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廉政建设的特点及经验教训

2021-05-26 12:25刘荣健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农井冈山根据地

刘荣健

(南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井冈山斗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放弃以攻打大城市为中心,将工作的重心转入农村的一次重要尝试的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尤其是在廉政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这些廉政建设有着鲜明的特点,也为党以后的廉政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激烈的斗争与廉政建设同时并举

工农革命军移师井冈山后,国民党反动派、挨户团和靖卫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侵扰和破坏,人民军队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斗争之中。与此同时,党内也存在较为激烈的矛盾和纠纷,尤其是土客籍党员之间的矛盾。在军事斗争下,这一矛盾虽然有所隐藏,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地处理和解决,“袁王被杀”就是一血淋淋的教训。因此,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坚强的堡垒,为把红军建成钢铁般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党不得不在几乎没有一个比较和平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党的廉政建设,廉政建设和激烈的斗争呈现出交错进行、同时并举的特征。

(二)廉政建设在与“左”倾错误的斗争中进行

党的“八七”会议基本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的同时,对“左”倾错误却没有予以高度重视。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以及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对革命形势的误判,这种“左”倾错误愈演愈烈,严重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湖南省委派出的特派员到达井冈山之后,这种“左”倾错误被带到井冈山,并要求前委执行错误的烧杀政策以策应湘南暴动。这种错误的烧杀政策显然不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遭到毛泽东等前委领导的指责和批评。在当时极为困苦的条件下,百姓只能住茅草房,而党的“左”倾错误代表却毫不怜惜地要求把地主豪绅的房屋付之一炬,这在感情上极大地伤害了部分工农群众,给党所树立的清廉为民的形象造成了损害。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政策必须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党致力于廉政建设必须与危及群众利益的“左”倾错误进行斗争,以获得广大群众对党的事业的支持。

(三)廉政建设与党的中心任务相契合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廉政建设围绕着支援井冈山激烈的斗争这一中心任务来开展。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要在井冈山立足,赢得战争的胜利,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如果脱离了广大群众,就会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基本的依靠力量。特别是在井冈山时期残酷的斗争中,党要始终以群众利益为核心,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打击和防止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件,反对贪污浪费、反对失职渎职行为、反对官僚主义的领导,完善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的工作,厉行节约,减轻群众负担。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经验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取得部分乡村政权之后,为防止党和工农革命军腐化变质、保持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军清正廉洁的一次可贵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这以后开展廉政建设提供了借鉴。

(一)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廉政建设的灵魂

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而永不变质的重要保证。正如江泽民所论述的那样,思想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拒腐防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1](P166)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党员的无产阶级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处在农村环境下的中国共产党其农民成分和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党员占有很大比重,他们在入党后还具有较为浓厚的小农思想以及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2](P74)为解决这一问题,在1928年5月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的方针,从此,根据地党的建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尤其是在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九大”上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党建原则,重点解决红四军党的建设问题。这是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它是我党党建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无产阶级教育,实现对边界党的领导,是毛泽东党建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保持边界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是比较低的,这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这不仅会影响到党的任务的实现,也会影响到党的战斗力的发挥,因此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主要是党的基本理论,目的是要广大党员干部明确党的宗旨、任务、目标,“竭力铲除一般同志的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1)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以后,在农村环境中,大量农民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如何建设更加布尔塞维克党的问题,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后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农民长期受到地主豪绅的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引导下,他们有革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受制于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的影响,他们又有眼观短浅、趋于保守、自由散漫、极端民主化等弱点,这些弱点,不可避免地会带入党内和军内。当时,湘赣边界各县的党内就存在宗族观念和地方主义盛行、机会主义遗毒很深、党组织不纯等问题,1928年10月,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大会通过了《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针对边界各县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党的改造与建设的”12条措施。通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灌输无产阶级先进思想和理念,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边界广大党员干部的无产阶级思想觉悟和马列主义水平,培养了党的事业的“共产主义的革命家”和“先进分子”。“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他们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他们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起着向导作用。”[3](P42)

列宁曾说:“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4](P198)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大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水平,提高了他们拒腐防变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增强了他们为民办事的本领,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廉政建设的开展。

(二)制度建设是党的廉政建设的保障

所谓党的制度就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概括和总结,从而形成党内的规范,每个党员都要受到制度的规约。制度建设是党探索自身建设所形成的重要成果,是党加强其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制度建设的好坏,对于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党员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方面。”[5](P333)因此,加强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它可以为党的廉政建设保驾护航。党的法规制度是党内的重要规范,它具有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是警戒和打击腐败分子,防止官僚主义,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性,促进党员增强党性,增强宗旨和服务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必备条件。只有健全党的制度,才能坚持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官兵平等,与群众同甘共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才有制度保障。”[6](P305)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党和工农革命军面对的环境的改变,以及党和工农革命军成分的复杂性,如何保持党和工农革命军的政治本色,如何始终发挥党和工农革命军的革命性和先进性,如何掌握群众,获得群众对党和工农革命军的拥护和支持等等问迫切地需要党做出回应。在当时那样一种状况之下,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要保证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保证广大党员及其干部始终成为广大民众利益的代表,保证党所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始终是捍卫广大民众利益的坚强支柱。因此,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当工农革命军到达三湾时,针对党难于抓住士兵的情况,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使党真正能够真正掌握一支党所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为着革命的政治任务而奋斗。同时又明确了党代表工作大纲、党政分开、无产阶级思想建党等原则,及时清除党内长期存在的地方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和军队的影响,而且制定了党的章程、士兵委员会制度、“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各种条例、训令等。这些法规制度在当时来说虽然还不太健全和系统,但是却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了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和军队的人民性的重要作用,有效约束广大党员干部及其军队的言行,对党内干部和军队的违规违纪行为具有重要的震慑作用。

(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党的廉政建设的重要条件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自身是否以身作则,是否清廉,关系着廉政建设的效果。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廉政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举起反腐败的旗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取得局部政权的湘赣边界的党,面对着党执掌局部政权的考验,为防止党所掌握的政权的异化,始终将惩治党内腐败,树立廉洁清正的党风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井冈山红色区域,各级党员干部成了掌握政权的“红色官员”,他们大部分缺乏政权建设的经验,也是第一次真正地拥有行使权力的机会。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权力和金钱,腐败问题随时可能会滋生。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下茶陵后,团长陈皓就出现了腐化堕落、蜕化变质的倾向,大吃大喝,不做群众工作,犯了与群众隔离的错误,造成党内和军内同志的严重不满,带来民众的极大怨愤。中国共产党严肃处理了这种不为民办事的贪污腐化的官僚主义分子,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期待,保持了党的优良作风。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难的岁月里,广大党政干部不搞特殊化,廉洁奉公,艰苦奋斗,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他们与广大士兵群众同甘共苦,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艰苦生活。毛泽东等领导人与广大士兵和群众一起盖“金丝被”、吃富含政治营养的苦菜、喝南瓜汤,尽管日子清苦,但是他们在精神上却得到满足。在根据地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根据地物质缺乏,“有时真是到了极致”,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广大党政干部,勤俭节约,克勤克俭,物尽其用,注意不浪费一寸布、一滴油、一粒米、一颗子弹。他们以自己艰苦奋斗、清贫廉洁、以身作则践行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替人民解除困难,不为金钱地位所动的优良品质,为井冈山军民树立起了榜样,激励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着土地革命的开展,为着政权的巩固,为着革命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公生明,廉生威”,井冈山斗争时期广大党政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清正廉明,竭力消除腐败和官僚主义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影响。尤其是毛泽东率先发现边界存在“对经费的滥用和贪污,对白色势力的畏避或斗争不坚决”的情形之后,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一危害党的肌体和脱离群众的行为,以身作则,从严治党,形成了“以德养廉”、“以法治廉”、“民主督廉”的廉政建设思想。边界政府之所以成为比较廉洁的政府离不开领导干部在廉政建设中的角色扮演和作用,“肃清贪污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政治领袖必须是一些绝对诚实和清廉的人,并且肯为国家彻底消除腐败而献身。”[7](P133)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教训

(一)“左”倾错误对党的廉政建设的危害

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了有关土匪问题的决议,其中在《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中这样界定:“与土匪或者类似的团体联盟仅在武装起义以前可以适用,武装起义以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的镇压他们,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的头领死灰复燃。他们的首领应当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8](P396)在红四军下井冈山,出击赣南,袁文才离队返回井冈山之后,随着边界特委领导人与袁王矛盾的加深,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边界特委以及宁冈、永新县委等同志机械地理解“六大”决议的精神,凭着那柄“尚方宝剑”,在1929年2月24日错误地将曾经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的袁王两人杀害了。这一行动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王佐和袁文才的一些旧部通令反共,投靠敌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直被敌人占据,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被收复。因井冈山民众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袁王被杀事件,他们只是从普通民众的“常情”考虑,未能认识到其中的深沉而又复杂的根源,因此错误地理解共产党也会做出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事情。由于袁王长期经营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们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都有比较高的威望且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之前,井冈山广大民众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袁王的庇护,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正如1929年2月在边界特委工作的杨开敏到达上海所作的报告指出的那样:“我们的工作受他们影响很大,很多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都要迁就他们,怕与他们闹翻,因为他们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假使不如此,工作就会更加不好作。”所以袁王被杀也使井冈山民众的民心不稳,民众对党的向心力减弱,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几近丧失。

(二)“九月洗党”中的失误与教训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整党运动,当然这不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整党运动,主要是从组织上进行党的清洗与整顿,以保持党组织的纯洁,维护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总的方面来说,“洗党”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整党实践,为以后我党进行整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但是“洗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工农革命的过程中,尤其是在1928年5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红色区域不断扩大。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一方面共产国际和湖南省委指示井冈山前委要大力发展党员,另一方面,前委也认识到要很好地开展工作,现有的党的组织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各地都召开了群众大会,开始了公开性质的建党建团工作,边界各县党员的总数超过了一万多人。因为急于发展党员的需要,边界各地对于发展党员的对象不能够做到较为全面的考察,工作也较为粗放,“党组织扩大,完全只注意数量的发展,没有注意质量上的加强,党与阶级没有弄清楚,而只是拉夫式的吸收办法。这样将使党的组织破灭,其结果必变成不能斗争的党。”[8](P270)一时间党员成分鱼龙混杂,各个阶级、阶层和各种身份的人纷纷混入党内,造成党组织的严重不纯,这些党员吃喝玩乐、无所不为。在革命顺利开展的时候,他们还装作很革命的样子,当革命遇到挫折,他们往往显示出反动本质,带领反动军队捉拿自己的同志。

针对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组织“大发展”所带来的党组织的严重不纯以及“八月失败”所带来一系列问题,毛泽东和边界特委领导了“九月洗党”。洗党的重点是宁冈和永新两县,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重新登记,其他各县也相应地进行了整党。洗党的对象是投敌叛变或被俘分子、关系复杂分子、斗争不坚决分子、投机分子、不起党员作用分子以及赌钱打牌、流氓成性、贪污腐化分子。同时发展和吸收一些斗争勇敢、进步、忠实的工农分子入党,并在各级党组织中充实工农分子的领导。党员成分作了严格界定,边界党组织从公开转为秘密,以使党员在反动派气盛的时候也能开展党的工作。洗党的结果,党员人数从一万余人减至六千余人,虽然党员人数大为减少,但是战斗力却大大增强了。“九月洗党”严肃了党的纪律,教育了犯错误的党员同志,处决了一批叛变变节分子,洗刷了一些投机消极分子,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由于当时党无时无刻不处在严峻的环境之中,一方面党要领导井冈山广大军民进行激烈的军事斗争,另一方面又要组织井冈山广大民众加强对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洗党”运动的细致有效的开展,加之没有经验,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有的存在走过场的问题,不做细致的调查,没有意识到“洗党”的重要性,只是敷衍塞责,简单重新抄报,导致大量的投机分子还留在党内,对以后党的工作的开展很不利,为日后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有的又搞过了头,清洗过严、过狠,很大一批优秀的同志被错误地清除出党。如宁冈大陇苏区原有党员400多,洗掉200多个,剩下100多个。乔林乡在8月以前发展了4批党员,人数达到三百多,洗党以后只剩下3个党员(牺牲了20多名)。有的则过度的唯成分论,搞过了头,只注重工农成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富农出身的党员被剥夺党员资格并被清除。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还处在年幼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还不能够灵活运用马列主义的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教条地贯彻和执行上级的指示命令,用一个僵化的标准来对待所有的同志,错误地将一些党的优秀分子排斥在党的怀抱之外,从而使我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不能够集中一批优秀分子于党的周围,对党的事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总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激烈的斗争环境中,党所进行的廉政建设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党一贯重视党自身的廉政建设,这种廉政建设是党始终保持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法宝。尽管在党的廉政建设中遇到了一些障碍,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这些都是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碰到暗礁,翻些跟头”的反映,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廉政建设实践为以后党系统全面地进行廉政建设提供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表1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员统计表

猜你喜欢
工农井冈山根据地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梭镖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上唱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