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现状调查

2021-05-24 10:13石倩李臻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10期
关键词:致病性社区卫生病原

石倩  李臻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陽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现状。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对2017年8月22日~9月30日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输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及运输人员进行调查。收集运输的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的种类、数量、包装情况、运输车辆情况、运输人员情况及其生物安全知识知晓情况等。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人员84人,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112件。运输人员一年内的生物安全培训率为29.76%,运输过程中应急事件处置箱的配置率为16.90%。专业人员对本次运输标本种类的完整回答率、一年内的生物安全培训率、生物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安全运输意识均显著高于非专业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朝阳区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不断加强运输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运输意识。

[关键词] 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生物安全;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0-0141-04

Investigation on the transportation status of non-highl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in Chaoyang 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Beijing

SHI Qian   LI Zhen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ransportation status of non-highl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aoyang District in Beijing. Methods The non-highl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and transport personnel transported by the Chaoyang 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to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rom August 22 to September 30, 2017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observation records. The types, quantity, packaging of non-highl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transportation personnel, and their knowledge of biosafety were collected. Resul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84 non-highl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specimen transport personnel and 112 non-highl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The biosafety training rate of transport personnel within one year was 29.76%, and the allocation rate of emergency response boxes during transportation was 16.90%. Professionals' complete response rate for this transportation specimen type, biosafety training rate within one year, their knowledge of biosafety, and safe transportation awarene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professional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values<0.05). Conclusion The transportation of non-highl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in Chaoyang District has certain safety hazard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biosafety training of transportation personnel and improve their safe transportation awareness.

[Key words] Non-highly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Transportation; Biosafety; Training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中,病原微生物标本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安全运输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1,2]。如何在病原微生物标本实际运输过程中,既保证标本质量,又避免发生溅洒、泄露等风险,保障运输人员、公众健康及环境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辖区内多种传染病的日常监测工作,负责散发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处置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输工作。为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现状,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拟为规范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安全运输提供参考和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8月22 日—9月30日运输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至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与地方病控制科和计划免疫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运输的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调查期间,每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只填写一份调查表,由2名及以上相关工作人员运输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只随机调查其中1人。

1.2 方法

自制《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情况调查表》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标本运输情况,包括标本运输的科室,使用的交通工具以及交通工具上是否配有应急事件处置箱。第二部分为标本运输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其中生物安全知识5道题目分别是《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3]中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几类,感染性物质的运输包装分为几类,运输标本须采用几层包装系统,第二层包装系统指什么,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护送人员不得少于几人。此外还包括标本运输人员能否完整回答本次运输标本的种类,近一年内是否接受过生物安全培训以及是否愿意接受相关培训。第三部分为标本情况,包括到达标本接收科室时,运输人员手上是否佩戴手套,标本有无送检单,送检单是否接触标本主容器,标本是否有辅助容器,是否有外包装以及是否配置冰排。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1名携带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填写调查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采用观察记录的方式,对本次携带的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进行观察,填写调查表的第三部分。

1.3 統计学方法

应用Epi 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应用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χ2检验对不同运输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知晓情况、转运的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情况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人员84人,其中专业人员58人(保健科+疾控科),占69.1%,非专业人员26人(后勤+其他),占30.9%。使用专用车辆运输65次,占77.4%;其中11次运输配备了应急事件处置箱,占16.9%,见表1。提示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专业人员和车辆运输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但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过程中应急事件处置箱的配置率较低。

2.2 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知晓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人员84人,其中50人(59.5%)能完整回答本次运输标本的种类;25人(培训率29.8%)近一年内接受过生物安全培训;58人(69.1%)表示愿意接受生物安全相关的培训;生物安全知识5道题目全部答对的人数为0。由表2可知,专业人员对本次运输标本种类的完整回答率显著高于非专业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业人员近一年内生物安全培训率显著高于非专业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业人员对运输标本需采用几层包装系统、第二层包装具体指什么、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不得少于几人等3道题目的回答正确率显著高于非专业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专业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知晓情况显著高于非专业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人员生物安全培训率低,专业人员对本次运输标本种类的完整回答率、一年内的生物安全培训率、生物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均显著高于非专业人员。

2.3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112件,其中咽拭子49件、肛拭子36件、便拭子12件、血标本10件、含漱液4件、疱疹液1件;其中手足口86件、麻疹/风疹16件、副伤寒1件、水痘1件、疟疾1件、流腮4件、呼吸道多病原3件。所有标本涉及的病原微生物均为第三类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采用B类运输包装。本次研究调查的84次运输中,6次(7.1%)运输人员到达标本接收科室时,手上佩戴着手套;每次运输均有送检单,其中73次(86.9%)送检单完整;21次(25.0%)送检单接触主容器;74次(88.1%)运输的标本有辅助容器和冰排;43次(51.2%)运输的标本有外包装。由表3可知,专业人员运输的标本采用辅助容器和外包装的概率显著高于非专业人员运输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的安全运输意识高于非专业人员。

3 讨论

3.1 规范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安全运输,提高应急事件处置箱配置率

我国2004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6年出台《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标本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5号),针对病原微生物标本,特别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安全运输提出了具体的原则规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条例》要求对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进行包装,并使用专人专车运输。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习近平总书记也再次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过程中应急事件处置箱的配置率较低。虽然我国自2003年经历SARS疫情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应急能力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许多基层单位的应急装备配置仍然滞后[5-6]。为了更好的应对运输过程中因意外引起的标本流失、泄露、扩散等生物安全事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在专用运输车辆上配备应急事件处置箱,加强应急装备建设,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准备,防范于未然。

3.2 加强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运输意识

安全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的生物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是决定生物安全的重要基础。健全的制度和精良的装备固然重要,但确保生物安全的关键还在于人,而培训是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内容[7-8]。通过培训,可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建立高度的生物安全意识,确保他们有能力保障自身、环境以及社会公众安全[9-11]。《条例》也规定,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方可上岗。我国从2005年开始,在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逐级培训,基本覆盖了医疗、科研、高校、疾控等各类机构,但培训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培训内容千篇一律、培训针对性、层次性和持续性不够等[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运输人员生物安全培训率低,生物安全知识知晓情况较差,非专业人员的安全运输意识淡薄,这也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13-15]。虽然此次调查的标本运输人员生物安全培训率低,但他们中绝大部分表示愿意参加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因此,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不断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安全运输意识,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生物安全知识开展相关工作至关重要。

病原微生物标本是生物医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16-17],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安全运输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从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应不断完善生物安全管理體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安全运输意识,保护公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姜孟楠,赵赤鸿,李春雨等.感染性物质运输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12,9(3):1-3.

[2] 邓少丽,刘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验室分子诊断及生物安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2):1409-14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通知[EB/OL].(2006-01-27)[2020-02-08].http://www.nhc.gov.cn/wjw/gfxwj/201304/6460196 2954745c1929e814462d0746c.shtml.

[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2/14/c_ 1125575922.htm.

[5] 吴家兵,王晓华,李雪莲等.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箱开发和配置标准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24(11):21-23.

[6] 钟豪翔,董永海,朱世鸣等.江西省县级卫生行政机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5):211-214.

[7]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M].第3版,2004.

[8] 朱郇悯,林鹭红,陈笛.加强高校研究所类机构实验室安全培训与管理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5):367-369.

[9] 魏强,李晶,王子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培训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767-769.

[10] 师永霞,戴俊,黄吉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国门生物安全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考[J].口岸卫生控制,2020, 25(3):1-3.

[11] 王建,廖艳研,潘沛江等.广西医务人员生物安全知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2):2211-2214.

[12] 黎微微.医院标本运送过程生物安全的管理研究[J].卫生管理与医学教育,2020,1:181-183.

[13] 韩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5):388.

[14] 蔡映珏,朱晓珏,朱娅敏.张家港市医疗机构检验科从业人员生物安全认知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9):165-168.

[15] 王绍鑫,李汉超,秦晓东,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样本运输安全现状调研及其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8,25(2):122-127.

[16] 陈荣剑,胡炜,王占科等.重视检验科标本生物安全控制和全程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7):2081-2084.

[17] 代容,周林.分析病原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管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5):2257-2259.

(收稿日期:2020-08-09)

猜你喜欢
致病性社区卫生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社区卫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