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2021-05-25 01:20张华溢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单节螺钉椎体

朱 灏 刘 波 张华溢

(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 , 四川 乐山 614000 )

医院骨科脊柱骨折患者并不少见,胸腰椎段骨折发生概率最大,颈椎骨折、腰椎骨折发生概率次之,最少的是胸椎骨折。骨折临床表现以脊柱畸形、剧烈疼痛等为主,具有高脊髓损伤合并发生率,同样合并发生脊髓损伤的也以胸腰椎段骨折最常见[1]。发生人群以青壮年男性与老年人居多,其中男性多因外部施力所致,老年人多因存在骨质疏松,一旦受到外部影响骨折发生率极高。疾病发生后如若没有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容易诱发顽固性腰背疼痛以及后凸畸形,重度状况可致使脊柱不稳、神经损害[2]。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PSO截骨疗法、Smith-Peterson截骨疗法等,均有治疗效果,但何种手术治疗方法最佳如今尚无定论。本文选择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患者对此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本研究样本。依据截骨技术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单节段组(n=30)与多节段组(n=30)。其中,多节段组中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5-78(64.25±3.58)岁;病程3-7(4.71±1.05)年;骨密度T值-3.3--2.1(-2.11±-0.15);病因:病理性骨折18例,摔伤12例;病变节段:T34例,T26例,L17例,T1212例,T1111例。单节段组中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4-77(64.07±3.49)岁;病程3-8(5.14±1.21)年;骨密度T值-3.4--2.2(-2.13±-0.14);病因:病理性骨折19例,摔伤11例;病变节段:T35例,T25例,L18例,T1214例,T1110例。2组资料差异低(>0.05)。纳入标准:(1)合并长期慢性腰背痛;(2)合并骨质疏松;(3)存在脊柱骨折疾病史;(4)临床资料完整;(5)治疗后仍无改善。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疾病;(2)合并结核疾病;(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4)合并意识障碍;(5)合并其他脊柱疾病。

2 方法:(1)单节段组。给予PSO截骨疗法。流程如下:咬除机体截骨椎体背部结构和椎板,牵引拉开硬脊膜。然后,咬除脊柱两侧椎弓根,将椎体前缘的中心作为中心,采用楔形切除法切除椎体骨质疏松骨。之后,咬除两侧的骨质,临时固定住截骨上部与下部相邻的节,把椎体后壁推进到空腔中,后复位,完全封闭截骨面,若有需要可以加压,采用连接棒塑性,之后锁紧并于后方植骨。在后方置入椎弓根螺钉,若螺钉松动,则在钉道注入小剂量骨水泥后再次置入螺钉,手术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全程应用神经电生理进行监护,持续为患者补充碳酸钙D3等药物,加强骨质疏松抵抗力。(2)多节段组。给予Smith-Peterson截骨疗法。流程如下:手术开始前根据患者病情设计手术方案、麻醉方案。手术过程中等待麻醉生效后,以C形臂取X线机定位后切开患者皮肤,分离脊柱两旁肌肉后咬除截骨椎体棘凸、椎体棘相互间的韧带、两侧小关节突,取V形咬除椎板,需要注意保证椎弓根完整。增加压力封闭截骨面并锁紧连接棒,之后锁紧并于后方植骨,其余方法与单节段组相同,不作赘述。

3 观察指标:手术各项指标(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用时等。);手术前与手术后后凸畸形Cobb角、胸椎后/前凸角(TK、LL)以及矢状面平衡(SVA);不良反应发生率。

4 疗效判定:(1)手术各项指标。手术与住院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之后的引流量。(2)矫形效果。通过对比手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手术前7天与手术后7天分别测量)、TK与LL以及SVA(绝对值>5cm)进行判定。(3)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硬膜损伤、感染、形成假关节、螺钉松动与断钉断棒、脊髓损伤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越低越好。

6 结果

6.1 2组手术各项指标对比:多节段组手术与住院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单节段组少(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6.2 2组矫形效果对比:术前,2组Cobb角、SVA、TK、LL差异均不大(P>0.05);术后,多节段组Cobb角大于单节段组(P<0.05),SVA小于单节段组(P<0.05),2组TK、LL差异仍不大(P>0.05),详见表2。

表2 2组矫形效果比较

6.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2组均未发生断钉断棒、脊髓损伤与骨水泥渗漏不良反应。多节段组硬膜损伤、感染与螺钉松动各发生1例(3.33%),总发生率10.00%,并未出现形成假关节不良反应。单节段组形成假关节与螺钉松动各发生2例(6.67%),硬膜损伤3例(10.00%),感染4例(13.33%),总发生率36.67%。因此,多节段组更少(P<0.05),详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n=30)

讨 论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以及老年人容易出现骨折疾病,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则更高,此外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等的大量食用,导致骨质疏松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3]。因此,本研究对象均为青壮年或老年人。在骨质疏松基础上一旦发生脊柱骨折,但又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晚期容易出现OPSF合并后凸畸形。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发现PSO截骨疗法与Smith-Peterson截骨疗法为主。但是采用何种方式于治疗患者更有利目前尚无定论,有的学者对这两种截骨手术疗法进行了分析,其发现Smith-Peterson截骨疗法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的效果,而PSO截骨疗法可以改善腰痛,重建生理曲度。但是相关研究十分有限。

本研究结果表示:多节段组手术与住院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单节段组少(P<0.05)。术前,2组Cobb角、SVA、TK、LL差异均不大(P>0.05);术后,多节段组Cobb角大于单节段组(P<0.05),SVA小于单节段组(P<0.05),2组TK、LL差异仍不大(P>0.05)。2组均未发生断钉断棒、脊髓损伤与骨水泥渗漏不良反应。多节段组总发生3例10.00%不良反应,且未出现形成假关节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节段组11例36.67%的发生情况(P<0.05)。从手术各项指标来看,多节段组选择的方法更加安全,且可以更早康复出院。从矫正效果来看,SVA可以判定患者矢状面情况,如果失衡表示腰椎前凸减少抑或是失衡,此时需要重建SVA。本文研究中多节段组SVA小于单节段组,这表示多节段矫正矢状面失衡情况更好,这一结果与文献资料中部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鉴于本文所研究样本数量,选择范围有限,故而存疑,需要深入探析[4]。Cobb角矫正本研究同样表示多节段组效果更好。因此,从本结果中可以得出Smith-Peterson截骨疗法应用价值更高这一结论。总之,这两种手术方法尚未明确优劣,鉴于临床对Smith-Peterson截骨疗法的研究较少,而本研究认为其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后续会加大对其的研究。此外,应当注意应用该疗法需要被动扩大患者椎体间隙,因此,手术风险也较高,如果患者存在椎体前方主动脉、腔静脉抑或是纵韧带钙化,闭合截骨时应减缓动作速度,防范主动脉、腔静脉撕裂。同时注意控制出血、给予改善骨质疏松的药物以及选择适宜的固定节段等。

猜你喜欢
单节螺钉椎体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装配应力对螺钉质量的影响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