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位学背景下的元辅音对比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
——以德语为例

2021-05-28 02:02南京工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辅音元音德语

■金 薇/南京工业大学

一、语音学发展

现代语言学从最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始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其中对语音学研究贡献较大的代表人物有如下几位:洪堡特发现了语音的创造能力。新语法学派即莱比锡学派的Karl Bmgmann在《印欧日耳曼基础语的鼻音领音》中指出语音变化具有“类推作用”。Hermann Osthoff结合形态学研究提出“语音规则的无例外性”,即规律的绝对性。若语音变量相同,结果相同。Karl Verner指出古印欧语和古条顿语辅音之间的关联。他们属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转折时期,其语音演变规律和类推规则的无限应用被批限制了语言学的发展和范围。

二、音位学诞生

20世纪初期,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为标志诞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3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出现了一脉重要学派—布拉格学派(结构-功能学派),其代表人物N.S.Trubetzkoy在国际语言学会上公开音位学观点并发表《音位学原理》。他认为音位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通过对立关系来研究语音,对立的音位显示不同的语义。凡能区别两个词的词义的语音对立被称为辩义性对立,凡能构成辨义性对立的语言特征被称为区别特征。随后的Roman Jakobson在大量声学实验中加强了这一结论,在和哈勒等合著的《语音分析初探》一文中提出了他们把最小的对立体归纳为12对区别特征,即元音性—非元音性、辅音性—非辅音性等等。区别特征也是20世纪语言学理论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乔姆斯基和哈勒对雅柯布逊的区别特征进行了改造,从发音生理的角度,而不是从声学特性方面提出了一套新的区别特征。每个特征都有正负两个值,也就是生成音位学的观点,其区别特征是以发音和生理为基础的,所有的特征都是偶值的,即有(+)或无(-)。区别特征主要分为主类特征,方式特征,部位特征和喉特征。在此主类特征就是研究如何区分元音和辅音的手段。

三、音位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语言的音位或音段数量。即规定了语音的规则和一种语言有哪些基本语言单位。组构方式。在一种语言里,哪些音可以组合。基本语音单位在组合时受到哪些语素结构上的限制。语音交替现象。语音单位之间彼此的影响和产生的变化。

(一)音位数量

音位(phoneme)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10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4个调位。德语共有7个元音音位,25个辅音音位。除此之外,德语中元音音素有长、短之分,因此在德语的音位系统中便形成了长音和短音两个时位。如果一个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肯定还有词重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重音也是非音质音位。汉语的声调就是非音质音位,但是德语没有。反之汉语没有重音和非重音之分。两者相似点就是单元音具有元音的基本特点,都可以单独构成音节。

(二)组构方式

从组构方式来看,汉语没有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而德语有。汉语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只能是鼻音,而德语没有这样的限制。汉语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能超过4个,而德语音节可以任意数量组合,例如Schmertlinge。复辅音或多辅音连用现象普遍,如drei中的dr,Pflicht中的Pfl等;但是音节中没有连续排列三个元音音位的现象。共性的方面有,汉语元音音位可单独构成音节,如:啊a、喔o、呃e等。德语元音音位也可单独构成音节,如:Ufer中的u,Idee中的i,Eule中的eu等。

(三)语音交替现象

音位交替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印欧语而言,关于音位交替的早期描述可以追溯至古代印度人的语法著作;他们把交替分为等级(CTyneHb;grade)的作法,至今仍为语言学家们沿用。音变是德语语音里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指在特殊语法条件下,词语中的元音字母或者复合元音与对应的字母发生了交换(如a变为a,o变为o,u变为u)。变音是德语在长久的语言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象。

四、音位学视角的元辅音发音问题

中国学生的发音问题在元音和辅音方面有较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在德语中,七个元音在发音中所占比例并不高。而另一种观念认为,普通辅音占汉语辅音的50%,德语辅音的48%。这一数据解释了中国学生和德国学生两个学习群体在音位和音素学习上的困难主要在于辅音。这种论断认为元音是较为简单的,但其实元音在两种语言中都有几个变体。总的来说,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德语元音比人们想象得难得多。

(一)元音的发音问题

(二)辅音的典型错误

(1)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就是尾音n,而且会严重影响语音的可理解性。比较典型的错误示例:neu—neun,Mai—mein,so—Sohn,Zeh—zehn,吃掉词尾会让一个词听起来像另一个词或者没法理解。有时不仅是词尾,在音节尾的n也会被中国学生弱化。这并不是没有能力发出n,而是缺少相应的训练。因为比如Nein这个词,含有两个n,中国学生发词头的n很少遇到问题,和母语者几乎无区别,但是词尾的n往往会变成很弱的音,可以采用neinein连读的方式克服。

(2)L的问题和n有点类似。当l发音不清晰就很容易听起来像被元音化了,典型错误范例就是单词als。中国学生的发音在母语者听来会比较像eis或者aus,要么完全令人听不懂。像这样的单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会影响听者对整句话的理解。可以采用与n近似的解决办法,练习lallalla。

(3)H的问题在于要么是不该发音的时候发音,要么是把它发成了喉音和颤音,舌尖不可以碰到上牙龈,不能把它当成摩擦音。其实发h的口型和舌位和a是差不多的。例如发Aha的时候嘴巴是不改变的。

(4)清辅音和浊辅音也是中国学生发音的难点,因为汉语中没有这样的区分。现代汉语(除吴语、老湘语)没有浊音。S位于词首时是浊音,但是在长元音中间可能发清辅音也可能浊化,发s或者z。在短元音之后发清音s或ß。中国学生常常把不该浊化的s发成z。而词尾从不可能发浊辅音,因为清辅音的一大作用就是标记单词的完整。

猜你喜欢
辅音元音德语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