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1-05-24 11:44孙建兵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学初中生初中语文

孙建兵

摘 要:近几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与发展,经典诵读也进入了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关注的热点。本文以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育指导中的传承创新为入手点,阐明了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传承创新意义和可行性,论述了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育指导中的传承创新方法,以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初中生文学审美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1.039

经典是中华民族的宝藏,而诵读是经典传承的主要手段,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不仅可以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渠道,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帮助初中生塑造美好人格。因此,探索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育指导中的传承创新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积累语言材料

当前多数初中生被“埋”在大量数理化、英语作业中,因语文知识较为灵活、短时间成效不显著,初中生大多敷衍了事,导致文学积淀浅,语文功底薄弱。而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引导初中生对诵读文本中感性、优秀的语言进行借鉴性记忆存储,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词汇量,进而提高初中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夯实语言基础。

2.提高健康审美情趣

在中考压力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希望初中生将全部时间用来做题,导致初中生没有接触自然的机会。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初中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形成。而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的母语学科,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反复诵读,可以逐层感知语言文字,脱离狭窄的世界,迈向广阔的自然原野,进而融会贯通,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的可行性

1.符合初中生心理认知规律

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发展、智能潜力开发的最佳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表现出“多记性、少悟性”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就是让初中生熟读成诵,充分积累知识,而后缓慢“反刍”,不断产生新的领悟。整个过程均与初中生心理认知规律相符合,可以在提高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开发初中生理性思维。

2.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为了使中华文化继续造福于后代子孙,就需要重新拾取古代先辈遗留的珍稀精神财富—经典文化。利用初中语文课堂,引导初中生诵读古代圣贤经典,在诵读中吸收,在吸收中积淀,让学生不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契合初中语文教育规律

初中生受年龄特点影响,易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经典诵读的文本是一种与初中语文教育规律相符合、经过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的文学精华,可以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适应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三、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1.开发经典诵读课程

经典诵读课程在中华民族语文教育教学历史中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中,经典诵读课程也经历了从萌芽时期到初步形成体系的转变。从初中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内容大多可以划分为蒙学诵读、儒家诵读、文学经典诵读几种类型。

第一,蒙学诵读。蒙学经典诵读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涉及了初级识字、初级向高级过渡、高级读写三个阶段。其中初级识字阶段以《仓颉篇》《千字文》《三字经》为代表;初级向高级过渡阶段特指在识字写字基础上开展读写训练,是初中语文经典诵读的重点内容,以《四言便读》《颜氏家训》《增广贤文》为代表;高级读写阶段是指通过诵读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并在诵读的基础上增设历史书籍诵读模块,主要以《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声律启蒙》为代表。

第二,儒家经典诵读。儒学经典是我国古代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四书五经”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儒家经典巨著。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论语》的内容主要有《论语》十二章等,与“四书五经”有关的内容主要有《诗经》《左传》等。

第三,文学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除《楚辞》等经典作品外,还包括《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陋室铭》《醉翁亭记》等名家名篇。在文学经典诵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接触新时代新语言的同时,领会“旧语言”的韵味。

2.探索经典诵读方法

广播宣传始终都是初中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经典文化诵读环境建设的主要阵地。在国学经典诵读氛围营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广播,利用语文课前、课间时间,播放一些国学经典中的名篇名段、名家朗诵音频或者以经典诗词为歌词的流行歌曲。利用广播宣传的方式,激发初中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引领初中生主动走进国学经典,时刻浸润在浓郁的经典氛围中。

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水调歌头》,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播放以其为歌词的流行歌曲《水调歌头》,鼓励初中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配乐朗诵,并依据分组顺序,每节课从班级中选取几个小组在广播宣传时段展示自己的朗诵风采,逐渐让初中生爱上古诗词朗诵。

除广播宣传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一角创办一间“国学读书坊”。要求初中生从教材中或者课外阅读中摘录自己认为具有诵读价值的国学经典著作,分类别展示在“国学读书坊”中。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大课间等时间进入“国学读书坊”,浏览内容并分享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故事,创编国学经典表演剧本并邀请同学观看等。这样可以逐步形成一个专项国学经典诵读阵地,让国学经典切实融入初中生日常生活中。

3.注重经典诵读反馈

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创新不仅需要增补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还需要从反馈视角入手,客观科学地评价初中生接触经典内容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指导方法,督促初中生主动诵读经典。在学生做出反馈时,教师可以依据多元化评价方针,从每一个经典诵读阶段入手,构建涵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家长评价几个方面的评价机制。

在个人自评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初中生根据自身诵读经典文本的数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以星期为单元给出评语,据此再进行下一星期诵读计划的调整,实现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小組互评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根据每星期成员自评分数,结合其在经典诵读中的表现,互相反馈。同时互相分析每一个星期内经典诵读的优势、劣势,寻找整改方向,激发初中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在教师总评方面,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初中生诵读经典的数量、质量、日常表现等因素,划分国学经典诵读等级。并利用成长档案、评价手册等手段,每间隔一定时期对初中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比如,根据初中生所诵读经典的数量、熟练程度,划分为铜星级、银星级、金星级,在每一级别上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在家长评价方面,教师可以积极与初中生家长沟通,邀请其对初中生在家庭中诵读经典、运用经典的情况进行评价,逐步形成家校合作机制,搭建连续不间断的经典诵读体系,促使初中生经典阅读量保持平稳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品格塑造的重要阶段。通过经典诵读,可以促使初中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初中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引导,从提高初中生文学素养的需求出发,开发经典诵读课程,健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同步培养初中生知识素养、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世平《经典诵读:中华文化融血脉、入基因的工程》,《语文建设》2018年第12期。

[2] 尹姿云《中华经典诵读与优秀文化传承融合的可行性探索》,《语文建设》2018年第23期。

[3] 葛学文《构建儒禅一体的新禅学》,《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4] 刘甜淇、刘峻杉《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发展—〈老子〉教学的行动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6期。

[5] 殷航《经典诵读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泛文化品性》,《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国学初中生初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垂”改成“掉”,好不好?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