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2021-05-27 06:40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线片患肢钢板

张 瑒

跟骨骨折治疗不当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1-3]。目前,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常用方法,但术后切口难愈合,常伴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4]。随着新兴材料及生物学内固定理念的不断更新,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因具有切口小、对骨折断端血供影响小、固定牢固等优势,在外科骨折的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2018年1~12月,我科采用MIPO治疗46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Sanders Ⅱ、Ⅲ型的单侧跟骨骨折;② 新鲜闭合骨折;③ 骨折至手术时间≤7 d。排除标准:① 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及皮肤感染等疾病;② 既往有足跟部、小腿手术史,已造成足踝部皮肤、血管、神经改变;③ 合并头部损伤、脊椎损伤及其他骨折;④ 合并骨质疏松;⑤ 严重精神功能障碍无法完成医嘱。本研究共纳入95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MIPO组(采用经跗骨窦MIPO治疗,46例)及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49例)。① MIPO组:男33例,女13例,年龄25~50(36.12±5.37)岁;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31例,Ⅲ型15例;致伤类型: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27例,其他伤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7(4.02±1.06) d。② 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25~47(35.87±5.31)岁;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35例,Ⅲ型14例;致伤类型:交通事故伤6例,坠落伤36例,其他伤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7(4.02±1.08) d。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冰敷以减少患肢肿胀,待患肢肿胀消退出现皮肤皱褶后再行手术。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

1.3 手术方法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健侧卧位,于患肢大腿近端扎气囊止血带。① MIPO组:从外踝尖端至腓骨后缘及跟腱外侧缘连线中点做长约4 cm的切口。将腓骨长短肌腱鞘及跟骨外侧壁皮下组织剥离至暴露跟骨外侧壁,使内翻跟骨充分暴露出距下关节面,翻开跟骨外侧壁骨折块,清除血块,撬起凹陷的骨关节面,恢复距下关节面平整。将Steinmann钉插入至跟骨结节,并沿足部长轴施加牵引力,同时经切口伸入骨膜剥离器,由跟骨结节上方向下施压以矫正跟骨塌陷及内翻,恢复跟骨高度及宽度。复位外侧壁骨块后用骨膜剥离器挤压平整,防止发生撞击综合征。若关节面下方骨缺失严重,可取患者髂骨或人工骨植入。C臂机透视跟骨轴、侧位及Broden位,骨解剖复位效果良好后,将预弯的跟骨钢板插入至跟骨皮下外侧通道中,在跟骨后关节面下方打入2枚螺钉。C臂机透视确认螺钉固定位置正确后将螺钉上锁固定跟骨骨折。冲洗切口并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切口。② 对照组:采用标准足跟外侧L形切口,在外踝尖端上方 3~4 cm处做长约8 cm的切口,形成全层皮瓣。整个跟骨侧壁完全暴露在外,且翻转侧壁的骨折块后可直接观察到距下关节面。对跟骨进行解剖复位,在C臂机透视下采用钢板及螺钉固定。冲洗切口并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并行镇痛治疗1周。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切口2 d换药1次,直至拆线。术后2~7 d给予患肢抬高、冰敷并行向心性加压按摩等治疗,被动屈伸足趾至最大范围后恢复至正常生理位,重复运动3~4次为一组,每天6组。术后2~6周主动活动踝关节,背伸、跖屈至疼痛能忍受的最大程度并分别保持20 s,往返运动3~5次为1组,每天6组。术后 7~12周继续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松动距下关节、跟骰关节及距舟关节,被动活动距下关节,逐步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并用徒手抗阻手法对胫骨前肌、后肌及腓骨长短肌行等长抗阻练习,以增加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术后8周患肢负重15 kg拄拐行走。术后12周患肢负重25 kg继续练习。术后14周完全负重行走。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① 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VAS评分。② 术前及术后6个月跟骨的高度和宽度、Böhler角、Gissane角。③ 术后6个月采用Maryland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患足踝关节功能。

2 结果

两组各3例失访,未纳入统计;89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见表1。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周VAS评分MIPO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比较见表2。两组各影像学指标术后6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各影像学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6个月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见表3。术后6个月,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MIPO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骨折移位或畸形改变,踝关节活动功能均满意。

2.4 两组典型病例见图1~4。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2 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

表3 术后6个月两组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跟骨骨折的治疗难点跟骨骨折往往会造成跟骨塌陷、缩短,骨折后复位是跟骨骨折治疗的难点,尤其对于严重的软骨损伤患者,复位重建的难度显著增加。在恢复骨折移位的同时重建关节面也是跟骨骨折治疗的另一难点。

3.2 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比较① 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扩大了外侧切口,手术创面较大,可将骨折创面完全暴露,手术视野清晰[5],并可在术中根据患者实际骨折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但常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大大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甚至需要二次手术[6]。② MIPO术式:切口较小,从根本上减少了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及瘢痕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利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的恢复。另外,对软组织影响较小,手术可在损伤后短时间内进行,不必等患肢水肿完全消退,更利于患者患肢活动功能的恢复。但本研究为更好观察MIPO的疗效,选择在患肢水肿消退后进行手术。采用克氏针将骨折移位的跟骨进行排钉支持复位,可有效复位跟距后关节面,固定效果良好[7-10]。本研究结果显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周VAS评分MIPO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影像学指标术后6个月明显优于术前(P<0.05),提示MIPO采用微创切口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经济负担,更利于患者患肢术后恢复及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时间、各影像学指标及术后6个月Marylan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未见明显骨折移位或畸形改变,踝关节活动功能均满意,提示MIPO在纠正患者骨折后畸形、恢复活动功能等方面与常规术式相似。

综上所述,MIPO治疗Sanders Ⅱ、Ⅲ 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常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似,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等优势。但MIPO术式要求术者熟悉跟骨解剖学,且需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本研究的不足:纳入样本量有限,部分患者失访,随访时间较短,因此还需纳入更多的患者做长期的随访研究。

图1 患者,男,34岁,左侧跟骨骨折,Sanders Ⅱ 型,采用MIPO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左侧跟骨骨折、移位;B.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C.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D.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满意 图2 患者,男,49岁,右侧跟骨骨折,Sanders Ⅲ 型,采用MIPO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右侧跟骨骨折、移位;B.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C.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D.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满意 图3 患者,男,44岁,右侧跟骨骨折,Sanders Ⅱ型,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右侧跟骨骨折;B.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C.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D.术后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满意 图4 患者,男,29岁,左侧跟骨骨折,Sanders Ⅲ 型,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左侧跟骨骨折;B.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满意;C.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满意

猜你喜欢
线片患肢钢板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X线片联合MRI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识别假体的应用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