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2021-05-25 16:59杨静
南北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汽修专业工匠精神中职学校

杨静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唤回“工匠精神”,让其成为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助力。而职业教育勇担重任,在以培养实用型职业技能人员为前提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将专业化、规范化、技能化、职业化的行业训练作为重点。

【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修专业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2.055

新的專业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校企结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积极主动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汽修专业实际教学为例,针对当前职业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一、“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匠精神”没有深入人心

中职学校对工匠精神培养工作重视得较晚,想要有效开展培育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是一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艰巨任务,导致没有充分发掘“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积极影响,中职学校培育目标没有进一步明确,在此基础上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理解不够,导致中职学校没有对其加大重视力度,对接下来的培育工作带来一定阻碍。从各个方面看,中职教育已经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弱化了中职学生的爱岗敬业、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等优秀精神品质的培育,同时“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也没有落到实处,不利于中职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工匠精神”没有在教材中体现

在中职学校开展工匠精神培养工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融合,从而构成系统化、体系化的培养模式。但是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发展不平衡现象,具体表现为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是融合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没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匠精神”教学模式,导致培育形式单一化,没有发挥出其实际意义。这种工匠精神教育形式下,无法有效激发中职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和精神。绝大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对工匠精神的具体教学体系进行有效开发,导致中职学生不能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有效学习,也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总会出现“工”与“学”之间的矛盾。对于学校来说,在安排学生培训实习、顶岗实习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是否避开了生产的淡旺季,时间上是不是处于学生培训的最佳时间的因素,导致学生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出现不对等的情况,影响了“工”与“学”的开展;在学生实习分配上,学校有些部门为省时间图方便,不了解学生在专业技能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就把学生集中分配到工作岗位,造成了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学习到实践生产经验,没有达到实习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其对学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缺乏了解,在对学生培训实习期间的指导中理论少、实践多、做的多、讲的少,造成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与学校理论知识链接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培养学生发挥“工匠精神”的效果。

二、“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一)在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培养学生专业实操能力的低层次工作,而是一个具有很高层次的系统的复杂工作,这是当前中职学校顺势而为,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体现,也是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才够使中职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将“工匠精神”培育成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因此,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充分利用各种隐性教育资源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地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内心。

(二)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工匠精神”

教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和名利观,养成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在校爱校,遵守纪律,爱学习,爱劳动。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注重积累与沉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工匠精神”文化让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相互结合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和更详细的要求,公共课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细化学习要求和岗位规范,创新教学方法,规范考核标准,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向行业、专业技术标准对接。职业精神与专业技术标准相结合,促进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精业乐业的“工匠精神”。

(三)在技能竞赛中渗透“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要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建设好学校网站、校刊、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特别是技能竞赛、表彰大会等大型学生活动,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讲好在校生“工匠”的故事,让本专业、本校、本行业的“技能达人”“匠心青年”“大国工匠”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学生追捧的“大神”“明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在校企合作中传承“工匠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现代企业管理最主要的内容。“工匠精神”文化建设就要做到加强校企合作,将“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渗透融合到学校文化建设中,以实现学校输送的毕业生质量与企业需求的人才质量相吻合。总体而言,就是汲取优秀企业文化的营养,从企业的使命、企业的愿景、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中提取“工匠精神”,从而更加合理地设置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培养培训、改进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方法,实现“工匠精神”背景下校企文化的交换、分享、创造和整合,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养成专业精神,零距离实现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实现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资料

[1]陈建林.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分析[J].时代汽车,2020(24):73-74.

[2]杨淑.高职艺术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工匠精神”核心基因图谱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138-139.

[3]马骁.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的思考[J].商业文化,2021(12):114-115.

[4]郝岩利,付川川,姜澎涛.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2):153-154.

猜你喜欢
汽修专业工匠精神中职学校
浅析新时期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策略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中职汽修专业微资源建设的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