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实施健康扶贫对口支援县医院的实践及思考

2021-05-21 07:07薇,高
卫生软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石泉县对口远程

凌 薇,高 熹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障[1]。医疗对口支援是指地区、医疗机构或部门之间实施专业性援助的一种政策行为,有利于均衡医疗资源,是推进健康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大型公立医院在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管理理念、资源总量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通过对口支援,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公益性和社会价值,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2]。2013 年,在江苏省卫健委统一部署下,泰州市人民医院主动参与对口支援陕西石泉县医院,通过技术帮扶和管理支援双管齐下,重点在临床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方面开展帮扶,快速提升陕西石泉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获得医疗服务,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帮扶机制和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泰州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过程中的实践总结,为创新完善我国医疗对口支援的模式和理念提供借鉴。

1 常见的公立医院对口支援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医疗对口支援按不同工作模式分为:星火式、A-B-C 式、桥梁式、团队式[3]。星火式:是指医院下派一批次援助人员,以3年为周期,可以1 人工作3 年、2 人各工作1.5 年或3 人各工作1 年,且每次仅派1 人。A-B-C 式:指A支援方派援助人员至B 受援方,B 受援方也要作为支援单位,派援助人员到更加技术落后的C 医院,目的是让受援医院也承担一定的帮扶责任。桥梁式:是指选派医疗技术专业人员作为连接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之间的桥梁,以促进技术交流和专业合作[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满足帮扶双方特点和利益诉求,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丰富了团队式模式内涵,正式提出了“组团式”对口支援。“组团式”对口支援较传统对口支援模式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成效较好,具有推广价值[5]。组团式(或团队式)支援是指由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疗、医技、行政管理人员等组建团队开展对口支援,该模式打破了星火式、A-B-C 式、桥梁式单一结构的支援,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和全面。通过组建帮扶团队,以“院包科”进行专科建设,以“传帮带、师徒带”“医、教、研”同步指导进行人才培养,支援人员参与医院行政管理等,全面提高贫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6]。

2 泰州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实践

2.1 支援医院及受援医院基本情况

泰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位于泰州市海陵区,是泰州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放床位数3200 余张,2019 年门急诊量148.98 万人次,出院人数12.59 万人次,手术量3.62 万台,全院职工3000 余名,目前拥有3 个院区,无论是硬件设施、技术条件及管理水平在泰州市都处于领先水平。受援医院为石泉县医院,位于陕西西康市西部的石泉县,地处秦巴腹地,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石泉县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定床位360 张,在职职工470 名,设置科室39 个。

2.2 支援情况

2.2.1 成立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对口支援

为保障对口支援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市人民医院成立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副院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临床及职能科室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办公室设在医务处,职责包括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工作目标,组织审批派出医务人员并对其进行考核评估,负责两院之间的协调沟通等。

为更好地对石泉县医院进行有效帮扶,按照精准化扶贫要求,两院之间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双方定期就帮扶的模式,派驻医生的科室、级别,具体实施的技术项目和帮扶的重点等进行沟通、协商。根据石泉县医院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人员的派出和技术输出,实现帮扶效率最大化。

2.2.2 技术指导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强化石泉县医院“造血”功能

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石泉县医院,进行医疗技术“输血”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增加石泉县医院自身“造血”功能,使县医院由技术依赖变成技术自立。

市人民医院医疗团队针对石泉县医院短板驻点帮扶,帮助石泉县医院开展日常诊疗服务,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受援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着重指导重点科室建设,派出高资历医师,指导查房、手术、参加会诊,开展新技术。同时,定期组织讲座、专项培训,重点提高科室医疗水平、管理能力及科研教学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市人民医院坚持“派下去”“请上来”相结合,派出支援团队的同时,接收石泉县医院进修医师,采取教学查房、手术带教、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人才。有计划采用“师带徒”方式一对一帮扶,培养县医院骨干人员。

自2013 年开始对口援助以来,援助模式也在逐步丰富和优化。①在援助的早期,主要是结合泰州市人民医院自身的学科优势进行专家遴选和派驻,支援模式仅局限于派遣专家到对方医院开展临床诊疗工作。随着对口支援的深入开展,援助模式由单纯派遣转变为将自身医院优势学科和对方医院需求、学科发展相结合的导向性派遣;同时派遣专家支援医院临床新技术项目的开展的需要。②派驻时间:最初专家支援的工作时间是固定的,后期开展了定期专家和短期专家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模式,灵活有效地开展对口援助工作。③“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从单向性的派驻专家到对方医院,到转变为派驻专家和接纳对方医生来院进修相结合的双向性形式。

“健康国人、沃土天下”。作为负责任、勇担当的支农企业,天脊集团时刻牢记肩负的“健康国人、沃土天下”重任,不忘“科学指导农民施肥、精准服务农民种田、助力农民丰收致富、全力支援农业生产”的初心和使命,精精致致做产品,真真切切做服务,实实在在见效益,全力推进“市场深耕”。

对口援助以来,市人民院累计派出各类医务人员62 名,在受援助医院累计完成手术300 余台次,在受援医院开展新技术8 项,开展学术讲座130 次,疑难病例讨论80 余次,业务培训1500 人次,教学查房40余次。石泉县医院在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下新成立了重症ICU、血液透析室、新生儿科、康复医学科等专科,科室设置更加齐全,学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人才梯队逐步形成,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2.2.3 促进规范化管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长期以来,把对口支援定义为临床、技术、设备等的支援,对于管理在对口支援中的作用往往忽视。市人民医院把管理支援纳入到对口支援范畴,帮助石泉县医院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市人民医院支援石泉县医院期间,协助其进行科室管理及教学查房、开展复杂疑难病例手术,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向受援医院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接收行政管理人员到市人民医院实地学习、考察,使先进管理理念与石泉县医院实际结合,实现医院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医院的发展质量。

2.2.4 运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远程医疗帮扶

为提高对口支援效率,增加其可持续性,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服务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市人民医院除常态化驻地援助外,还与石泉县医院之间建立远程医疗系统。除了与受援医院可以连线外,还可以实现与石泉县医院集团的乡镇卫生院进行连线会诊,使偏远山区的群众享受全新、优质、及时的就医服务。同时市人民医院积极组建远程病理中心、远程影像中心等,进一步提升石泉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2.2.5 派驻人员下基层进行义诊、入户健康扶贫

对口支援期间,支援医生除在医院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外,还积极下社区进行义诊,在学校、单位等进行健康活动和科普宣传。根据石泉县医院的扶贫安排,随扶贫医疗队进行健康扶贫,深入到贫困户家里进行现场的健康指导和医疗帮扶,不定期组织专家团开展巡回义诊,免费体检,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疾病筛查,实现对疾病的早诊早治,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目前已开展健康活动60 余次,为贫困户免费体检800 余人次,大型义诊20 次,义诊人数达1200 余人次,为贫困县居民提供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贫困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受到三甲医院医疗专家提供的日常诊疗服务。

3 对口支援实施成效

3.1 受援医院学科建设能力提高

加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推动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的根本,有助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的石泉县医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实施专科对接,从科室长期规划、设备配置、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协助石泉县医院进行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石泉县医院在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下,医院科室设置更加齐全,学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人才梯队也逐步形成,妇产科、儿科、骨科为全市重点专科,检验科为全市重点培育专科,先后新成立了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康复医学科、血液透析室等,其中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等成为全县唯一专科,其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均逐年上升,其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辐射效应在县域内及周边县区处于领先水平。

3.2 受授医院综合业务能力提升明显

自实施对口支援以来,石泉县医院的各项服务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升(见表1)。门急诊就诊量从2012 年的133,478 人次增加到2018 年的233,804 人次,增长了75.16%,年均增速为9.79%;出院人次由7843 人次增加到15,086 人次,增长了92.16%,年均增速为11.52%;手术台次从1200 台次增加到2018 年的3479 台次,增长了1.9 倍,年均增速为19.41%;平均住院日由2012 年的10.02d 缩短到8.93d。此外,通过对口帮扶,6 年间石泉县医院新增新业务、新技术35 项;2018 年完成远程会诊建设,服务973 人次。

表1 2012-2018 年石泉县医院综合业务情况

3.3 为患者就诊节约成本

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为例,帮扶前石泉县没有专门的医院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患者需要到安康市或省会西安进行康复治疗。因为康复周期比较长,需要在外地住院接受治疗,整体费用往往需要几万元。对口医疗援助后,患者在石泉县医院可以直接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每天短时间治疗后能够直接回家,总费用节省50%以上,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4 思考

4.1 坚持公益性,严格落实考核措施

大型公立医院在对口帮扶过程中要探索对口支援新机制、新方式、合作新模式,坚持公益性,主动承担健康扶贫的社会责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指导、医院管理等方面对贫困县医院给予帮扶指导,提高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为人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落实健康扶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7]。

实践中,因下派医疗专家会增加上级医院支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医院运行,加上受援医院交通不便、工作条件差等问题,会影响支援医院对帮扶医院支援的积极性,对口支援易流于形式[8]。为调动支援医院及医务人员积极性,一方面需严格落实考核措施,建立支援医院派驻人员和受援医院派出人员考核制度,重点考核派驻人员到岗开展工作情况,积极探索对口支援“双考核”机制,既考核支援医院,又考核受援医院,考核结果作为医院标准化建设、重点专科评审等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要利用激励机制,包括绩效考核激励和政策倾斜激励。根据支援人员实际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给予绩效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9]。

4.2 根据实际需要,突出重点,精准帮扶

根据石泉县医院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重点对普外科、康复科、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4 个科室进行扶持,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实行专人指导学科规划、科室之间实行专科对接、骨干人才进行“师带徒”一对一培养、科室管理双向交流等精准帮扶。

为有效提高对口帮扶效果,大型公立医院应以提高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为抓手,针对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薄弱环节,因地制宜,进行有针对有重点的精准帮扶。学科建设方面:除技术支持外,有针对性地对受援医院学科发展规划、人才梯队建设、科室管理进行帮扶。人才培养方面:利用大医院在人才资源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受援医院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借助大医院教学优势,助力受援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历提升,真正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达到为受援医院谋学科、建队伍、树品牌的目的。

4.3 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提高受援医院发展能力

应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除下派专业技术人员、输送技术外,还应通过专科建设、人才培养、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等方式,强化受援医院自身“造血”能力,逐步减少县医院对支援医院的依赖,稳步推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更多县域就医需求,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10]。

县医院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的基础,在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和健康扶贫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部分偏远、经济落后地区的县医院规模小,经济实力弱,限制了县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发展“互联网+”和远程医疗的政策背景下,县医院应抓住机遇,趁此契机提速县医院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推动远程医疗开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远程医疗的积极作用,增强对口支援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大型公立医院要辅助县医院进行远程医疗建设,积极组织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教学等,充分发挥远程医疗的作用。同时,提高远程医疗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县医院和医疗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石泉县对口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服务石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蚕桑产业迈人新时代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法律服务不再“靠爱发电”——石泉县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之后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远程诈骗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