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组合拳” 托起村民致富梦
——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扎实开展扶贫工作纪实

2021-05-29 03:09
中国有色金属 2021年10期
关键词:彝良大竹天麻

2018年,彝良县成为定点扶贫、中钨高新“双挂钩”帮扶县。中钨高新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在中国五矿党组的统一部署下,提高站位,上下联动,下足“绣花”功夫,实现了“双挂钩”扶贫机制的新突破,2020年5月16日,彝良县被云南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这里是滇川黔三省八县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这里“一山分四分”“十里不同天”,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天麻之乡”,这里是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省彝良县。

领导带头 高扬脱贫攻坚战旗

扶贫工作,党委负总责。近几年来,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钨高新”)党委积极履行主体责任,迎难而上,坚决扛起扶贫工作重担。以铿锵有力的姿态,发挥企业优势,统筹各方资源,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方式,助力推进脱贫攻坚。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中钨高新党委每年都要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扶贫攻坚工作,制定工作计划。中钨高新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仲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谢康德等班子成员,多次深入贫困村调研督促脱贫攻坚情况,察实情、定规划、谋新法,进行消费扶贫的考察对接,慰问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挂职干部,与村支两委一起商量破解之策,切实把帮扶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广聚合力 构建脱贫攻坚大格局

扶贫关键在人。为积极落实中国五矿“双挂钩”扶贫工作机制,加速推进彝良县脱贫“摘帽”,作为自硬公司和柿竹园公司优秀干部代表的罗军和谭明清受中钨高新党委委派,分别在彝良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和大竹村驻村第一书记。

在扶贫工作的道路上,他们一干就是三年。“把心留在扶贫点,把情驻进百姓间”。在罗军的扶贫日记里,书写着对彝良这方土地的炽热情怀。他们扎根一线、持续奋战,以步为“尺”,对接需求。多方争取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投入,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创新思维,坚持群众增收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种植、养殖等扶贫产业项目。努力对接各方力量,不断打开农副产品的销路,让大山深处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2020年8月,罗军和谭明清被中国五矿表彰为“脱贫攻坚优秀挂职干部”。

党建引领 筑牢脱贫工作根基

中钨高新注重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党建引领工作,自硬公司采掘合金事业部党支部、科瑞德公司党支部经罗军牵线搭桥,分别与彝良县两河乡大竹村党委、田黄村党委开展结对定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坚强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农超对接,以购代捐、结对帮扶等活动,落实消费扶贫理念。并对村“两委”班子等12人开展党课培训,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推进消费扶贫 对接需求实现双赢

中钨高新及各直管企业积极为彝良县当地农副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千方百计地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2018年,国务院发出了“消费扶贫”的号召,中钨高新积极响应,认真落实,为彝良县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2018年10月,在罗军的牵线搭桥下,自硬公司将从彝良运来的天麻放在职工食堂进行售卖,当天销售天麻达1000多斤。为了进一步延伸公司帮扶彝良县的“扶贫触角”,落实“以购代捐”的扶贫理念,自硬公司党委在职工食堂开设了“消费扶贫”专柜,长期定点销售彝良县的天麻等特色产品,让每一位员工都情牵彝良,心系彝良。

中钨高新还积极开展“中国五矿消费扶贫,中钨高新与爱同行”以购代扶主题活动,力争将贫困户手中的农副产品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以拉动消费促进贫困户增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近两年,公司及各直管企业多次在彝良县采购当地农特产品天麻、苹果等农特产品作为福利物资发放给广大职工,这不仅让来自贫困山区质优价平的“绿色”农副产品,走进公司广大员工的家中,而且经过口口相传,拓宽了销售渠道,让更多的农副产品走出彝良,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既实现了帮扶愿望,为当地富民产业合作社做了很好“广告”宣传,也让员工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实现了一举两得。

经统计,2018年至今,中钨高新帮助对口贫困地区实现消费扶贫280万元,超额完成中国五矿下达的消费扶贫计划指标。

培育壮大富民产业 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扶贫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彝良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天麻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彝良小草坝天麻个大、肥厚、饱满、半透明,质实无空心,品质优良,是昭通天麻的代表,也是云南天麻的代表,素有“云天麻”之称。

中钨高新以因地制宜、持续发展、注重实效为原则,扎实做好彝良县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确立“天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协调推进“科委”天麻种植产业发展项目,投入100万元援建的大竹村竹笋加工厂,破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难题。

2018年10月李仲泽在彝良县调研

39岁的张科委,红黑的脸庞略微瘦削但透着坚毅,4年前还是铜厂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如今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天麻大王”,旗下的浩益天麻种植场种植中药材面积达28亩。

在中钨高新各直管企业和罗军等多方努力之下,张科委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发展方式,不仅带领村民建起了合作社,还着力打造电商淘宝示范村,全力带动彝良天麻种植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当好天麻产业发展中的“领头羊”,实现了小天麻对接大市场,让小天麻成为乡亲们致富的大产业,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目前已实现每年销量超过4万斤天麻的成绩,带动了33户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摘帽。

大竹村把竹笋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全村方竹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今年3月,由中钨高新投资100万元援建的竹笋深加工项目在大竹村落地,为广大村民发展竹产业增收致富注入新动力。

经过5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大竹村竹笋加工厂如期竣工投产,大竹村集体经济公司还与四川巴食川珍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承包租赁经营协议,长期招录约60人进行竹笋的深加工,年产能达1000~1500吨,将增加当地村民收入至少200万元以上,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破解了大竹村竹笋销售难题,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社群众发展竹产业增收致富,推动两河镇6万亩竹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大限度地在竹笋储存、加工、运输、销售上减少中间环节,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广大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感谢中国五矿、中钨高新的帮扶援建,把竹笋加工厂建到我们群众家门口,今后采完竹笋就直接卖到加工厂,既省时又省心,还能节约成本,增加收入。”2020年8月19日,眼看着期盼已久的竹笋加工厂竣工投产,彝良县两河镇大竹村民们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见大竹村遍山的竹笋经过加工,销到外地,日子越过越好了。

接下来,中钨高新将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乘势而上,接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彰显央企担当。

猜你喜欢
彝良大竹天麻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大竹农商行向贫困村捐赠图书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不要轻易辜负曾真心对你的人
大竹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真心做事 卓然自立
彝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