邓丰立突然问道:“你认识永兴县的黄克诚吗?”黄克诚沉住气淡淡答道:“过去在家读书时认识的。”邓丰立又问道:“黄克诚现在在什么地方,你可知道?”黄克诚从容地说:“我离家出来当兵多年,从没有同他联系过,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邓丰立恶狠狠地说:“黄克诚是杀人放火的共产党头目!”黄克诚佯装惊讶,说道:“啊!他那样的文弱书生竟然会是共产党?真是出人意料。”邓丰立接着说:“他领头在我们那一带搞暴动,当局正在通缉他,我如果找到他,绝不轻饶!”黄克诚随声附和道:“他那样的人也会搞暴动,真是看不出来。”接着他话题一转,询问起邓丰立一家人的情况,并问他:“黄璧先生什么时候回来?”邓丰立说:“今天他不一定能回来。”黄克诚就势起身告辞,邓丰立一直礼送到门口才回去。黄克诚这时才松了一口气,飞快地离开了兵工厂。

此后不久,黄克诚又听说曾和他一起在北伐军里做政治工作的曹勤余一家住在上海法租界,就去找他。曹勤余表明,只要黄克诚能改变信仰,就可以给他谋个差事。黄克诚当即回绝:“我的信仰绝不会改变。”从此与他断绝了来往。

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黄克诚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凌兆尧的名字。凌兆尧当时在国民革命军53师158旅当旅长,驻防唐山。想到北伐时两人工作配合得不错,黄克诚立即给凌兆尧写信求助。凌兆尧很快回了信,并寄来20块银元。黄克诚得以渡过最困难的关头。

1929年1月间,曾希圣找到黄克诚、李卜成,告诉他们他刚从南京来,找到了党组织!原来,曾希圣的哥哥曾钟圣从莫斯科回国,在上海党中央军委工作,曾希圣找到他哥哥后,就和党中央联系上了。黄克诚、李卜成一听,高兴得几乎要蹦起来!60多年后黄克诚谈起此事时,还禁不住兴奋地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黄克诚和李卜成当即给党中央写了一个报告,请求恢复组织关系。党中央很快承认了他们的组织关系,并派人来看望他们,给他们每人30元钱接济生活。在白色恐怖下,他们辗转了五六个城市,奔波数千公里,历时近半年,尝尽了旧社会的世态炎凉,终于找到了党。

找党前后的经历改变了黄克诚的思想,他决定去游击区,重回红军搞武装斗争

1929年5月左右,黄克诚带着党的重托,从上海乘海轮抵塘沽,到了唐山凌兆尧旅部。

黄克诚在凌部边熟悉情况边开展革命工作。除了接触中下级军官外,还抽空到开平、唐山一带的煤矿去,访问煤矿工人、了解矿区的情况。黄克诚的行动很快引起了凌兆尧的怀疑。于是,凌兆尧找黄克诚聊天,问他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员,又暗示以后可以委任他为政治部主任。凌兆尧想以封官许愿为诱饵,争取黄克诚放弃信仰,为己所用。黄克诚摸清了凌兆尧的心思,决定离开凌部。

不久,黄克诚得知刘乙光在蒋介石的嫡系陆军某团当少校训练官,部队驻在孝感。黄克诚觉得在刘乙光部队开展革命工作是一个机会,当即写信请刘乙光帮助谋个职业。刘乙光派人接黄克诚到了孝感。

刘乙光将黄克诚以黄仕诚的化名介绍到陆军第2师政训处训育科当少尉科员,具体工作是管理图书。黄克诚上班后,抓紧一切机会接触政訓处的工作人员,摸清他们的政治倾向,相机开展工作。后来,成功地争取了两位军人投身革命。

不久,黄克诚随部队回到武汉。当时,中共武汉特支刚刚遭到破坏,特支书记刘家驹叛变投敌,带领特务抓捕了李卜成。黄克诚独自在虎狼窝里工作,发生危险的几率更高了。一天,他同刘乙光上街,在闹市区突然与刘雄遭遇。刘雄是永兴县一个大地主的儿子,也是黄克诚的同学。湘南暴动时,刘家曾被农民抄没。湘南暴动失败后,刘雄带人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对参加过暴动的农民进行血腥报复,干尽了坏事。黄克诚也正是他日夜搜捕的目标之一。

黄克诚见来不及躲避,趁刘雄还没反应过来,一把重重地拉住刘雄的手,装作很亲热的样子说:“啊!老朋友,多年不见了,一向可好!”刘雄还没反应过来,黄克诚便快步消失在人群之中。这时,刘乙光又上前拉住刘雄问长问短,让黄克诚顺利脱险。

黄克诚脱险以后,再也不轻易上街。1929年底,他随部队由武汉乘轮船到了南京。这期间,到处的党组织遭受敌人的严重破坏,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牺牲。再联系自己找党前后的经历,黄克诚反复思考,感到革命必须掌握枪杆子,否则,共产党仍为敌人的俎上肉,任人宰割。他决心离开国民党军队,离开城市,到游击区去,重回红军搞武装斗争。他的想法得到军委的支持,不久,军委就通知黄克诚到鄂南游击区去。黄克诚从此结束了一年来流离辗转于白区的生活,开始走上新的战斗征程。

在找党的过程中,黄克诚有过很多次只要放弃信仰就能升官晋级、飞黄腾达的机会,但他都没有理会。他践行了入党时的誓言,1986年逝世后被中共中央誉为“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

(责编/陈小婷 责校/黄梦怡 来源/《几位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寻党记》,杜学峰/文,《炎黄纵横》2019年第12期;《黄克诚千里奔波寻找党》,胡居成/文,《党史纵览》2008年第6期等)

猜你喜欢
黄克诚党组织
“一心”抗疫,党组织“疫线”展现力量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大难不死的黄克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炮击金门:黄克诚心疼打炮太多
黄克诚智斗仇敌
黄克诚黑白对弈精彩人生
黄克诚的围棋人生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