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收上交所监管工作函!涉不良上升、出现大额减值损失、盈利状况下滑等多项问题,民生银行一一作出回应

2021-05-25 11:15盆盆
金融理财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生银行不良贷款金融资产

盆盆

中国民生银行(下称民生银行)发布公告就该行2020年报中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的原因、2020年出现大额减值损失的具体原因、营收净利逐季度下滑及第四季度出现亏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回复。

5月6日,民生银行发布了一则《中国民生银行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下称回复公告)。公告指出,2021年4月14日,民生银行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关于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函》(下称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作出书面回复,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通过民生银行回复公告来看,4月中旬上交所向民生银行所发布的监管工作函包含了三大类问题:分别是信贷资产问题、金融投资资产问题和经营业绩问题。

不良明显上升的两点解释

第一个问题关于信贷资产。

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343.09亿元,同比减少36.25%,主要原因之一是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处置,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929.88亿元,同比增长48.05%。其中,计提贷款减值准备769.90亿元,同比增加26.52%;核销及转出贷款减值准备671.10亿 元,同比增加31.77%。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82%,同比增长0.26个百分点。

问题:(1)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的原因,并结合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的变化情况,补充说明认定不良贷款的标准是否发生较大变化;(2)报告期内是否有单一客户的信贷资产信用减值损失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10%。

针对第一个问题,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的原因,民生银行方面有两点解释:

第一、该行坚决落实监管规定,从严执行分类标准。2020年,民生银行落实监管指导意见,在逾期90天以上贷款降级为不良贷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逾期60天以上但不足90天贷款原则上降级为不良贷款,并对部分暂未到期或逾期天数不足60天因受疫情影响暴露一定风险特征的贷款,也严格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核心定义及时降级为不良贷款,从严执行现有风险分类标准。

第二、新冠疫情对部分行业和业务的资产质量影响较大。对公不良贷款增长主要集中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受疫情影响,2020民生银行对 公不良贷款额出现增长,并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三个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三个行业不良贷款合計增加106.06亿元,占全部对公不良贷款增量的103%。

零售不良贷款增长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业务。受疫情影响,该行部分信用卡客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出现下降,信用卡业务不良增长明显。

就认定不良贷款的标准是否发生较大变化的问题上,民生银行表示2020年该行风险分类标准较上年未发生重大变化,但在标准的执行上更加审慎、 严格。

另外,民生银行明确表示该行不存在单一客户的信贷资产信用减值损失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 10%的情况。

出现大额减值损失的具体原因

第二个问题关于金融投资资产。

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金融投资(包括回表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存量资产)减值 损失108.84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02.50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损失96.84亿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损失12.00亿元。

问题:(1) 按照金融投资产品类别分别列示对应的减值损失,较2019年同比增长超过30%的请补充说明2020年出现大额减值损失的具体原因;(2)补充说明本期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关政策是否与前期一致,是否存在前期计提不足的情形。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根据资管新规和监管机构2020年9月下发的加快理财存量资产处置工作安排的要求,2020年该行按规定对部分理财产品等表外资产进行了回表,并对其中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严格风险分类,导致整体不良资产增加较多。2020年该行理财产品等表外债权资产回表不良资产 123.8亿元。

同时,由于受疫情及复杂经济形势影响,不良资产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相应减值损失计提大幅增加。依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要求,该行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损失。

其中,该行将不良资产全部纳入阶段三管理,用现金流折现法逐笔测算未来预计可收回现金流, 客观反映减值损失比例,导致2020年计提减值损失91.29亿元。同时,由于阶段一和阶段二资产减值损失回拨3.68亿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最终计提减 值损失87.61亿元。

另外,民生银行表示,该行依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损失。

2020年该行债券投资资产规模增长,阶段一和阶段二债券投资资产计提减值损失3.29 亿元。同时,该行持续强化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要求,将2020年内出现价格大幅下跌及发行人公开市场违约的17.07亿元债券投资,全部划分为阶段三资产,并按准则规定对阶段三债券投资资产计提减值损失8.71亿元。

(2)补充说明本期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关政策是否与前期一致,是否存在前期 计提不足的情形。

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要求, 该行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于划分为阶段一、二的非零售金融资产,该行采用风险参数法,基于内部评级估计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风险参数,经前瞻性调整反映宏观 经济影响后,按照乐观、基准、悲观三个情景加权平均计量最终减值结果。对于划分为阶段三的非零售金融资产,该行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基于预期现金流回收情况计提减值准备。该行2020年度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与前期一致。前期在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中也是执行上述方法,并根据相应金融资产当时的风险情况,进行风险分类,审慎计提减值准备。

营收净利缘何逐级下滑?

第三个问题关于经营业绩。

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93亿元、488亿元、452亿元、4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118亿元、89亿元、-30亿元。

问题:(1) 2020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逐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同行业公司情况说明该变化趋势的合理性;(2)2020年第四季度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并就上述因素是否 可能持续影响2021年的经营业绩充分提示风险。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该行2020年营业收入逐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坚决贯彻监管政策要求,强化业务合规管理。2020年,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影子银行和金融“去杠杆”的检查和处罚力度,该行按照监管相关政策和整改要求,大幅压降非标准化资产投资规模,其中非保本理财、票据资管、同业投资企业信用类资产等非标投资规模分别压降1,595.36亿元、718.29亿元、344.68亿元,导致投资收益前高后低,逐季环比下降。

二是疫情期间“宽货币”政策产生的“资金红利”未能持续。2020年初疫情爆发期间, 资金面总体较为宽松,市场资金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该行在一、二季度分别实现债券价差及 基金投资收益34.51亿元、12.96亿元;下半年,资金市场价格低位反弹后趋稳,债券价差获 取空间微乎其微,投资估值浮盈也随市场资金利率的反弹而逐步回退,三、四季度分别实现 债券价差及基金投资收益1.91亿元、8.11亿元,环比上半年下降较多。

三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降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为缓解疫情冲击,支持复工复产,央行大力推进LPR引导资产端定价逐步下行,落实普惠金融“应延尽延”的政策要求,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2020年,該行一方面加快推进存量贷款LPR定价转换工作,在LPR累计下降30BP的情况下,该行新发放人民币贷款执行利率逐季降低,四个季度分别为5.69%、 5.46%、5.36%和5.10%,累计下降 59BP,特别是中小、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水平下降较快,小微贷款整体收益率同比下降67BP;另一方面,该行积极实施小微和信用卡客户的息费减免,下半年减免息费15.22亿元,减免金额比上半年(9.05亿元)增加68.2%。

四是夯实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20年,该行全面摸排存量资产风险状况, 统筹编制不良资产处置规划,逐季加大存量问题及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

该行2020年净利润逐季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银行业顺应外部环境变化,普遍采取前瞻性措施,加大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对利润产生一定的冲击,特别是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幅比2019年有较大下降。民生银行在营业收入逐季下降、业务及管理费列支及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进度等因素叠加的影响下,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呈现逐季下降趋势。

关于2020年四季度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民生银行表示,

2020年四季度该行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进度的影响,非标准化投资等非核心业务收入项目逐季下降,受市场波动影响的债券价差和基金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的叠加影响。

2020年四季度,该行受减值模型调整、资产转让进度等因素影响,当季计提资产减值损 失306.34亿元,环比三季度增加105.74亿元。其中年末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基于宏观经济预测更新违约概率前瞻性调整模型,增提资产减值损失25.51亿元;计提非信贷资产拨 备61.69亿元,环比三季度增加17.68亿元,主要用于理财回表资产增提等;计提贷款拨备 219.14亿元,环比三季度增加62.55亿元,主要用于不良贷款处置等。

就上述因素对2021年经营业绩影响的问题上,民生银行表示:

2020年,该行积极落实监管要求,主动大幅压降非标投资规模,同时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加快理财资产回表,推动相关业务风险加快出清,在努力克服内外部经营环境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保持了平稳增长;2021年,该行将继续深入推进经营模式转变,促进业务经营回归本源,努力培育客户基础,大力发展基础业务,持续优化资产负债 结构,业务转型成效将逐步显现,在稳健、合规的轨道上进一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生银行不良贷款金融资产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史玉柱回归民生银行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