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沧州段资源规划SWOT 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

2021-05-26 03:36蒋高芳李桂昌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沧州市沧州大运河

刘 梅,蒋高芳,李桂昌

(1.沧州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0;2.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河北段大运河全长530 公里,上连京津、下接鲁豫,遗址类型齐全,历史文化价值高,是中国大运河中独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大运河沧州段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多次更名,自东汉至今,白沟、永济渠、御河、卫河等名称在不同的朝代之间更替,清朝被称为运河,一直沿用至今。大运河沧州段已然成为文明的符号,历史的见证。目前,沧州市正在致力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诸项工作,实现文化遗产应保尽保、绿色生态廊道初步建成。本研究采用SWOT 分析的方式对大运河沧州段开发利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以及威胁等因素开展分析,希望能够在大运河的开发过程中提供借鉴。

1.大运河沧州段资源发展的SWOT 分析

1.1 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发展的优势分析

从自然环境来看,沧州地处平原,暖温带季风气候,有沧州冬菜、孟村鸭梨、献县金丝小枣等特色农作物;境内有滹沱河、漳河、子牙河等多条古河道,黄骅和海星濒临渤海,港口贸易成绩斐然;并有黄石、大广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毗邻京津,有效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各项工作。

从历史人文角度来看,沧州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秦代以前便有了行政设置,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塑造出“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的武术文化、吴桥杂技被称为国际杂技界的翘楚、“千童文化”更是开拓了中日友好的先河、河间大鼓和沧州木板大鼓传唱数百年、传统戏剧哈哈腔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代文宗纪晓岚文化园标志着文化韵味。

1.2 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发展的劣势分析

首先,大运河沧州段总长215公里,占运河总长的八分之一,流经八县。沿线长成为优势的同时也带来全线的整体保护和区域性保护利用的矛盾。区域内的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开发价值,但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成为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其次,人们对运河文化的认知欠缺,保护意识不强。人们对运河的认知局限于它自身水运功能,但是其文化遗产属性和价值往往被忽略。当前宣传仅仅将相关知识附于宣传页上予以宣传,宣传的目标并不明确,形式单一,也并非是人们常用的媒体传播载体,因此效果不佳,难以引起人们的保护意识,在开发整顿过程中的奉献精神。第三,协调管理运转较难、管理协调机制有待健全。运河沿线采取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多部门协调的运河遗产长效保护管理机制,但实际运转中的统筹协调乃至形成合力始终不够顺畅。第四,倚靠大运河而生的运河文化知名度不高,这与文化遗产的宣传不到位、文化挖掘不够、人才短缺等有一定关系。倚靠大运河文化而生的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但是能够得到传承并以此作为生计的越来越少。

1.3 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由中国独立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大运河”于2014 年6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给沧州段大运河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运河湾、沧州古运河文化景观带园林景观提升项目,以及北运河庄园智能农业文化创意园项目等,作为省重点文化产业招商项目被成功推介。其中,运河湾项目已经签署了框架协议。在国家针对运河开发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沧州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例如《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沧州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沧州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控制性详细规划》、《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任务分解实施方案》、《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沧州市城市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思路》等。另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发挥好“沧州现象”,开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工程。这些都为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发掘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强大的保障。

1.4 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大运河沧州段就结束了通航的历史,运河仅保存了部分灌溉功能,虽然河道保持基本完好,但是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运河被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污染,部分河段被挤占用于发展建设和农业用地,沿岸树木被砍伐严重,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很大难度。另外,在杭州、苏州等城市先一步进行运河开发的影响下,如何做到既不千篇一律,能开辟新的开发模式,同时符合京杭大运河旅游总体规划,实现线性遗产的保护也成为了沧州在运河开发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2.大运河沧州段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大运河推动和见证了沧州的发展,是古代沧州发展的引擎,随着当今旅游产业的兴起,大运河沧州段更好的开发利用将对现代沧州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提升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沧州的城市新名片。

2.1 进一步加强大运河文化价值开发

开发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必须围绕“沧州”和“大运河”两个关键词进行深度挖掘,从多角度、多方面寻找大运河沧州段的历史内涵,总结名人轶事、历史典故、古迹遗址等文化元素,提升大运河文化品质,使大运河沧州段文化更加丰富饱满。

为提升大运河沧州段的影响力,增加本市人对大运河的认可度,必须深度发掘大运河沧州段历史文化内涵,梳理沧州城市发展和京杭大运河以及历史发展脉络,厘清三者之间关系,总结京杭大运河的兴衰对沧州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历史原因,从经济、文化、历史、人文、思想等多角度分析,充分明确大运河与沧州市的“母子关系”,例如古代漕运兴盛必然形成巨大的人口流动,而沧州作为大运河上重要的节点码头,自然而然地成为南北思想、文化的熔炉,而本地历史文化中必然有大运河和漕运的痕迹,而沧州作为一座人才荟萃的古城,也是有大量的历史名人走向全国,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奇闻异事、历史典故,通过发掘大运河沧州段文化内涵,可以充分凸显大运河沧州段的独特性,提高与其他城市运河的区分度,也可以提升大运河在本地人心中的历史地位。

2.2 优化大运河沿线景观

根据大运河河道固有走势,建设和优化大运河沧州段沿线景观,除疏浚河道、沿线绿化、营造景致等常规的景观建设内容外,尚应结合大运河沧州段历史特点,深度发掘大运河和沧州的历史,建造有大运河沧州段特色的景观,进一步提高大运河沧州段的辨识度和旅游吸引力。在运河沿线恢复古代漕运码头、镖局、客栈等有时代特点的景观,运河内恢复部分漕运船只,使游客能够切身体验古代沧州漕运的繁忙兴旺。根据历史名人典故兴建有文化特色的景观,例如根据一代文宗纪昀的故事建设阅微草堂、四库全书等相关主题景观;根据大刀王五、燕子李三、霍元甲等武术大师的民间传闻、历史记载,建设“侠义”主题景观,传播“镖不喊沧”的历史内涵,讲述沧州成为武术之乡的历史根源。根据文学作品描述衍生沧州和大运河的景观,例如《水浒传》中林冲刺配沧州、《飞狐外传》中胡苗沧州比武等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建设沧州特色景观,迎合现代人文化需求,使现代人旅游过程中与自己的文学积累产生共鸣,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2.3 开发新型特色资源方式

以大运河旅游和沧州历史等为中心,引进和开发新型旅游方式,摒弃过去仅考虑步道观光的旅游方式,根据现在科技发展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观光需求,提供不同的观光方式。

2.4 发展大运河文化、景观周边产品

根据大运河沧州段沿线景观、历史沿革、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特点,开发大运河沧州段周边产品,将大运河沧州段的历史通过图画、雕塑、影像、手办、服饰等多种方式再现,使大运河沧州段深入人心和人们的生活,提高大运河沧州段的影响力和文化活力,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关心和重视大运河,例如大运河沧州段的图画、沧州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塑、大运河主题的服饰等。

2.5 丰富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

根据现代文旅产业发展特点,在大运河沿线增加休闲、会议、康养、体育等内容,将大运河沿线景观、区域充分利用,而不局限于旅游观光的范围,避免旅游产业发生只有经济投入没有经济产出的死胡同,实现大运河沧州段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单纯围绕大运河建设景观。

3.结语

综上所述,大运河沧州段作为沧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具有巨大的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截至目前,在沧州市政府领导和支持下,本着“还运河于人民”宗旨,运河文化开发已经卓有成效,但是依然具备很大的开发潜力。需要开辟思路,创新发展脉络,综合考量,采用多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和特色性开发,以实现大运河沧州段的可持续、长久、深度发展。

猜你喜欢
沧州市沧州大运河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我的新伙伴
我爱我的家乡
千年渡口,沧海之州
河北省沧州市北队小学学生书画作品
大运河,行走山东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爷爷最爱我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