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1-05-28 22:51戴舟斌
考试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有效性立德树人

戴舟斌

摘 要:语文是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关键学科,新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成了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基于此,文章先对当前中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模式;立德树人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这一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明确地认识到高中阶段学生主体的学习特征,并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致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将展开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探讨。

二、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首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人文特色,编入教材的课文多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或是见解独到的人生感悟,或是感人肺腑的人性关爱,或是真挚深沉的家国情怀……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能够将这些情感潜移默化地转变成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以及日后的学习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符合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功能的评价要求。

其次,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尤其是一些诗词、散文篇章,其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意境,能够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美的感受。

最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文是很好的语言学习和表达工具,能够锻炼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理解掌握能力以及知识整合能力。语文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能够锻炼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操作运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习最鲜明的优势表现在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

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略学生的兴趣引导,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学习效果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成为课堂的“旁观者”。由于没有参与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缺乏思考,并存在创新意识缺失的问题,这与新课程改革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教学语言缺乏人文性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性的学科,能够编入语文教材中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心灵触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远远没有发挥出语文学科应有的人文关怀作用。具体表现在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把重点放在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上,强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未能充分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自然也就无法运用富有人文色彩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

(三)教学评价缺乏多样性

高中语文的课程评价标准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展开评价,但是在许多的课程评价中,程序化、单一化的评价标准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文章的理解具有了程序化的步骤,所谓的“得分点”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很大的限制,也违背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评价观念的偏差直接造成教学实施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四)课前导入形式单一

语文课堂的课前导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不少教师往往不注重课前导入,有的仅仅通过几句话来为新课做铺垫,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呈现。课堂导入需要教师结合课文创设一定的情境内容,使学生能够融入课堂。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师忽略情境内容设置,有的虽然设置了一定情境,但是情境内容没有结合文本和学生心理特点,导致学生感触不够深刻,也难以发挥情境教学应有的优势。

四、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参与感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立场之一就是“导向教学”,主张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教学和考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考内容中也加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现实生活实际的相关考查内容,因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教学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讲述人教版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全文叙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对这三段故事情节进行演绎,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更加熟悉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更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问:文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怎样看待蔺相如的性格特征?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的启发学生体会人物不卑不亢、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爱国情怀,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通过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融入课堂,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入真情实感,凸显人文关怀

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语文学科本身有着独特的人文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体现。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人性与个性。语文教育要注重對人性的挖掘,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体现人性的地方,比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青年学生不怕牺牲,在看似柔弱的身躯下有着大无畏的精神。在《祝福》这篇课文中,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人性的被扭曲,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需要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解读人性特点,注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同时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每个人都得到成长的机会。其次,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对每一篇文章的理解绝不仅仅是通过背诵就能完成,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情绪生活,尽量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比如在讲述《沁园春·长沙》时,要结合当时中国四分五裂,农民生活疾苦的时代背景,展现作者壮志凌云的革命豪情,引导学生从小要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有效性立德树人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
落实评价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秉承理念 沿袭风格 导向素养 立德育人
立足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以汉语口语竞赛为驱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基于前后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