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长兴: 古道西风中的金色童话

2021-05-21 12:37许国华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长兴黄叶长廊

许国华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襟带苏浙皖、背倚天目山的浙江省长兴县,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东南望县的美誉。这里山清水秀,人文荟萃,不仅拥有众多历史人文古迹,还拥有金钉子、扬子鳄和古银杏等“古生态三绝”。长兴县八都界,被誉为“世界银杏的故乡”,三万余株原生银杏树绵延十余公里,为长兴县三大古生态奇观之一。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深秋,又到了银杏叶泛黄的季节。去山水长兴,徒步六八古道,徜徉银杏长廊,来一场缤纷秋色中的浪漫之旅吧。

六八古道:林深竹茂见沧桑

古道悠悠,弯弯曲曲,幽深漫长。“六八古道”,触动我心的正是这四字。六八,多么吉祥的数字。古道,多么诱人的风景。我想,这里面该隐藏着多少迷人的风景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浙江省长兴县的六八古道,因位于六都和八都芥之间而得名,起于槐坎六都界,止于小浦八都界,全长二十公里。据说六八古道是国内最舒适的徒步线路,对我这个菜鸟级的户外人而言,恰是最合适的选择。

六八古道的起点是六都尜的古村落。我们穿梭在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户户淳朴自然的农家和一株株满树金黄的银杏。我们感叹于青山绿水的怀抱中,竟有如此古朴宁静的村落,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再现。

穿村而过,终于上山了。我们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踏着一块块镌刻着岁月留痕记忆的青石板台阶缓步而上。千百年来,无情的岁月和无以计数的脚板,将它磨蚀得光洁如玉。几度盛衰,几经沧桑,它依旧倔强地铺陈在那里。

徒步六八古道,犹如置身于生态山水画卷之中。沿途古木参天,翠竹掩映,山泉叮咚,鸟鸣啾啾,令人心旷神怡。一阵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置身于竹林仙境之中。空谷传来的天籁音,荡涤了多少人间烦杂。恍惚间,感觉自己飘然出尘,忘却了此地何处,此身何去,不知“今夕是何年”。

古道弯弯,古道逶迤。经年岁月侵蚀不了古道质朴的容颜,世事变幻湮灭不了古道沧桑的身影。走在大小不一、长短不一、时断时续的青石板路上,看远山近水,听竹鸣鸟啼,让人感受迷人山野风情的同时,更让人想起披荆斩棘开山筑路时的艰辛。

古时,长兴山民为了生计,肩挑重担,翻山越岭,往来奔波,用坚实的脚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步又一步地踩踏出了一条翻山古道。因在雨季时节常常被山洪冲毁,于是山两边的山民用不太规则的石板和石子铺就了一条简陋的山道。历经数百年,在岁月嬗变的风雨中,古道顽强地保留下来了。目前,长兴境内仍留存十余条完整的古道。这些古道穿山越岭,沿途风景如画,或古风漫道,或野趣横生,或绚丽多姿,各具特色,被驴友们誉为高颜值的“十大徒步古道”,六八古道便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条。

林木葱茏的古道曲折幽深,满山遍野的翠竹遮天蔽日,行走其间,简直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各种古老的传说和流传下来的故事,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我的思绪像长了藤蔓似的在古道上蔓延,眼前如电影回放般地闪过那些当年翻山越岭的身影:无数过往古道的,既有上山砍竹的山民、肩挑重担的挑夫、贩运货物的商人,也有进城赶考的学子、乘着轿子的官员,还有出没的土匪和过境的军队……无数双脚板、无数个肩膀、无数行血汗,才造就了这条古道。

古道弯弯,林深竹茂。望着那逶迤的古道,忽然一座石垒拱桥映入眼帘,攀缘的藤蔓爬满了石桥的两侧,在萧瑟秋风中飘荡,为古朴的石桥增添了几分沧桑和落寞。此时此景,我不禁想起了元代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数语,意蕴深厚,成为抒发羁旅之苦、悲秋之恨的千古绝唱。

沿着驴友留下的黄丝带红丝带指引标志,我们继续前行,终于登上了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碧岩山顶,尽情眺望,只见峰峦相依,满眼苍翠。忽然,山谷中蜿蜒着的一条金黄色长廊,如秋风中舞动着的缤纷彩带,夺人眼目,煞是惊艳。噢,终于可以看到十里银杏长廊的全景了。俯瞰八都尜银杏长廊,真是壮观极了,红的、绿的、黄的,一幅五彩缤纷的绚丽画卷在眼前骤然打开。

忘却了翻山越岭的疲惫,忘却了腿酸脚疼的艰苦,金黄的银杏给我们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下山的脚步变得轻盈起来,去赴一场秋风秋色中的金色曼舞。

银杏长廊:金叶十里美如画

翻过六八古道,便到了天泉景区。小浦八都尜的十里银杏长廊便呈现在眼前。远远望去,一棵棵高大的银杏树上,长满了金黄色的叶子,满树的金黄,满地的金黄,仿佛进入了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神奇无比的大自然,如同举起了一支饱蘸金色油彩的大画笔,以蓝天为背景,以大地为画布,绘制出一幅最绚丽夺目的图画。

心情为之一振,格外地舒展起来。原本灰暗的天空,也变得明朗了许多。顾不得翻山越岭的疲惫与气喘,我便沿山路蜿蜒而下,一路赏秋。

“金天金地金世界,银杏长廊画中游。”此时的八都界,是一年中最为亮丽斑斓的时候。三万多株银杏错落有致,散落在蜿蜒而下的山路两旁,绵延十余公里,金灿灿一片,与古朴村庄的粉墙黛瓦为伴,给人一种摄魄夺魂的震撼之美。

沿着山路蜿蜒而下,一幅溢满江南乡村气息的金色油画徐徐铺开。错落有致的民居,隐于青山绿水之间,满树金黄的银杏散布于山村的各个角落,远远望去,粉墙黛瓦间,点缀着一树树的金黄,非常亮丽。正是这一片片的银杏黄,一路渲染,点亮了深秋的小山村。古老的民宅浸没在一片金色之中,屋顶、墙头、路面,尽是银杏叶的覆盖,那画图唯美动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最早知道银杏,是在初中课文上有篇郭沫若的散文《银杏》,他将银杏称为中国的“国树”。江南一带的银杏,多栽于寺庙之中,普通民居的屋前院后很少栽植。而八都芥人把银杏当作“圣树”“风水樹”,广为种植,据传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有关。当年刘秀起兵时,屡遭敌军追杀,后躲避在长兴这片青山翠绿中的银杏林,以烤食银杏果充饥得以生存。刘秀脱险后,认为银杏有“祥瑞”之气,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故而以后每有离难,就来村庄躲避,前后多达八次,称为“八躲”。刘秀称帝后,仍赐名为“八都”。

“八都尜”这个“界”字,看上去有点囹。音同“界”,是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据当地人解释,上为“山”,下为“人”,一撇为“水”,一竖为“路”。小桥流水人家,青山绿水幽径,一个“芥”字形象地概括了八都尜的地貌特点。

临近中午,走过许家桥,忽见路边有一偌大的院子,几株银杏满树金黄,张开金灿灿的笑容,秋风拂过,几片金黄色的叶子从树上飘落,宛如一只只金色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欢迎我们远道而来。

午后的天空,一扫早上来时的灰暗,变得明媚起来。金黄色的银杏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黄得耀眼,黄得明亮,黄得舒畅。那种黄,是闪亮活泼的黄,是纯洁亮丽的黄,是晶莹剔透的黄,令人心旷神怡,备感温馨。

山路两旁厚厚的落叶,仿佛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地毯,踩在上面便响起细微的“沙沙”声。微风吹过,片片黄叶随风而动,格外浪漫。

红风衣、红褂袄、红围巾,是金黄世界中最抢眼、最亮丽的颜色。一位位女游客身着红外衣,系着红围巾,摆着各种萌萌哒的姿势,成了银杏林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每一处老宅前,每一片杏林里,都有“红色娘子军”最耀眼的身影。她们有的背靠银杏树,仰望蓝天;有的端坐台阶上,低头静思;有的欢呼雀跃,活力四射;有的飘洒黄叶,在落叶缤纷中,尽显浪漫……色彩绚丽的她们,忘情地投身自然,将她们的青春靓丽融入浓浓的秋色之中。这样的画面,何尝不是一种至善至美的风景!

“碧云天,黄叶地”,长兴八都尜的银杏黄,别有一番美丽。我随手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满心期待地夹进书中,让她成为一枚记录美丽之行的书签。

(编辑白鸟)

猜你喜欢
长兴黄叶长廊
松德刀具(长兴)科技有限公司
构造“等时圆”妙解经典题
茄子黄叶“因”不同 防治方法大不同
黄叶片片步深秋
长兴古银杏长廊之旅
默默黄叶迎初秋
“崔黄叶”趣话
美丽的长兴湖
漫画长廊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