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位的碳

2021-05-24 10:13周牧之
科学大观园 2021年10期
关键词:消费量排放量二氧化碳

周牧之

一路飙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异常现象和极端气候灾难频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谁能在气候危机中独善其身。在这种背景下,出席2021年4月22日“领导人气候峰会”的 4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大多明确地提出了2030年的碳排放削减目标。

继在2020年9月22日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中国领导人更是在这次峰会上宣布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今天全球碳排放是一个怎样的格局?影响碳排放的要素是什么?各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长

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幅度最快的时期。如果将今天全球碳排放总量一分为三,可以看到,①1979年为止的排放体量只占54%,②1980―1999年期间增长部分占比为15.3%,③2000―2019年期间增长部分占比高达30.7%。也就是说,1980年以后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近翻了一番。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00―2019年所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80―1999年所增长的部分又翻了一番。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可谓是一路飙升。

目前,从能够清楚地把握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9个国家和地区来看,这些经济体的碳排放量总计占到全球的96.7%。

2000―2019年期间,在上述79个国家和地区中,有美国、英国、德国、乌克兰、日本、意大利、法国、希腊、委内瑞拉、西班牙、捷克、荷兰、丹麦、乌兹别克斯坦、罗马尼亚、芬兰、比利时、瑞典、葡萄牙、匈牙利、斯洛伐克、爱尔兰、瑞士、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马其顿、挪威等28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减少。这些国家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另一类是一批经济衰败的国家。

相反,在这一期间仍然有51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长,这些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其中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碳排放量增长显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碳排放量增长的规模远高于上述28国碳排放量减少的体量,28国减少的碳排放量只占51国增长碳排放量的15.7%。可以说,正是51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这一期间全球碳排放量的飙升。

全球碳排放格局今天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存在着已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的国家和碳排放仍然在持续增加的国家这样两大群体。

第二,全球碳排放量高度集中在上位国家。2019年,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等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前5位国家的碳排放全球占比高达58.3%。也就是说,全球近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上位5个国家。排名前10位国家的碳排放全球占比达到67.7%,前30位国家的碳排放更是占到全球的87%。在这次“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美国和日本分别承诺,到2030年削减50%~52%(与2005年相比)和46%(与2013年相比)的碳排放。这两个挑战性的目标对促进美日两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迭代而言无疑是一剂猛药。

第三,中国以28.8%的全球占比,不仅位居首位,而且体量惊人。2019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接近排名第2至第5位的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4个国家的总和。正因为如此,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意义重大,同时也任务艰巨。

碳排放六大要素

关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考量离不开六个基本要素。

第一是“单位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被称之为“能源碳集约度”。这个指标与能源的品质和效率相关。比如,像中国这样目前以煤炭作为一次能源主力的能源结构,单位能源碳排放量就相对较高。今后,随着火力发电的一次能源由煤炭向天然气进行转化,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比重的增加,以及核电的发展,单位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逐渐减少。

第二是“单位GDP能源消费量”,也被称之为“能源强度”。在工业化的初期,这一指标将会上升,但是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落后产能的淘汰和工序设备的优化,能源强度将会转为降低趋势。因此从长期看,一个国家的单位GDP能源消费量曲线会在工业化的初期陡然上升,如果工业化发展顺利的话,又会在某一个时期出现下降趋势的拐点。

第三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被称之为“碳强度”。这个指标是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单位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单位GDP能源消费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碳强度的高低。

第四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活动的扩大,以及人们在吃住行上生活模式的现代化,人均的能源消费量将会增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增加。

第五是“人口的总量与结构”。人口体量越大的经济体当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会越大,同时人口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第六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上五大要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最终体现在这一指标上。其实这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碳排放的关键指标,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拐点才是碳排放真正意义上的“峰值”。

一般而言,当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首先会出现“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 和“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的拐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要相对滞后。然而只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始持续下降才意味着进入真正的转折点。

中国的成就和任务

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在出口和城市化两大引擎的推动下,步入了大发展阶段。2000―2019年期间,中国的出口规模增长了9倍,实际城市用地面积(Urban Area:达到一定的建筑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标准的城市型用地面积)增长了1.9倍,实际GDP增长了4.2倍。

当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首先会出现“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 和“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的拐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要相对滞后。

高速的經济增长将中国的人均实际GDP从2000年的2,151美元,大幅度提升到2019年的9986美元,增长了3.6倍。大规模的产业发展、急速的城市化和庞大人口生活模式的现代化,导致能源消费量的急速增大,这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的基本原因。

好在无论是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源消费量还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中国都已经出现拐点,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来看,与2000年相比,2019年中国下降了10%。在此期间,单位实际GDP能源消费量和碳强度更是都下降了40%。这些成绩归功于近年来中国在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上做出的巨大努力。中国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中国在2000―2019年期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6倍。虽然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源消费量、碳强度都已经通过拐点呈下降趋势,但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没有达到峰值。如何快速地达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拐点,并使其持续地下降是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这一宏大挑战的关键。

推动实现绿色循环经济增长

步入21世纪以后,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的新阶段,全球的贸易、投资、技术交易、人员交往急剧增大。全球化推动了全球财富实现爆发性增长。2000―2019年,全球实际GDP增长了70%。其间,中国的实际GDP增长了4.2倍,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美国虽然增长率不算高,这一期间实际GDP只增长了5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基数庞大,财富增长的体量巨大。

可以说,正是中美两国的分工与合作,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缔造了人类历史上一段财富大爆发的时代。中美两国既是全球化大发展时代最大的推手,也是最大的受益国。

那么这一阶段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又是如何呢?从实际GDP增长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率来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前30位国家和地区可以分成四个群体。

第一个群体是实际GDP低增长,碳排放负增长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7个主要发达国家属于这个群体。

第二个群体是经济中低速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群体有俄罗斯、伊朗、韩国、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南非、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土耳其、波兰、泰国、阿联酋、马来西亚、新加坡、埃及、巴基斯坦、中国台湾地区18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个群体是经济中高速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哈萨克斯坦4个亚洲国家,其中越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幅度特别突出。

第四个群体是中国,实现了全球一枝独秀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速与前一个群体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21世纪的第一个20年是借力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推动国际分工合作,实现全球性财富爆发性增长的20年。这20年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大分工实现了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的大排放。

下一个20年,人类需要通过推动全球合作,快速推进大幅度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循环经济增长,通过提高发展品质来应对气候变化,保住来之不易的繁荣。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去年增加4.8%,碳排放增长压力依然严峻。中美作为21世纪前20年国际分工合作的最大推手和财富爆发性增长的最大受益者,在下一个20年责无旁贷地应该成为引领全球绿色循环经济增长的旗手。

◎ 来源|中国网(有删减)

猜你喜欢
消费量排放量二氧化碳
6300万富人的碳排放量大于31亿穷人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城市公交车非常规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天胶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全球棉花产需预测继续下调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