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履职尽责促脱贫

2021-05-27 10:11
内蒙古林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李四贫困户精准

唐蒙昌,1965年1月出生,1985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为“林科院”)林木与花卉繁育中心副主任、林业高级工程师,其研究成果于1992年、2003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年7月至今,唐蒙昌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积极主动作为,全身心投入到精准扶贫行动之中,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2020年12月,唐蒙昌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系统脱贫攻坚记功奖励。

积极投身扶贫事业

2015年6月,林科院党委对能否承担定点帮扶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滩乡大滩村的工作与唐蒙昌谈话并征求其本人意见,工作期限一年。唐蒙昌没有犹豫,欣然接受了此项任务,次月便开启了他在大滩村的帮扶工作。

大滩村位于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滩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总面积37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村,2018年出列。常住人口133户217人。2016年以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00人,2020年10月大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唐蒙昌驻村后,偕同村“两委”深入每一户贫困户熟悉基本情况、了解主要致贫原因及帮扶方向,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参与完成每个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并针对每户的具体情况详细制订帮扶方案。他常说:“扶贫工作无小事,若在自己的工作环节落实不到位、宣传不到位、摸底不到位,在落实工作时就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偏差。”他认真按照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工作任务清单的要求,逐项落实帮扶工作,工作中遇到问题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咨询学习请教,不会就问、不懂就学。

一年的帮扶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当林科院领导提出更换其他帮扶队员,征求他本人意见时,唐蒙昌坚定地说:“我还想坚持在帮扶一线继续工作。”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五年多。

2017年,唐蒙昌的女儿参加高考,这是孩子一生当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当年5月正是大滩村百亩生态园项目开工建设的关键时期,项目的实施离不开他。他说服家人,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积极帮助施工企业解决困难,优先雇用精准户打工,该项目最终顺利按时完工。

学习宣传扶贫政策

唐蒙昌承担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帮扶工作以来,自觉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把握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确保”的目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六个精准”的扶贫方略、“五个一批”的实践路径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深刻内涵,自觉对标对表补短板、强弱项,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政策文件和帮扶成功案例,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组织的培训,切实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决战决胜的攻坚姿态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同时,唐蒙昌按照上级部署安排,积极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住房保障、民政救助、饮水安全等政策措施,以及各项政策的标准和条件,及时准确回应贫困群众关注的问题。

助力发展科技扶贫

作为一名林业科技人员,唐蒙昌利用专业优势,主动请示汇报,积极争取科技项目支持,以实际行动支持扶贫工作,以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科技扶贫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为农、惠农、助农、增收。

2018年,在得知大滩乡大西坡村要上马矿泉水厂项目,却苦于找不到水质化验单位时,唐蒙昌主动提出帮忙。他利用休息时间,开着私家车联系了多家单位,最终找到了有资质的化验单位,并亲自将当地水样送到化验室进行了检测。共检测了33项指标,结果显示大西坡村的水样符合饮用水三级标准,但达不到国家对矿泉水的水质要求,从而避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弯路。

2019年,唐蒙昌按照林科院的扶贫安排,对察哈尔右翼中旗经济林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带领村委会成员实地考察。同年,唐蒙昌向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交了《关于精准帮扶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滩乡沙棘产业化项目申请》,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批复项目资金140万元,实施面积1400亩。该项目通过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模式化经营管理,提高了农民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同时给村集体带来经济效益,增加了精准户收入,巩固了扶贫成果。

2019年,大滩村村集体准备开展经济林种植。唐蒙昌主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全程参与种植园选址、树种选择、苗木购买及栽植等环节,并在村委会向村民宣讲果树种植管理和修剪技术,积极开展智志双扶工作。

全力开展教育扶贫

唐蒙昌在入户调查中了解到,大滩村北队村民武勇一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当时在读大三,小女儿在上初中,家里还要赡养老人,收入主要靠养殖和种植,交纳孩子的学费还要借钱。得知武勇一家被评定为精准户后,唐蒙昌主动与他们结了帮扶对子,同时及时向林科院领导班子汇报,并得到了支持。林科院当年向包括武勇大女儿在内的大滩村6名精准户在读大学生每人捐助4000元,次年向在读的4名大学生每人捐助5000元。

在帮扶期间,唐蒙昌多次走访武勇一家,鼓励两个孩子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目前武勇的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并在北京参加工作,武勇一家也已走出了贫困户行列。武勇的大女儿武慧君在给林科院的感谢信中深情地写道:“正是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关怀下,在林科院的帮助下,我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参加工作,朝着未来的康庄大道走去。我一定不辜负党和唐叔叔对我的期望,我会不断拼搏,不断奋斗,未来我要成为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这质朴的言语也深深打动着唐蒙昌,敦促着他在扶贫路上努力奋进。

热心推动消费扶贫

为了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唐蒙昌主动牵线搭桥,与林科院工会联系,并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多次组织林科院职工购买大滩村农户的土豆、莜面、胡麻油、笨鸡等农副产品,有效解决了村里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三次活动共计消费3万余元。

李四一家在精准户中情况比较特殊。李四因病残疾,儿媳和孙子也有残疾,李四老两口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处,生活非常困难。2019年初,唐蒙昌得知李四一家还有部分土豆没有及时售出,便立即联系林科院工会,号召全院职工购买李四和其他贫困户家中的土豆。当时离过年不足20天,当林科院工会把统计数字交到唐蒙昌手中时,大家都已经开始准备年货过年了,但他继续坚守扶贫岗位,组织村党员干部一起分装土豆、一起装车,并克服大雪封山的险情,将土豆运了出来,及时解决了贫困户的困难。他的这一举动深得贫困户的赞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几年来,唐蒙昌把扶贫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而不是暂时的任务。只有脚踏实地去做好脱贫攻坚的每一件事,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才是对自己多年坚守帮扶工作的最好诠释,才是自己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风景。在扶贫工作中,唐蒙昌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平凡与普通的点滴小事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境界。

帮助推销扶贫村农副产品

猜你喜欢
李四贫困户精准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你追我赶
精准的打铁
熟人就是这样变成陌生人的
李四超前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