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外语专业文化意识教育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1-05-23 13:12赵晓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创新创业能力文化意识

赵晓玉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立足国际的现实需求。通过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外语专业文化意识教育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途徑,以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文化意识;本土文化;外语教学

引言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创新创业能力的本质内涵在于大学生突破既定的僵化思路,运用创新思路来应对自身的日常学习以及未来就业。由此可见,创新创业能力在大学生应有的各项基本素养中占据核心性的地位。同时,创新创业能力根植于大学生的日常实践,只有经过反复性培育与锻炼才能最终形成。然而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大学生尚未具备较好的创新素质以及创业实践能力,其根源主要在于学生欠缺必要的创新与创业认识。面对现阶段全新时期的背景,各地高校需要着眼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与激发,并且尝试借助于灵活的手段来提升大学生应有的创新实践素养。

1“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通过高校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创新创业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在当前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采用各种举措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很难替代的,高校多形式地开展“双创”教育活动,是高等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几年,安徽理工大学依托立项省级和国家级“双创”项目大力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参与程度、立项支持力度都在逐年大幅增加。然而,在大学生日益高涨的创新热情与现有的创新能力之间,在日益迫切的能力提升需求与现有的能力提升机制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是停留在比较宽泛的理论政策上,在实际的指导意义上还有所欠缺。同时,学生普遍在获取科研创新的相关指导时存在困难,例如,有些课题组虽然有课题指导教师,但仍不能获得学习资料或及时指导;再如,有些学生认为各项目团队之间的协作交流还不够频繁,缺乏有关群体协作和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方面有所欠缺。但是,由于每个学生承担项目的差异性,安徽理工大学目前还没有有效出台“双创”项目的安排活动,对于承担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现有的培养体系无法为其提供系统化的指导和支持,在协作交流的平台方面也是有欠缺的。所以,根据参与“双创”项目的人数多(多人一组),并且有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一定的分散性,有效搭建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科研能力支撑平台,实时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有效合理指导,创造一个高效协同的科研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以项目为依托有效培养大学生协同科研创新能力这一事实已非常迫切,但当前的管理与培养模式对这一需求很难满足。因此,在“双创”背景下,根据学校和学科特点,形成一套基于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可操作性策略,并据此形成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可有效实现学生协同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外语专业文化意识教育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途径

2.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目标意识

高职院校需要改变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变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需要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发展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行业及岗位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之中,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运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应该从企业引入一批具有相关创业经历且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指导学生,协同对学生从创业启蒙到团队建立直至最后的孵化过程进行全面指导,这也提高了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加符合职业发展的课程,让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及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经济参与培养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接轨。

2.2改革现有的课程管理及评价体系,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

高校外语专业应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纳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各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对自主学习加强系统指导,全面实行过程性评价制度,最终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完善的检查、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实践参与程度和创新能力,同时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便激发学生和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把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切实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将学生的实践参与程度与评奖或评优相挂钩,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促进教学相长。

2.3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很重要。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通过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形式,优化双创教师队伍结构。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高校可探索在校内推行科教融合,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通过在校内选拔专业科研骨干担任学生专业竞赛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通过成立企业教师工作站,组织教师到企业实岗锻炼,积累实践教学素材,丰富创新创业教学案例,同时依托企业教师工作站,鼓励教师将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作为科研选题,实现教师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通过教师工作室与学生创新工坊、创业实训室的项目对接,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实战成效。在校外深化产教融合,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产业专家制,通过聘请校外专业、产业教授、工匠大师、一线师傅等参与校内授课、学生创业项目指导等。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完善联合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平台,为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方晶.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机制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6):183-184.

[2]卢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产业创新研究,2020(15):197-198.

[3]林清兰,陈良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3):189-190.

[4]薄小永.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2):121-122.

[5]钟平,李博.深化实践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进展,2017,7(6):410-414.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创新创业能力文化意识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