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氧化铝类夹杂物控制工艺实践

2021-05-21 09:18陈保梁崔利民李本朋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氩气硅酸盐碱度

陈保梁,崔利民,李本朋

(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邢台 054800)

氧化铝类夹杂物是GB/T10561标准中的B类夹杂物,“其形态大多数没有变形、带角的,形态比较小的(一般<3),黑色或蓝色颗粒,沿轧制方向排成一行(至少三个颗粒)”我公司目前生产奥氏体不锈钢B类夹杂物水平≤1.5级,目前奥氏体不锈钢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客户要求不断严格,市场上出现了对精炼工艺的奥氏体不锈钢B类夹杂物≤1.0级的需求,我公司熔炼分厂的奥氏体不锈钢生产工艺路线是EAF→AOD→LF→模注(20t生产线),为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调整AOD的脱氧制度、精炼渣碱度和保护浇注把B类夹杂物级别控制≤1.0级,满足了市场需求。

1 工艺实践

1.1 AOD精炼脱氧制度控制

AOD冶炼工艺是双渣法冶炼,AOD一次还原渣量控制在1300kg左右,二元碱度控制1.8~2.0,使用硅铁还原,一次还原渣系组成见表1,一次还原时间控制7~10min,还原Si要求0.30%~0.50%,保证还原彻底,同时要求一次还原渣去除量>90%。AOD一次还原过程有大量脱氧产物生产,是钢水氧化铝类、硅酸盐类内生夹杂物的主要生成期,使用不同脱氧剂会产生不同脱氧产物形成不同类型的夹杂物,为了控制氧化铝类夹杂物生成,AOD一次还原仅使用硅铁作为还原剂,避免了氧化铝类夹杂物大量产生,并且为后期的B类夹杂物的级别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奥氏体不锈钢AOD二次还原工艺是加入石灰15kg~20kg/t,萤石10~15kg/t,铝1.5kg/t,还原搅拌5min,还原渣碱度控制3.0~4.0。一次还原仅使用硅铁做还原剂,会产生大量硅酸盐类夹杂,为了去除硅酸盐类夹杂物,使用少量铝对硅酸盐进行变性处理,达到去除硅酸盐类夹杂物和降低钢种氧含量目的,二次还原使用铝做脱氧剂,必然会产生氧化铝类夹杂物,但是经过一次还原后的钢水氧含量比较低,产生的氧化铝类夹杂较少可通过后期精炼渣系、软吹去除控制级别。

表1 AOD还原渣系组成

1.2 LF炉精炼渣系控制

有关研究表明,随着精炼渣碱度的增加钢中[Al]s含量上升,夹杂物中,Al2O3含量增加,钢水和夹杂物成分的变化说明,高碱度精炼渣有利于脱氧,低碱度有利于氧化铝类夹杂物的去除,同时也说明碱度超过1.75后Al2O3含量上升明显,为了达到控制B类夹杂物目的兼顾钢中氧含量控制,冶炼过程中控制LF炉精炼渣系碱度1.7~1.9之间。LF炉到位二元碱度3.0~4.0,碱度较高,生产中通过加入石英砂调整碱度至目标控制范围,实际加入量在0.8kg/t~1.0kg/t,同时加入硅钙粉1.5kg/t-2kg/t扩散脱氧,石英砂加入后保证送电时间≥15min,钢渣充分反应。

表2 LF炉渣系组成

1.3 保护浇注

模注浇注过程中钢包下水口至中注管之间100mm~150mm的钢水是裸露,为了减少浇注过程的二次氧化产生的夹杂物,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门的全封闭氩气保护装置见下图1。

图1 全封闭氩气保护浇注装置

采用上述氩气保护装置后,实现了钢水浇注过程中的全程保护浇注,保证了钢水的纯净度。

2 检验结果分析

按上述工艺控制生产3炉304L钢和2炉316L,B类夹杂检测结果如下表。

表3 304L、316L夹杂物高倍检验结果

钢中各类夹杂物按GB/T10561检验,B类夹杂物级别最高1.0级,其金相评级照片如下图

图2 B类细系1.0级

图3 B类粗系1.0级

3 结论

(1)AOD冶炼一次还原不使用铝质脱氧剂,二次还原使用少量铝可以保证LF到位氧35ppm以下。

(2)AOD二次还原使用少量铝,在精炼使用1.8-1.9低碱度渣系冶炼,可以减少钢中夹杂物Al2O3含量,降低B类夹杂物,保证夹杂物评级在1.0级以下水平。

(3)保护浇注装置的使用,使钢水裸浇段得到密封,可避免钢水浇注过程的增氧,同时减少浇注过程因钢水氧化产生的夹杂物。

猜你喜欢
氩气硅酸盐碱度
基于三元碱度优化高硅氧化球团冶金性能试验研究
基于光谱识别的LF氩气底吹自适应控制设计
池塘水质调控不能忽略总碱度
氩气流量对非晶碳膜结构及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不同纯度的氩气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污泥预处理及其在硅酸盐制品中的运用
热烈庆祝江苏省硅酸盐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徐州召开
三种化合物对海水pH值、碱度和硬度的调节效果比较
山东宣贯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
纳米材料改性硅酸盐水泥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