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洛芬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1-05-26 07:10林群峰
北方药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普拉晶状体黄斑

林群峰,王 斐

(1.莆田华侨医院眼科,福建 莆田 351117;2.厦门眼科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

白内障存在一定致盲风险,并发白内障是糖尿病患者多发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存在密切关联[1]。笔者选取我院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106例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普拉洛芬对白内障手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106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53例,性别:男/女=24/29,年龄(62.67±5.91)岁,平均病程(7.63±1.23)年。瞳孔直径(3.06±0.77)mm,经过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Ⅱ级核8例,Ⅲ级核31例,Ⅳ级核14例。观察组53例,性别:男/女=25/28,年龄(63.92±5.83)岁,平均病程(7.59±1.30)年。瞳孔直径(3.04±0.76)mm,经过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Ⅱ级核7例,Ⅲ级核30例,Ⅳ级核16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糖尿病患者,确诊白内障,接受超声乳化吸除术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术。(2)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排除入组前存在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堵塞以及脱离等患者。(2)排除患有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3)排除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使用丙美卡因滴眼液对患者麻醉,使用安尔碘洗液对结膜囊清洗,使用碘伏进行手术野消毒。于角膜边缘2点位置为辅助切口,于前房注入粘弹剂。于角膜边缘10点位置为主切口,在前囊位置连续环形撕,水分离后使用核分块切除术粉碎处理晶体,对周边皮质彻底清除后,抛光后囊,植入人工晶体,将粘弹剂清除,对前房进行冲洗,将切口封闭处理。使用典必殊眼膏对术眼进行包扎。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接受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视力以及生化检查等。对照组术前3d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d,1~2滴/次。观察组术前增加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4次/d,1~2滴/次。

1.4 观察指标

(1)使用裂隙灯检查患者晶状体混浊情况,Ⅰ度:核透明或淡灰色,仅后囊或皮质可见混浊。Ⅱ度:轻度混浊,表现出灰黄色或者黄白色,后囊下混浊,可见红光反射。Ⅲ度:核明显混浊,可见黄色、灰白色、棕黄色,隐约可见红光反射。Ⅳ度:完全浑浊,可见棕色、深黄色以及琥珀色,无红光反射。

(2)使用多功能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使用5分记录法统计患者所得分数,分数高表示视力水平越好。

(3)使用OCT仪器检查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

(4)统计两组患者CME(黄斑囊样水肿)以及黄斑区荧光渗漏的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晶状体混浊情况对比

观察组Ⅰ度31例(58.5%),Ⅱ度20例(37.7%),Ⅲ度2例(3.8%)。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晶状体混浊情况对比[ n(%)]

2.2 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

观察组术后1周(4.65±0.02)分,术后1个月(4.89±0.04)分,术后2个月(4.95±0.03)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前(150.36±15.72)μm、术后1周(172.74±13.89)μm、术后1个月(171.20±16.75)μm、术后2个月(169.52±17.43)μm;对照组患者术前(149.37±15.64)μm、术后1周(174.92±14.96)μm、术后1个月(182.97±21.43)μm、术后2个月(179.32±18.65)μm;两组评分数据对比(t=3.89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1例黄斑区荧光渗漏,并发症发生率为1.9%;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4例CME、7例黄斑区荧光渗漏,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两组数据对比(χ2=0.9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群体高发疾病,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使得合并白内障发病率显著升高。对白内障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无提高,有资料指出,术后视力无提高主要由于炎症反应以及视网膜屏障受到破坏造成。尤其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术后也会影响患者康复。由此可见加强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控制,有利于术后恢复视力,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抗菌药物,通过对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等活性,能够达到抗菌作用,用于术前准备治疗。普拉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对前列腺素生成产生抑制,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可对术后炎症和疼痛产生积极作用。通过术前给予抗炎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从而抑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提高临床疗效。有资料指出,普拉洛芬在超声乳化手术中,有利于改善氧化应激指标,对预后效果具有积极影响[2]。观察组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两种药物虽然作用机制不同,但可同时发挥作用产生协同效果,对术后疗效有积极影响。

CME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认为由于前列腺素介导造成炎症反应,引发术后并发症。普拉洛芬作为抗炎药物,直接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对术后减少CME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再加上左氧氟沙星,产生协同抑菌抗炎作用,更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同时普拉洛芬具有镇痛作用,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满意度。普拉洛芬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干眼症、角膜炎等疾病,均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在临床上可积极给予患者普拉洛芬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综上所述,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前给予普拉洛芬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对术后视力康复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恢复具有积极影响,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对临床疗效有积极影响,可进一步改善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普拉晶状体黄斑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玩手机会导致黄斑变性和失明?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普拉昌达下周访华
乖乖兔的菜园子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