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浅析

2021-05-24 01:02吕文繁
南北桥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

吕文繁

【摘    要】民办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现状来看,辅导员受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制约,普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也影响民办高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剖析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研究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策略,既是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顺利完成工作和实现职业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倦怠 成因 解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95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市场化的不断推行,政府鼓励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民办院校投入到高等教育行列。民办院校给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了上学的机会,但也呈现出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面临的困境:学生学习差,贪玩调皮,对未来没有规划,来大学就是混日子混文凭。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学生管理工作异常艰难,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和挑战接踵而至。而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一线工作者,这种压力和挑战自然就要辅导员承担。面对素质差异大的学生和繁重的学生工作任务,辅导员长期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往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给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学生的成长成才、学工管理队伍和学院及个人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了解民办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和表现,研究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解决策略,对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减少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失率和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词,用来形容服务行业的员工因为工作量太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1]由于工作岗位、个体的差异等原因,职业倦怠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群体而言,职业倦怠往往表现为身心疲惫,长期的情绪压力无法得到释放,出现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急躁不安等亚健康的症状。产生职业倦怠的辅导员面对工作时失去工作热情,对待工作任务得过且过,常常认为工作无法带给自己幸福感和价值感;他们面对受教育的学生群体也往往失去耐心,在工作中刻意对学生采取疏离的态度,无法愉悦地融入院校的工作环境,对周边人际往来表现淡漠,无法有效处理工作事务,工作成就感低。

通过对广东省某民办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得出,有一半以上的辅导员有离职的想法,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幸福感,心理压力大又无法疏解,自己对工作也失去了热情。由此可知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是导致民办高校辅导员流动率大的原因之一。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角色定位不清晰,工作压力大

辅导员在工作中角色定位不清晰是民办高校长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大,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直面学生的一线工作者,肩负着引导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职责,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大学生为主要工作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多且琐碎,责任职能多、工作边界不清晰,工作内容既包括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还包括学校各部门下发的各项任务,往往形成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关联到辅导员的工作局面,难以形成统一明确的工作机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必须做到随时能联系,手机要24小时开机,非假日时间必须留住在学校,在学生发生事件的时候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处理。辅导员A在对于“辅导员时间管理”的访谈中,谈到:“作为辅导员,我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我感觉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是要贡献给工作的,毫无工作跟生活之分。有时候下了班还要走访宿舍或者查晚课。就算没有事务性的工作也会有不同的学生来找你问各种问题。我有时候都会被这些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由于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无边界,大部分辅导员工作期间常常处于重压之下,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色定位模糊,缺乏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可,普遍认为辅导员职业晋升空间窄、事务性工作繁重、没有地位、后顾之忧多,缺乏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执着度。

(二) 学科支撑不完善,工作指引少

辅导员工作需要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应用性极强。对辅导员个体而言,精通所有相关学科知识的可能性不大。有些辅导员在工作中因为缺乏学科知识支撑,缺少工作指引,面对繁杂多变的学生问题,往往是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法,教育效果欠佳,既不能科学地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也无法让自身职业专业化,难以产生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辅导员B在采访中提到:“我根本不是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没有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支撑,有时候在工作过程中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只能是请教前辈,按照前辈的管理方法来解决问题。”辅导员C也在采访中提到:“作为辅导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但是往往我们会陷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根本无暇去学习充实自己,能有时间休息就不错了。”本身知识有限再加上很少时间去学习,导致辅导员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匮乏,而专门针对辅导员工作的培训以及指导又很少。辅导员工作需要有相对完善的学科专门针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目前各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对专业的要求不统一,由于专业的限制,很多应聘者对岗位具体工作缺乏了解,一旦进入真正的辅导员岗位就容易出现诸多问题,非常需要有专门的学科培训和工作指引。然而,目前国内高校缺少专门培养辅导员的专业,辅导员在完成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后,往往是零散地涉猎学科知识,或者参加各项主要是以文件精神学习和工作经验传授为主的培训,缺乏系统的专业学科指导。这种现状导致辅导员对岗位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缺乏信心,往往只是把辅导员工作当成是以后转岗的跳板,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缺乏职业归属感。

(三)工作薪酬待遇低,发展前景堪忧

高校辅导员属于“双肩挑”人才,既是教师又是行政干部,肩负着教师和行政人员双重的工作职责,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队伍,但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薪酬与其工作量不相匹配,实际付出与薪资待遇相差甚远,工资待遇比较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巨大,薪酬待遇偏低,付出与收获没有形成正比关系,物质需求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这些困境让辅导员在工作中容易失去积极性,无法长期坚守工作岗位。通过对广东省某民办高校辅导员工资待遇分析,辅导员平均工资为四五千,工作量与薪酬待遇严重不对等,辅导员对于工资待遇非常不满。在职业发展前景方面,辅导员队伍因缺乏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指引,发展通道非常狭窄,导致部分辅导员对岗位工作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难以清晰,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突破性,长期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辅导员D表示:“在学校辅导员这个职位上8年从未有变动,更谈不上晋升,久而久之工作就开始出现懈怠,形成了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视。教育部第32次部长会议在2017年8月31日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并于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该项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规范了辅导员的招聘选拔、发展培训和管理考核等内容。[2]

各高校应当严格执行和落实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体制,落实各项工作标准,让辅导员能够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不被繁重的事务性工作所累,全方位提高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满足辅导员的对于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让辅导员受到尊重,协调好学校各部门职责,打通辅导员职业晋升的通道,为辅导员打造良好的职业环境。辅导员自身应该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优秀大学生”的职业信念,明确自己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职责,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高校辅导员的身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创新工作方法,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工作成果往往也不能一蹴而就,辅导员只有怀着真挚的教育情怀,树立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岗位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获得职业认同感,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二)加强专业培训,促进岗位专业化

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促进辅导员岗位的专业化,能够帮助辅导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职业发展,维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从而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管理效率。高校应当做好工作统筹,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体系,对辅导员队伍的专项培训给予经费支持和质量监管。具体而言,一方面民办高校要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水准,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组织校内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指导、提供辅导员讲台授课的机会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宣讲和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辅导员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团队训练、与其他高校专业知识交流等方式,实现辅导员“走出去”,工作技能“引进来”,使辅导员走向职业化发展道路。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自身而言,应当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主管部门和高校组织的各项理论和专业培训活动,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交流,拓展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个人视野,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完善考核制度,提高薪酬待遇

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大,出现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薪酬福利待遇普遍偏低,为此,民办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辅导员绩效考核机制,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目前各民办高校为激励员工,多数会对员工开展绩效考核,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员工能够多劳多得。但是事实上,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有漏洞,机制不完善,往往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考核结果缺乏公开透明等问题。而对于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薪酬方案,也相对薄弱,未能体现对辅导员岗位工作的认可。一般来说,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构成,很少有奖金跟福利。薪酬制度高校的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不仅代表了学校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也代表着辅导员个人价值应得的回报。只有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薪酬待遇才能对辅导员起到长期性的激励效果。因此,对于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民办高校应当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岗位性质和特征,促使岗位考核合理化。对于薪酬方案,高校应当根据当地城市实际的薪酬标准,结合辅导员的学历水平、工作年限、工作等级进行科学划分,提高辅导员专项奖金和相关福利保障。通过这些方式完善考核制度,提高薪酬待遇,能够保障辅导员的物质需求和职业尊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减少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四、结束语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高校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导辅导员掌握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帮助辅导员应对职业倦怠,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应当坚定职业信念,在思想上高度警惕并采取方法克服职业倦怠,在岗位工作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坚定走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职业价值。【课题《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为例》校级立项 在研阶段 课题编号:2020HMZLGC04】

参考文献

[1]刘永焕,董变林,刘谦.高校基层院系辅导员压力来源和職业倦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

[2]石玉珍.基于史密斯模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执行过程分析[J].教育管理,2020(05).

[3]耿雪莲.基于人力资本的我国高校辅导员薪酬管理分析[J].教学管理,2015(12).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