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2021-05-29 07:12许国军许芸芸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达莫丁苯银杏

许国军,许芸芸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症状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且致残、致死率高,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丁苯酞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能够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血管神经,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可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缺血症状,同时抑制血小板释放。本研究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治疗,探讨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42~74岁,平均(61.3±7.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5~10 h,平均(6.62±1.24)h;梗死灶部位:丘脑22例,脑干18例,脑叶11例,基底核9例,小脑4例。合并高血压17例,糖尿病10例,高血脂8例。试验组男41例,女23例;年龄44~73岁,平均(61.3±7.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5~24 h,平均(6.81±1.03)h;梗死灶部位:丘脑20例,脑干17例,脑叶14例,基底核8例,小脑5例。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6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2)年龄18~75岁;(3)首次发病,发病6 h内未行静脉溶栓;(4)初筛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3]21~26分;(5)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急性出血性疾病或有明显出血倾向;(2)近6个月内有脑出血、颅内手术、颅脑外伤;(3)颅内肿瘤;(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5)正在使用肝素等抗凝治疗;(6)未经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20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100 mmHg。

1.3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降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降低体温、保证营养、维持体液平衡,抗凝、降纤及抗血小板等抗血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于发病后48 h内开始静脉滴注,100 ml/次,2次/d,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min,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 h,连续治疗7 d;后改用口服来自同一厂家的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24粒)治疗,0.2 g/次,3次/d,疗程为7 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生产厂家: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031),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

1.4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治疗3个月采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量表涵盖了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延迟记忆、命名、语言复述、理解和表达及视空间等方面,正常分数27~30分,<27分即认知功能障碍,其中21~26分为轻度;10~20分为中度;0~9分为重度[3]。于治疗前、治疗14 d检测患者的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方法选择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个时间段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MSE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有所改善(F=254.26、88.05,均P<0.05),试验组治疗14 d和治疗3个月时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MMSE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BV、PV、HCT、ESR及FIB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BV、PV、HCT、ESR及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69%)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17,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有所改善(t=23.820、14.771,均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ADL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丁苯酞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多作用靶点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药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人工合成的dl-3-正丁基苯酞,脂溶性高,易穿透血脑屏障,具有改善脑部缺血区微循环和脑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患者中枢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4]。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7d,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丁苯酞软胶囊治疗[5],唯一的不足在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费用高,后续治疗需权衡获益及考虑家庭经济情况。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一种以银杏总黄酮和双嘧达莫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用于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银杏总黄酮能够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脑血管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神经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双嘧达莫具有抑制血小板、上皮细胞及红细胞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可防止脑梗死进一步加重[6]。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BV、PV、HCT、ESR及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表明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种药物协同作用下,使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能力增强,同时提高其携氧能力,导致全血黏度降低,血流状况得以改善[7]。李立等[8]研究表明,银杏达莫联合普伐他汀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其可能通过降低MMP-2、ox-LDL的表达,以达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缺血脑组织血流供应的目的。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治疗不良反应更少,用药安全性更高。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改善预后具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达莫丁苯银杏
活化石——银杏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
论银杏的栽植
不好好冬眠的蛇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银杏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银杏达莫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观察