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中资企业研究现状及思考

2021-05-24 14:45刘云
南北桥 2021年24期
关键词:学者研究企业

刘云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国内学者对境外中资企业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也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研究,本文梳理了国内学者对境外中资企业的观点和看法,并得出相关的结论与启示,从而对境外中资企业的未来研究做了一点思考。【关键词】境外;中资企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4.014

一、引言

中资企业是指中国境内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在境内或境外投资的或控股投资的企业。境外中资企业是指中国境内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在境外投资的或控股投资的企业。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不断发展外向型经济,从吸引外资到对外进行产业投资,积极参与全球化经济。自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政府不断鼓励国内企业在境外投资建厂。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9年末,已有2.75万家中国企业在境外188个国家(地区)设立4.4万家境外分支机构,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374.4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226.6万人,占60.6%,较上年末增加38.9万人。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的“跳跃式”增长,掀起了国内学者的研究热潮。

二、境外中资企业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境外中资企业的时间较早,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早在21世纪初,国内已有学者对境外中资企业展开研究。以知网数据库为例,我们以中资企业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从1997年开始,国内有关境外中资企业的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03月01日,已收录约5331篇相关研究文献,其中直接有关中资企业的文献有689篇。从整体上看,相关研究涉及地域广泛,目前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境外中资企业的研究,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从研究领域看,研究成果遍及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文学及心理学等;在研究方法上,各领域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探讨境外中资企业的相关问题,经济学家大多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而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则通过田野调查进行个案研究,并书写民族志来洞察中资企业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三、境外中资企业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国内学者有关境外中资企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做了一个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一)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动因及特点

驱使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因素有很多。国内有学者认为,国际投资理论理论框架并不能直接用来分析中资企业对境外的投资,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在打开国际市场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动因来自多方面,且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获取境外市场信息,鲁桐和许晖分别对英国和荷兰的中资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因国内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他们认为获取境外市场信息成为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首要目的,从而促使中资企业顺利进驻境外市场;二是中国自身的独特优势。中国与东道国资源优势互补,且中国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资金、管理经验;三是政策支持及良好的双边外交关系,如“一带一路”倡议、次区域经济合作等政策基础。因而,中资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政治效应,在推动产业升级中也不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研究指出,中资企业在境外不同地区的投资呈现出不同特点。总体上,中资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金额不限大小;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有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也有私营中小企业;投资覆盖各个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近年来,中资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增速最快。

中资企业“走出去”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从商务部统计的数据看,在“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中,目前国有企业的占比较小。从现有的研究看,当前研究数据需要更新。另外,关注动因的同时不能忽视影响。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在给东道国带去先进技术和资金、提供就业岗位、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过分注重双方贸易经济增长、掠夺式开发等,因此这方面问题仍有较大研究空间。

(二)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风险

中资企业在境外的投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面临着各种不可控的风险。中资企业在境外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风险与挑战,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内部管理问题;二是外部风险与挑战,包括国际市场及东道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安全、文化、制度差异等方面。

总体上看,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在内部风险与挑战方面,主要有企业的投资管理、财务管理、经营机制不够科学,资产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人事管理体制也影响着中资企业在国外的发展。还有学者指出,中资企业将国内管理发展经验照搬到国外,造成“水土不服”,这是阻碍其境外经营的主要原因。

外部风险与挑战包括经济、政治安全、文化制度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方面。当前研究普遍认为资金和法律支持是一个企业在国外顺利发展的关键。一些“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金融体制不够完善,国外金融市场与国内不同,企业资金链断裂,这些都加大了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的债务风险。陈斯如、卢洁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绝大部分是亚洲国家,中资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其负债水平和还款能力。张丁認为,因马来西亚的法律法规不同,中资企业在该国的工程项目,很容易出现税务风险。张玉春等也指出,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的商业银行在东盟的分支机构目前提供的融资产品和服务都较为单一,同时双方的金融市场尚未实现完全接轨,在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及服务上与老牌跨国银行存在一定差距。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还有众多伊斯兰国家。王妨、许广安等进一步分析了伊斯兰金融对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发展,中国的跨境电商在东南亚地区也面临一些困难。苏瑞娜认为,东南亚诸国自身不完备的金融体系,是限制中资互联网金融企业扎根当地的关键因素。二是财产、人身、政治安全风险。当前国际形

势复杂,难以预测。东道国政治社会环境、两国外交关系走向影响着中资企业的正常运转及中方员工的人身安全。夏莉萍认为,境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客观因素主要有全球电信诈骗犯罪、恐怖袭击、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等;主观因素包括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行为不当和违法违规等。这些主观因素甚至直接影响了当地民众对中国整体形象的认知,反过来又对中资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一些东道国地区民众认为中国员工抢夺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从而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员工充满了仇恨,并引发外方员工罢工、破坏工厂设施等事件。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资企业在当地面临劳工风险、劳资纠纷问题,语言文化、法律差异及西方国家政治力量不时地干预,还会加大当地劳工问题。樊志刚、王婕还指出,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面临着国家安全审查风险。这些中资企业在境外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引发了学界对境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问题和劳工权益问题等领域的讨论。

三是文化制度差异引发的文化冲击。影响经营成败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中资企业在与异文化接触时也不免会受到文化的冲击。人类学者、社会学者与经济学者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许晖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革命的发展,国际市场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特征。因此,在这种趋势下,与东道国社会及文化的差异性、与东道国地理位置的远近等地区差异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弱。而人类学者普遍认为地区性文化差异在中资企业境外经营成败中占重要地位。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壁垒会进一步衍生出资本市场、劳资、劳动种族化等问题。劳工种族化、社区建设、企业在地化问题应重点研究。如不能平衡利益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很难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崔灿则认为,中资企业要想真正“走进”当地社会,需要全面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孟雷等指出,先期境外投资经营过程中的经验建构,也会对企业的发展经营构成困境和挑战。还有部分研究关注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如境外华人社区对中资企业的投资的正向作用。梁育填等认为,境外华人华侨关系网络可以有效地减少双方非正式制度差异,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学者们对中资企业在境外所面临的风险已做出了全面的分析。虽已有研究指出中资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众多且长期存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中资企业在进入境外市场之前也需要做好风险评估,但通过文献梳理可看出,大多学者仍对中资企业在境外的发展仍持积极态度。

(三)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对策

为落实全球经营战略,中资企业不断调整其发展战略以应对国际市场。针对中资企业在境外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已有不少学者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学者们分别从政府层面、行业协会层面、企业层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建议。首先,在政府层面上,研究者普遍认为加快转移比较优势产业、鼓励民营资本“走出去”、搭建区域经贸合作平台等,能为中资企业更好地打开境外市场提供政治支持;其次,在行业层面,各国有保护工人权益的行业工会,中资企业先要先把握与地方工会的相处之道;最后,在企业层面,除营销相关的建议对策外,还有学者提出中资企业可进行属地化管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等策略。李雪岩认为,可通过重塑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实施本土化策略、发挥华商网络优势等方式帮助中资企业更好地进入境外市场。

从上述总结可以看出,学者们为中资企业的境外发展提供了建设性建议,但每个国家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需要更细化、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来帮助中资企业适应“水土不服”。

(四)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研究的思考

目前国内的学者已较为全面地分析探讨了境外中资企业的发展动因及特点、所面临的问题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市场也是瞬息万变,中资企业所面临的困难重重。境外中资企业的发展不是绝对的、静态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笔者对以后的相关研究的看法如下。首先,浅层的分析很难把握其真正的实质。我们更需要长期的跟踪调查来关注中资企业在境外的实时动态,从而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其次,企业的营销对象是人,企业的管理者也是人。中资企业在境外的经营是不断适应当时社会环境,与当地人员沟通合作、不断调试的过程。因此,研究企业就要结合商业经济知识和人文知识。最后,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将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经验相结合;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可为宏观研究提供更加鲜活、直观的案例。我们可以通过田野调查,从微观视角切入,沉浸式参与到企业经营全过程。基于对某国某一特定的企业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扩展到对该行业的研究。

虽然现有相关研究文献众多,涉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但是中资企业在境外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反思研究提出的措施是否具有实操性。未来可以关注的现实问题包括金融市场机制如何完善、如何与当地工会打交道、如何进行外方员工培训等现实问题。此外,自“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中国对外发展战略以来,中资企业也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民心相通的桥梁。因此,企业不能仅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现阶段,境外中资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应注重其产品服务质量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所以,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关注如何在境外树立企业文化,“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提升中资企业品牌形象,如何缓解文化冲击、拉近文化距离及文化交流等。最后,经验不能照搬。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个体,要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对失败的案例更应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0[EB/OL].(2021-02-02)[2021-07-12].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news/202102/20210203036239.shtml.

[2]鲁桐.中国企业境外经营:对英国中资企业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2000(4):3-15.

[3]许晖.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模式与策略研究——以荷兰中资企业的实证分析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03(1):26-30.

[4]陈斯如,卢洁.“一带一路”倡议下境外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6):44-45.

[5]张丁.马来西亚个人所得税涉税风险识别及应对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151-152.

[6]苏瑞娜.互联网金融企业出海东南亚要过“三关”[J].理论导报,2018(1):50-51.

[7]夏莉萍.境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的安全风险——基于中国驻外使馆安全提醒之分析[J].国际安全研究,2019,37(6):129-152;156.

[8]樊志刚,王婕.美國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对中国企业拓展美国市场的启示——基于华为、中兴通讯被美调查事件[J].国际经济评论,2013(2):74-85;6.

[9]崔灿.利益相关者对在非中资企业的影响研究——以苏丹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6):28-30.

[10]孟雷,李小云,齐顾波.中资企业在非洲:文化的经验建构与“经验陷阱”[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3):2-9.

[11]梁育填,周政可,刘逸.东南亚华人华侨网络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关系研究[J].地理学报,2018,73(8):1449-1461.

[12]李雪岩.中国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的营销策略探索[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5):18-23.

猜你喜欢
学者研究企业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企业
企业
学者介绍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