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1-05-29 02:28何立新魏玲玲侯毅凯
关键词:节水协同育人

何立新,魏玲玲,侯毅凯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

0 引言

习近平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1],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2,3].因此,对于育人体系及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在国外,德国推行“双元制”培养模式,人才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学生学成之后,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能够直接上岗,节约了企业的培训成本[4];美国推行“合作教育”模式,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将学校教育和生产工作经验的学习相结合,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供帮助[5];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是一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交替进行的方式,在教学计划制订时,就交替安排工作学期和学习学期[6,7];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是一种政府、企业和学校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以政府占主导地位、企业作为学校的密切合作伙伴,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培训[8].

在国内,张大良提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培养人才是三个有机联系、不可或缺的着力点,要以全面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9];曾冬梅和黄国勋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进行了分析[10];赵长禄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下如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讨[11];山红红就如何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实践育人体系进行了分析[12];吴洪富介绍了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通过核心制度引导科教融合,以机构改革促进科教融合的制度及实践策略[13];陈滢等对践行产学融2.0赋能新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14];徐家庆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策略及实现途径[15];朱秀慧提出要强化“多主体协同、多维度融合”培养理念,探索建立“三引入、三延伸”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落实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效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16];王宇平等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人才路径进行了探讨[17~19];王萍等对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20];赵英等分析了以工学融合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333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21].

国内外学者对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大量研究和探讨产生了系列成果,极大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高素质人才培养仍然是高校的工作重点及难点.河北工程大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育人为本、学以致用、善学善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水利情怀,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坚持行业需求导向,提出“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了各项育人工作的有机衔接、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有效实现育人文化创新和育人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 “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所谓“三融合”,是指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科技创新与教学提升融合、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而“三协同”是指学校、行业协同育人,教学、科研协同创新,理论、实践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主要依靠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试验开发、推广应用有机衔接;科技创新与教学提升融合主要通过研究团队、本科导师、项目牵引等实现;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主要通过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业平台等实现.每个融合均有相应的协同目标,而各个融合之间的支撑教学要素则互有交叉,如图1所示.

1.1 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学校、行业协同育人

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实质是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间的一体化互动关系,被视为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有效举措.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就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的本质是一种跨界融合.高校和企业将各自的一部分资源拿出来进行合作共享,达到资源互补、发展共赢的目的(见图2).

(1) 学校充分发挥省部共建、多年依托水利行业发展优势,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作为全国首所合同节水管理试点高校,提出并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将技术、资金、设备及人才有效融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节水模式,实现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有机衔接.

(2) 构筑由知识点到知识面再到知识体的育人维度.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

图1 “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

图2 高校、行业协同育人体系

(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地开展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调整,增添新型的较高端的实验设备.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和新的育人发展政策,对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淘汰落后的教学模式、专业、管理模式等,及时将新的技术支撑增加到产业的发展之中,提高接受市场检验的能力以及存活能力.

(4) 建立课程标准体系.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强调技术的社会性,教学应采用社会(产业、行业、团体)标准,立足实现专业与行业的无缝对接,实训与基地的无缝对接,科研与产学的无缝对接,项目与创新的无缝对接.形成团体优势,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动、联结与共享,最终实现二者的合作、共赢与发展.

(5) 多平台互补,打造更智慧、更富创造性的教育形态.融合“绿色+” “平台+” “互联网+” “团队+”等多维互补模式,搭建学生学习实践赋能平台和团队交流发展创新平台.

(6) 在校外汇聚各类社会资源、拓展育人空间,与政府、行业产业和用户实现多元主体的跨界整合、协同创新,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7) 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学校新设专业原则上应有相关行业企业参与.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高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建成一批共享型、区域化的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促进校企间协同育人、合作发展.

(8)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制定有效机制和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深入相关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和学习,提升实操能力;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专家到高校兼职任教,并作为青年教师的实践实习导师,促进企业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挂职实习锻炼岗位,增强教师实施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1.2 科技创新与教学提升融合,教学、科研协同创新

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已经成为大学教育教学规律,由师生组成的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知识创新和传承的交汇点.科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在“科研——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创新、传授、传播和传承,使师生在学术共同体中进行互动式学术探究,取长补短、开拓进取.科教融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始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学校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培养人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科研同教学的结合,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师生在共同探索、整合、应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索式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 面对正在驱动教育形态深度创新变革的三种力量,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利用数字化、智能化,重新定义学校、教师、学生、课程、流程等各类形态要素,深度变革学习方式,使学习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传承式学习到创新性学习,从孤立的个人学习到交互式的伙伴学习,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灵巧学习,从脱离真实场景的学习到身临其境的演练.

(2) 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成果导向,以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基本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根据社会需求设置新的课程体系,以教学内容改革为主线,采用整合、优化和导入等方法,强基础、提素质、重能力,科学研究反哺教学,学科竞赛促进教学,顶岗实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社会竞争力.

(3) 坚持“以生为本”,践行“四个回归”,紧跟水利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突出工程特色,强化创新创业驱动,优化学生就业指导,细化学生就业服务,以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程人才为核心,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构筑教育、实训、指导、服务的创新创业促就业的实践平台,持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1.3 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理论、实践协同发展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素养的提高.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的核心理念为“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为运作平台”,表明学习者的劳动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如图3所示.它不仅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更重视学习与工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图3 “三层次六阶段”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框架

(1) 打破思维固化、时空局限、围墙封闭、学科藩蓠、要素分割和技术碎化,综合运用政府财政、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师、学生、校友、专家、企业家)、科技、产业、社区、金融、国际合作等资源,将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的变革及时导入到教育改革过程中,助力理论、实践协同发展.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扩大知识面.

(3) 融合多学科,基于学科专业集群化发展的架构,构建了多学科融合平台,打造以课程为核心,以实施为保障的校企协同体系;融合互联网+产品+技术+管理,搭建智慧化集成管理平台;融合智慧化工场,创建现场情景教育和课堂教育融合平台;赋能教研,通过校企合作、产业平台服务人才培养;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未知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师生认同学习、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品质.

2 “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2.1 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河北工程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十六字治水方针,在全国首次提出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以“理念节水”为先导,以“管理节水”为核心,以“技术节水”为手段,全过程系统化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是我国节水理论与实践新创举.

该模式基于学科专业集群化发展的架构,构建了多学科融合平台,打造以课程为核心,以实施为保障的校企协同体系;融合了互联网+产品+技术+管理,搭建智慧化集成管理平台;融合了智慧化工场.创建现场情景教育和课堂教育融合平台;赋能了教研.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研互促,教研相长,融合教学平台、产业平台服务于人才培养;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见图4~7.

图4 联合制定改造方案

图5 节水监管平台界面

图6 合同节水管理创新思路

图7 节水宣传活动

该节水模式实施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授予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被河北省节约用水办公室授予河北省节水教育基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教育部、全国节水办、中国水利学会多次举办现场交流会,先后多次受邀赴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湖南等地宣讲合同节水管理经验;河北、甘肃、内蒙古、山东、广东等地水利部门与高校、企业来校观摩学习.项目成果受加纳共和国水利官员托马斯一行高度赞扬,并达成合作意向.

合同节水管理被写入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并亮相中宣部、国家发改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水利部和教育部领导对合同节水助力人才培养给予高度评价.

2.2 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2013年,河北工程大学——四川二滩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建立起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新模式.在学生入学后的不同学习阶段,分别在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类:

(1) 认识实践: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实践对工程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及本专业的概念和内涵,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

(2) 专业实践:使学生系统接受企业的安全教育、具体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综合培训,并最终参与到实际班组的工程实践中去,培养其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工程表达能力及获取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

(3) 综合实践:在课堂理论教学及企业培养训练的基础上,组织部分同学,结合工程施工、管理、造价、结构设计等实际需要立题,按学校要求撰写毕业设计或论文,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答辩,设计或论文选题及撰写均应结合企业学习内容进行,并由企业与校内双导师联合指导.

(4) “企业嵌入式”的毕业设计:一直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工作的龙头来抓,而且是常抓不懈,抓出了特色,走出了一条与企业联合培养、扩大就业的新路子.

学校和企业双方成立了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基地发展规划,共同制定各专业方向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多方位的合作已经开始.一个比较稳定长效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业已形成.

2.3 成效

七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水利人才,其中国家部委部长、武警水电部队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近二十名,全国水利系统司局级干部、总工程师中有三分之一是我校毕业生,涌现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玉生、“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人才和公众人物,彰显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见图8).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全国“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在“创青春”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比赛中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在其他比赛中获奖总计180余项.学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5项;多名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水利之星”、“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图8 特色育人文化

3 结论

高校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高校的使命.高校要加强原始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优化科研管理机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河北工程大学通过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科技创新与教学提升融合、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构建学校、行业协同育人,教学、科研协同创新,理论、实践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有效实现育人文化创新和育人模式创新,促进了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紧密结合,形成受众多元、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态势,让广大青年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蓬勃力量.

猜你喜欢
节水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