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才公园景观雕塑调查研究

2021-05-28 13:08金永康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3期

摘 要:景观雕塑是现代综合公园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它能点缀空间、突出景观设计主题中的文化氛围。在运用实地考察法和调查问卷法对深圳人才公园的景观雕塑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互动性和标志性强的景观雕塑能够显著吸引游客,但是景观雕塑运用不当也会对环境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要根据场地的特性和周边环境处理好场地与景观雕塑的关系。

关键词:景观雕塑;综合公园;游客喜好

深圳人才公园是全国首座以“人才”为主题的综合公园,公园从“人才赋予公园灵魂,公园彰显城市精神”的理念出发。公园总面积77万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30万平方米,按照“一湖一岸四轴”思路规划建设[1]。公园以“人才”为出发点,建设有人才景观墙、星光桥、雕塑园、智慧长廊等人才元素景点,重点展示名人风采,传播人才文化。

一、景观雕塑的基本概括

景观雕塑不同于传统雕塑的概念,它不是单纯的架上艺术,仅欣赏其本身的作品魅力。景观雕塑属于室外雕塑,是以景观外环境为平台,为该特定环境所设计创作的,强调与周遭景观环境有机结合,如建筑、道路、绿地等。其不仅要融入地理环境还要结合人文环境,传承地域文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融共生。这就要求雕塑家不仅仅考虑雕塑本身的创造性、独特性,还要考虑周围环境的整体性,即雕塑的景观化[2]。

(一)景观雕塑的布局

根据公园内的空间类型和景观雕塑的设计主体将深圳人才公园分为三个区域(图1):A区域为雕塑广场,B区域为内湖湖岸线,C区域为云水台。其中,C区域雕塑数量最多,占总体雕塑的48%,约一半数量的雕塑都分布在C区域;A区域的比例为28%;B区域比例为24%。C区域的景观雕塑呈现集中式分布,A区域和B区域的雕塑大多围绕区域中心,呈现分散式分布。

(二)景观雕塑的分类

景观雕塑按照意象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具象类雕塑多是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而抽象类雕塑多以现代手法进行演绎,更重“意”而非外在的形态。公园内具象类雕塑的占比为81%,抽象类为19%,说明在深圳人才公园中,具象类雕塑的运用远大于抽象类雕塑,具象类雕像表达形式直接,主题明确,更容易被游客接受。如《来了就是深圳人》群体雕塑,该雕塑运用了青铜和不锈钢底座,整体简约大气,却又不失细节,其人物并没有具体的五官刻画,代表了每一个深圳人,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大度。另一个抽象类雕塑《量·恒》,选取了一个带有物理学和哲学双重含义的主题,阐述了万物间的能量守恒法则。然而在调研中发现该雕塑与游客的互動性较差,多数人表示看不懂该作品。

景观雕塑在功能上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展馆陈列性雕塑。在深圳人才公园中尚未出现陈列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因此此次调查研究仅针对其他三种景观雕塑。在景观雕塑的功能分类中,纪念性雕塑占比最高,约43%;主题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占比持平,均为28.5%。深圳人才公园以“人才”为主题运用了大量的古今历史人物的纪念性雕像,如中国传统人物《扁鹊、华佗与李时珍》《祖冲之与程大位》、中国近现代人物《两弹一星》《李四光、茅以升和詹天佑》等群体雕塑。在主题类雕塑中有着如《袁庚》《牛憨笨》等为了纪念为深圳改革开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改革先驱,和《来了就是深圳人》《本地郎》《外来妹》等雕塑。深圳人才公园经常与各高校和艺术展合作,因此大多数功能装饰类雕塑围绕在湖岸线的草地旁,这一类雕塑相对于主题性和纪念性雕塑来说更加轻松,如郑路设计的深受儿童喜爱的科技类景观雕塑《差翅亚目之目》、尹秀珍设计的《竞技场》等现代雕塑。这种类型的雕塑更多地出现在广阔的草地上,年轻人喜欢与这类雕塑拍照或拍摄短视频,儿童则喜欢在雕塑上攀爬与嬉戏。

(三)景观雕塑材料

雕塑的作品形象是通过材料来呈现的,艺术家对各类材料的运用决定着作品的呈现意象。雕塑的材料种类繁多,如木雕、玉雕、砖雕等。景观雕塑由于其特殊性,并不会运用过多贵重的材料,大多数以青铜、不锈钢、石材和现代新型材料为基底。人才公园的雕塑设计中运用青铜和不锈钢材料的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分别是52.4%和19%,其他材料类型的雕塑占比较少,其中白钢占比11.9%,玻璃钢、人造石、锡青铜、合成树脂和LED太阳灯等材料制作的雕塑占比均为2.4%。青铜作为雕塑设计的传统材料,在景观雕塑中仍然占据较大比例。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材料的运用也丰富了公园中的景观雕塑。

二、游客对景观雕塑的喜好程度

针对游客对景观雕塑的喜好程度,笔者运用了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总共发放80份,回收76份,有效率达95%。其结果如下:

在使用者人群中,游客的比例占据65%,周边居住人员占12%,周边工作人员占23%。且游客大多数以年轻人居多,其中18~45岁的人群比例约为74%,45~69岁的比例为20%,小于18岁的青少年和大于69岁的老人比例分别是4%和2%。

在对景观雕塑的使用偏好的调查中,高达98%的使用者认为有景观雕塑的场地对于使用人群更具有吸引力;95%的使用者通过景观雕塑感受到了深圳包容、创新和拼搏的城市主题。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深圳人才公园共有景观雕塑42组,其中,有31%的使用者认为公园内的景观雕塑数量过多,45%的使用者认为景观雕塑数量适中,24%的使用者认为公园面积较大而景观雕塑的数量过少。

在与雕塑的互动性研究中,有43%的使用者认为雕塑是一种艺术,希望尊重雕塑,远远欣赏;25%的使用者认为雕塑可以近距离倚靠和触摸;32%的使用者认为雕塑应该与人产生较强的互动,而不应该高高在上。在雕塑设计说明的表达方式上,55%的雕塑是以简短的文字呈现的,14%的雕塑是以二维码的方式呈现的,29%的雕塑两种方式均有考虑,仅有2%的雕塑未做任何说明。而在调查问卷中,87%的游客希望以简短的文字呈现,方便游客进一步了解雕塑创作的思路和表达的含义。现如今,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隐藏的问题,考虑到一些老人和儿童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限制,景观雕塑应该多利用简短的文字来说明雕塑的具体含义。

三、不足与展望

深圳人才公园简洁的设计手法留出了大面积的草坪空间,景观雕塑在这些空间中作为点缀或者是中心出现,丰富了景观空间,也给游客创造了拍照打卡的位置,間接起到了宣传作用。然而雕塑作为一种特殊的造景元素,仍然需要结合地域文化和场地达到共融共生的关系。

(一)景观雕塑的比例与环境尺度

在公园设计中,景观装置是根据场地的特性放置的。因此景观雕塑的类型和尺度要与周边环境协调。据研究,雕塑的最佳观赏距离介于雕塑的一倍高度与两倍高度之间,如《风云行-1》仅放置在路边,不符合观赏尺度,游客走过去心理会感到压抑。《落磊》放置的位置距离观赏点过远,游客只能踩草坪来达到最佳观赏点。《差翅亚目之目》体量过大,周边活动空间较小,经常造成人员拥挤的情况。并且,景观雕塑作为场地的中心,应该与不同的景观小品或者植物搭配,并不能随意放置在空地上。这种类型的雕塑多出现在公园与艺术节的合作展出上,属于临时展出雕塑。这类雕塑与环境割裂较大时可以运用不同的植物或者景观小品装饰和衬托。

(二)新景观雕塑的尝试

随着城市的发展,信息与技术的迭代也越来越快。在人才公园的景观雕塑中,《差翅亚目之目》是科技类雕塑一次成功的尝试。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光感LED灯亮起的时候,有大量的游客聚集在周边。《竞技场》使用的大口径的不锈钢管,营造可以供儿童攀爬的结构,深受儿童的喜爱。树脂材料制作的《纪念日》运用泡泡的基本元素塑造成蓝色的太湖石,儿童对这个雕塑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经常有儿童往上攀爬却会遭受保安的阻拦,这反映出雕塑设计过程中互动性与观赏性的矛盾。《红马甲与蓝马甲》用两只红色与蓝色的手对比成爱心的形状,这个景观雕塑由于处在一个开阔的位置,背景有深圳标志建筑——华润大厦(春笋)与春蚕体育馆,因此该雕塑是公园里的最佳打卡点,是社会团体拍集体照的最佳场所。相比于严肃的主题类雕塑,功能性雕塑的互动性更强,特别是在现在自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在高科技加持下的艺术类装置会呈现强大的吸引力。

四、结语

深圳人才公园景观以现代设计的手法,运用尊重自然、结合环境的方式营造景观空间,深受深圳市民的喜爱。同时,深圳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大多数行业的主力依然是年轻人。在现在紧张、快速的城市节奏下,公园应该多为使用者考虑,在塑造城市文化的前提下,也放置些轻松、活泼、互动性强的景观雕塑,营造出轻快的环境氛围,让每一个来游览公园的游客都能拥有一片自己的“后花园”。

参考文献:

[1]祝捷.城市公园的公共性和地域性初探:以深圳人才公园(原深圳湾后海公园)为例[J].低碳世界,2017(14):184-185.

[2]郑润婷.杭州西湖环湖景区公园绿地景观雕塑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金永康,广西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赖家业(通讯作者),博士,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生态规划与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