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射频存储应用及发展趋势∗

2021-05-25 02:54
舰船电子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模拟器射频特性

(海军航空大学岸防兵学院 烟台 264001)

1 引言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体制雷达的应用,使得雷达分辨目标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抗干扰性能越来越优异。数字射频存储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有效地采取对抗措施[1-4]。DRFM具有存储能力可以复制雷达发射信号特征信息,可以有效地对现代雷达实施干扰。由于DRFM具有良好的在线编程控制能力,灵巧方便,体积重量小等优点,故备受各国重视。国内由于起步较晚,在DRFM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研究DRFM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意义。

2 DRFM技术原理、发展现状及应用

2.1 DRFM技术原理

典型的DRFM系统如图1所示,由ADC模块,存储与调制器模块,DAC模块以及时钟工控模块组成[5]。将截获的雷达信号由ADC模块下变频的基带信号进行高速采样,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存储在存储与调制器模块,其保留了雷达信号携带的细微特征信息,在需要实施干扰时,调制上特定的目标信息,再由DAC模块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最后经上变频模块将中频信号转换成高频信号,由天线发射出去。

图1 DRFM系统组成

2.2 DRFM发展及现状

从1975年英国第一台DRFM研制成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深入研究,伴随着高速采样技术、半导体工艺以及电路结构等技术的进步,使得DRFM在量化方式、瞬时带宽、存储时间、存储方式以及杂散性能等方面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相比于传统的单通道DRFM技术,文献[6~7]提出正交双通道DRFM实现结构以及信道化宽带数字射频存储系统,最大将瞬时带宽提升了一倍;除此之外,量化方式与瞬时带宽也有关系,采用相位量化比幅度量化容易获得大带宽,但是降低了输出信号的信噪比[8]。限于硬件性能的原因,DRFM储器多采用一位量化方式,导致其性能不理想;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美国所研制型号为KOR-1027的DRFM采用4位相位量化方式,与同代产品相比在瞬时带宽以及杂散性能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9],这方面我国经过长期的研究发展,目前已经将量化位数8位的DRFM应用于电子作战系统[10]。DRFM经过发展可以调制上目标散射特性,使雷达难以分辨目标真假[11];在存储时间方面,美国生产的型号为Anaren的DRFM存储时间为250μs;21世纪初,英国EWST公司所研制的电子对抗模拟器,最大存储时间长达500μs。

DRFM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应用逐渐成熟,但各方面的性能仍需要不断的完善。研制低杂散特性、大存储的DRFM系统迫在眉睫[5];随着新体制雷达的出现,雷达带宽不断增加,且实战中电子干扰所处的电磁环境具有多种辐射源,综合使用时频谱范围更宽,迫使DRFM瞬时带宽的增加;硬件方面的研制依旧任重道远,器件的衰落特性,存储容量等都会给电子对抗的实际应用中带来影响。

2.3 DRFM军事应用

数字射频存储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军事领域主要应用于电子干扰[12~19]和雷达射频模拟器[20~25]的研制两个方面。

2.3.1 电子干扰

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雷达体制的发展,深度学习等一系列目标识别算法的应用[26~30],使得传统的欺骗干扰容易被雷达所识别而剔除。由于DRFM的诸多优点,备受电子干扰领域学者的青睐。DRFM可以“存储”截获的雷达信号一些诸如相位等细微特征,干扰信号样式灵活具有高度相干性,且能调制上真实目标的散射特性,即产生的假目标不仅可以获得与真实目标相同的相干处理增益,而且具有类似的散射特性[11],使得雷达难以分辨。

本文针对雷达发射信号不同、雷达体制不同,对于DRFM所采取的具体干扰方式进行论述。

信号模式层面,雷达技术日新月异,发射的信号越来越复杂。有线性调频信号、非线性调频信号、相位编码信号、步进频信号、携带极化编码信息的信号以及经过复杂调制的信号等。基于DRFM的电子干扰,基本上均为转发式干扰,无论信号形式如何,其工作流程为截获雷达信号、存储雷达信号、添加干扰信息、发射假目标信号。其中在添加干扰信息这一过程由于信号形式不同,调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由于雷达信号在时间与多普勒频率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性,故在干扰时采用移频干扰的方法[16],达到欺骗雷达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雷达体制,在实施干扰时具体的实现方法不同。相控阵雷达由于其在扫描方式、脉冲重复频率以及脉冲宽度等方面变化灵活,这就要求DRFM对截获信号的采样方式、调制方法、转发速度等方面灵活多变。脉冲多普勒雷达,采用相干脉冲串信号,对回波进行相参积累,具有较强的抗非相干干扰能力;基于DRFM的电子干扰不仅具有高度相干性,还可以通过既定的转发间隔,灵活控制包含距离、速度信息的一系列假目标[31]。对于具有测高性能的雷达,一般的假目标逼真度较低,易被剔除,文献[19]基于无人机控制以及DRFM干扰,使得假目标运动状态更加逼近真实目标,这说明基于DRFM进行的干扰不仅需要对截获的信号进行调制,还需要平台本身的配合与控制。

2.3.2 DRFM在射频仿真中的应用

DRFM技术除广泛应用于电子干扰以外,还普遍应用于雷达射频模拟器领域,用于测试评价以及雷达系统研发,故各个国家均十分重视射频仿真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美国诺·格公司研究开发了庞大的电磁环境作战模拟器(CEESIM)可以模拟复杂动态电磁环境,可以有效地对雷达等电子战设备进行测试。南非航空电子设备公司研制小型雷达信号模拟器具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的优点,且能模拟产生6个固定频率的模拟信号[32]。相比于国外,我国射频仿真领域起步较晚,初期大多是模拟单个点目标,或者多个点目标的组合,反映复杂环境可视化模拟研究较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射频仿真领域已初具规模;文献[20]基于DRFM与数字图像合成器,实现了高分辨雷达目标回波模拟器,可以逼真的模拟复杂目标的一维距离像;陈雷[22]等以DRFM为核心完成了基于目标特性的宽带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实时重构系统,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相参雷达所处电磁环境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并对某型雷达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研制的模拟器系统可以精确、稳定地工作[24]。

3 发展趋势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干扰技术发展也是突飞猛进,DRFM以其优异的性能愈来愈受电子干扰领域专家的重视。但是DRFM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不足,先进的干扰理论由于硬件工艺的落后,不能应用于装备,只能在软件仿真中实现;对先进的雷达如相控阵雷达、认知雷达以及MIMO雷达等无法实施有效的干扰;对复杂的信号波形不能很好地采样存储,甚至暴露自己的干扰信息。故,DRFM依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下是对DRFM发展的展望。

3.1 对新体制雷达的有效干扰

不同体制的雷达,根据其发射信号特点以及探测目标的原理进行转发式欺骗干扰。相控阵雷达其发射信号具有截获概率低的特点,抗干扰能力较强;且其波束指向、驻留时间控制灵活,可以对不同方位实施探测;对仅用一部干扰机实施有效干扰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成像雷达发射宽带信号,对目标进行成像、识别;单个脉冲时间较长,对DRFM的存储方式以及存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不仅要求改善硬件工艺提升DRFM的存储性能,更需要发展有效的信号存储技术,以降低DRFM应用对存储性能的要求[33]。

3.2 对复杂信号波形的有效处理

在雷达抗干扰中,发射复杂波形抗干扰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其针对DRFM采样、存储、调制、转发需要处理时间以及对发射信号“加密”处理而进行的主动抗干扰方式[34~35],这就要求提升芯片工艺,增加存储量,对截获的雷达信号进行快速处理,以应对雷达发射的复杂波形。DRFM可以准确复制雷达信号的信息,但是无法预知雷达下一时间的发射信号,文献[36]基于脉冲分集理论发射携带水印的信号,利用回波信号延迟的时间,对比回波上数字水印的不同,以达到抗DRFM干扰的效果。这就要求DRFM在延迟转发之前,利用深度学习等有效算法,破译敌方信号的规则,有针对性地延迟转发干扰。

3.3 对DRFM器件特性的改善

对抗基于DRFM的欺骗干扰,不仅有发射复杂信号波形的主动抗干扰方式,还有基于DRFM组成器件固有特性,导致转发信号与真实目标回波信号差异进行的抗干扰识别。基于DRFM转发信号的相位量化特性,以识别干扰信号[37];除此之外在进行采样量化时,将导致转发信号有谐波分量产生,易被识别。故,今后研究干扰算法的同时应提高DRFM各个组成器件的工艺水平,可以高逼真地模拟出假目标信号。

3.4 高逼真的欺骗干扰

随着宽带雷达的应用,真实目标的回波不再是点目标,而是由许多强散射点的回波叠加之和,且回波中包含着极化信息;所以基于DRFM的转发式欺骗干扰在对信号进行调制时,需要添加真实目标的散射特性,以使得假目标更加逼真;在对截获的信号进行量化、采样时的量化方法以及量化位数也会影响假目标的逼真性;除此之外,考虑到假目标个数、假目标在高度、角度、速度、距离之间的耦合关系,在程序设置时应更加谨慎,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5 智能化欺骗干扰

认知雷达是新一代智能雷达系统,在雷达信号的接收与发射具有自适应能力,可以与环境进行交互学习,以调整自身的参数,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能[38]。基于DRFM的转发式欺骗干扰灵活多变,对信号的采样、存储方式以及调制多种多样;但是只能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转发处理,没有达到自适应,可调节的能力。随着人工智的发展,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在DRFM方面却少有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DRFM工作流程中,以使其能够根据环境,自主选择信号量化方式、采样率、量化位数、存储方式以及调制方法等,以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

4 结语

传统的干扰方式无法有效地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实施干扰;DRFM技术至今,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电子对抗,射频仿真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应用上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依旧是电子战领域研究的热点。

猜你喜欢
模拟器射频特性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驾驶模拟器转向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摩擦力三个特性的应用
盲盒模拟器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地球模拟器投入使用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射频阻抗分析仪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